培养孩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家长朋友们,美国励志大师拿破仑·希尔曾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教育的本质可以被归结为一句话: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而良好习惯的养成,则大部分来自于家长的榜样作用和正确的训练。
今天,就培养孩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这一话题和大家做个交流。
一、给孩子创造一个养成良好习惯的好环境【案例】:宏宏今年上三年级,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他不但学习优秀,而且不睡懒觉,勤快、有礼貌、乐于助人,在家长和老师眼中,这个孩子简直就是个完美的孩子。
宏宏的优秀与他妈妈有非常大的关系。
宏宏的妈妈是一位中学教师,平时在家里很注意培养孩子的方法。
比如,平时在家里,她从来都不看肥皂剧等电视节目,看得最多的是新闻以及自然科学等内容,而且从来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看。
有一次用耳机听新闻,婆婆好奇地问她为什么这样做,她嘘了一下,然后指了指孩子的屋子。
能培养出宏宏这么好的孩子,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宏宏的妈妈注意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例如,当孩子做作业时,妈妈不要看电视,因为喧哗声过大,会影响孩子,这样可以让孩子养成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任何一种习惯的培养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特定环境的熏陶和影响。
要想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就一定要多下功夫,有耐心,讲究方法。
【家教好方法】:方法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很多家长叹息,现在的孩子学习条件这么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坏习惯呢?常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我为你投入了那么多,你怎么一点进步都没有呢?”其实,有这种想法的家长是混淆了家庭条件和家庭氛围这两者的含义,家庭条件好并不等于家庭氛围好。
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其实很简单:成人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互相宽容,尽量不要吵架;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不熬夜看电视,不经常睡懒觉等。
此外,还要求父母带头克服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无论家里的生活和居住条件如何,只要勤快,家里就能做到清洁、整齐。
最好在家里建立一些规章制度或“约法三章”,如和孩子轮流做好家里的清洁卫生,不乱堆放物品,不睡懒觉,不讲粗话、脏话,不责骂孩子,不看不健康的音像制品,不抽烟,不随地吐痰等。
方法二: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来自于他们对长辈等人的模仿,在家庭中家长的角色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就要求家长起好表率作用,比如不边看报纸边吃饭,不边看电视边读书,不边听音乐边学习……孩子看书时,保持安静。
试想,如果孩子是在家长的责骂吵架声、搓麻声、电视或音乐声下做功课,就算他坐在书桌前,又怎么会有心思读书呢?方法三:分析孩子的优缺点,准确定位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时,需要家长客观地分析孩子的优缺点,给孩子一个准确的定位,并激励孩子不断地向目标努力,在定位时,我们可采用横向比较法:让自己的孩子和同龄人进行比较,看看自己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足。
需要注意的是,在比较时,我们常常不自觉的一山望着一山高,会批评孩子不如他人,如孩子贪睡时,我们会说“你看人家豆豆,怎么就比你勤快呢……”不要因为别的孩子的优点而看不到自己孩子的优势,我们还需要纵向比较:看看孩子现在是不是比以前有进步了,今天是不是比昨天又提高等。
方法四:拉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借以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平时要与孩子多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习惯,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时,与孩子一起分析问题并认真解决。
举个例子,孩子有不会安排学习的习惯时,家长可以帮孩子安排好计划内容,督促孩子持之以恒地做好。
该让孩子养成那些好习惯呢?二、让孩子拥有的好习惯﹙一﹚习惯一:细心、认真【案例】:一个处于三年级的孩子能做到细心和有耐心,家长是如何教育的呢?让我们来听听这位孩子的妈妈是如何说的吧:都说小孩子没有耐心,而且粗心,但我却不相信这些。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下决心把“细心、有耐心”当成儿子的一个优点来培养。
我选择用一些具体事物来向孩子传达这样一个概念:做事情要细心。
我引导他做一些“细致”的家务,例如做饭时,我会让儿子帮我把大米中的小石子捡出来,或者帮我择菜、削土豆皮。
吃过饭,我还会请他帮我洗碗,并要求他把洗好的碗按大小摞好……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儿子也吃了不少苦头,在择菜时,由于他把菜叶、土豆皮扔得满地都是,加上厨房的地滑,他被那些菜叶狠狠地滑倒在了地上。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以后他每次择完菜或洗完碗,都会把厨房的地扫干净。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看似很不起眼,但正是在这一个个小细节中,儿子逐渐变得耐心、细心。
谁说三年级孩子心智还未成熟,做事情马马虎虎,不注重细节呢?这个孩子在妈妈的培养下,不也变得细心有耐心了吗?那么,家长到底该怎样克服孩子粗心的弱点,帮他们培养细心的习惯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家长参考。
【家教好方法】:方法一: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应避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把电视声音开得过大,更不要在这个时候打牌“搓麻”。
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是极易受到干扰的,这些做法会使他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长久下去,孩子便会养成一心二用的习惯。
很多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回家以后,第一件事不是打开电视机,就是戴上耳机,然后才会拿出作业。
对孩子这种同步进行的做法,需要及时给予纠正。
方法二:让孩子多做一些细致活家长可以多让孩子干细致活,如择菜、写毛笔字等,这些活都能训练孩子的细致程度。
让孩子有目的地去做这类事情,久而久之,也就克服了粗心的毛病。
如果亲戚朋友中有从事精密细致工作的,不妨与他们联系好。
带上孩子看看他们工作时的情景,让孩子受些启发。
方法三:叮嘱孩子多检查一次很多家长在孩子做完作业以后,亲自将作业中的错误检查出来,再让孩子改正。
这对孩子克服粗心的毛病没有好处,而且还会养成依赖思想。
应该让孩子自己检查并改正错误。
即便家长帮助孩子检查作业,也不要发现错误就直接指出,可以划一个范围,再让他自己检查并改正。
最后,还应告诉孩子一次做正确的重要性。
方法四:让孩子自己制定惩罚粗心的措施如果孩子因为粗心导致作业或考试不理想,那么,家长可以对他进行一些小小的惩罚。
如,取消原定的外出计划,少看一会儿电视,或者让他罚自己背几段有关不能粗心大意的格言、小故事等。
方法五:努力让孩子的生活有序家长应重视这一点,做什么事都要有规矩,不要随心所欲,东西摆放要整齐,让自己的家里有一个良好的氛围。
一旦孩子在生活上养成了有规律的习惯,就一定能摒弃粗心的毛病,变得细致认真起来。
﹙二﹚习惯二:学会倾听他人【案例】:亮亮上小学三年级,妈妈一提到这个孩子,总是带着一脸无奈,她曾经这样说过:前几天中午的时候,儿子的班主任给我打来电话,当时下意识地想,是不是这小子在学校又搞出什么名堂了?果然和我预料的差不多,班主任无奈地说:“唉,你家孩子一点也不听话,我讲我的,他说他的,一节课下来我的嗓子都吼破了。
”晚上我问儿子,最近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啊?儿子笑了笑说,挺好啊?然后突然说,是不是老师告我状啦?我有些奇怪,儿子怎么这么清楚呢?我以为儿子会为他的过失忏悔呢,没想到他却说,现在学校不是提倡我们做学生的要踊跃发表自己的观点吗?我们同学都争着发表意见。
显然,亮亮没有耐心倾听他人讲话的好习惯,碰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教育孩子呢?【家教好方法】:方法一:要调整说话的方式。
许多家长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喜欢把自己置于权威位置上,喜欢对孩子下命令。
事实上,这种命令式的话往往让孩子产生反感,进而对父母的话充耳不闻。
如果家长能够调整自己的心态,把自己置于孩子的朋友这种角色,与孩子平等地交流,平等地对话.孩子反而能够倾听教师的每一句话。
例如,不要说“跟你说了多少遍,进门后一定要随手关门!”而要说“有礼貌的人应该进门就随手关门,因为这是对屋里的人的尊重。
”不要说“我刚说完你就忘记了,是不是不想听?”而要说“今天是不是精神不太好,要不要我再重复一遍,你再认真地听一下?”调整了与孩子交流的心态,调整了说话的方式,孩子也就能学会认真倾听他人说话。
方法二: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
许多父母都没有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的习惯,这也是孩子无法养成倾听他人习惯的原因。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有父母这样感叹:“孩子有什么话总不肯跟我说,我说什么孩子也不愿意听,真是拿他没有办法。
”事实上,父母不善于倾听孩子,孩子说的话就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便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他们会感觉到父母是不尊重自己的,从此更加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
事实上,孩子虽然还小,但是他们也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他们也需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是了解孩子心灵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孩子倾听他人的重要方法。
所以,定期抽出专门的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和赏识。
这样不仅有助于赢得孩子的信任,更有助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倾听他人的好习惯。
方法三:教育孩子用心倾听他人,教给孩子倾听他人的礼仪。
许多孩子在倾听他人讲话时往往心不在焉,或左顾右盼,或处理他事,或摆弄东西,或不时走动,这种方式最易伤人自尊,说话的人往往觉得自己不被尊重,因此不愿再讲,更不愿讲心里话,谈话不仅无法收到较好的效果,还会影响到双方的关系。
实际上,在人际交往中,孩子不仅要理解他人的情绪,而且还必须感受和体验他人的情绪。
所以要平时教育孩子在别人愉快的时候与他分享快乐,在别人痛苦、失落的时候与他分担痛苦和失落,这种用心与人交往的表现必然会赢得他人的好感。
还有让孩子懂得在听别人讲话时,要尊重他人,教给孩子倾听他人的礼仪:(1)倾听他人的环境最好比较安静,这样可以减少外界的干扰。
(2)交谈时保持冷静的心态,不要受到其他事物的影响。
(3)要面带微笑,不要显示出不耐烦的样子;要让对方到轻松自如,而不是拘束。
(4)倾听时不要挑对方的毛病,不要当场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意见,更不要与对方争论,应该站在对方的立场去倾听,努力理解对方说的每一句话,并可以对他人的话进行重复。
(5)交谈过程中要少讲多听,不随意打断他人的讲话。
(6)倾听的过程当中要运用眼神、表情等非语言传播手段来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
尽可能以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并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及时对对方的淡话做出反映。
(7)如果对对方的谈话不感兴趣,可以委婉地转换话题,比如,“我想我们是不是可以谈一下关于……的问题?”等等。
方法四:通过游戏训练孩子的倾听能力。
孩子能否认真倾听是一种重要的能力,训练的形式可以是游戏,可以是活动,只要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就可以。
一种良好的练习倾听的游戏就是传话法。
比如,我们可以向孩子说一段话或者讲一个故事,要求孩子认真仔细地听完,然后再把这段话或者这个故事讲给另外一个孩子听,这样依此类推,最后听听孩子讲得是否准确。
往往当最后一个人把话传到发话人的时候,原话往往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了。
这种游戏比较有趣味性,孩子往往会比较喜欢。
﹙三﹚习惯三:幽默感【案例】: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两个孩子在讲台前打架,他们都不清楚是谁弄掉了粉笔盒,粉笔散落一地,几乎全摔断了,他们也争吵得面红耳赤,互相指责对方弄掉了粉笔盒,他们以为老师会大发雷霆,但让所有人吃惊的是,老师只是和蔼地说:“唉!都怪我……”随即老师又说:“是我把粉笔放到桌边就开会去了,可谁知它来个特技表演呢!幸好没有造成粉碎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