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必修一各章节总结

生物必修一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单细胞生物:所有的原核生物及草履虫、1、按细胞数目分变形虫、酵母菌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生物按有无核膜分原核生物: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无细胞生物—病毒:噬菌体、**病毒衣原体注意:①病毒与其他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有无细胞②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区别:有无核膜③带“菌”字的有的是细菌属于原核:乳酸菌、**球菌、**杆菌、**弧菌、**螺旋菌。

有的是真菌属于真核:酵母菌、霉菌。

④带“藻”字的有的是原核:蓝藻、念珠藻、颤藻有的是真核:绿藻、褐藻、衣藻、小球藻⑤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但并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有细胞。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最小)(最大)注意:①区别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种群——一定区域所有的同种生物。

如:一片池塘里的所有鲤鱼群落——一定区域所有生物。

如:一片池塘里的所有生物生态系统——一定区域所有生物+无机环境。

如:一片池塘3、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注意:①原核细胞无线粒体,但有的能进行有氧呼吸,因为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如醋酸杆菌②原核细胞无叶绿体,但有的能进行光合作用,因为有叶绿素。

如蓝藻2、细胞学说创立者: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

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的统一性。

(注意没有多样性)内容:⑴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有细胞发育而来,并有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⑵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也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⑶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虎克。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最基本元素:C(最基本,但不是最多)基本元素:C、H、O、N(干重时:C>O>N>H;湿重时:O>C>H>N)主要元素:C、H、O、N、P、S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B、Zn、Cu、Mo、Cl(含量少,但是是必需的)2、水(含量最多)无机化合物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盐糖类有机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干重时含量最多)核酸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1、组成元素:C、H、O、N,还可能有S、P2、组成单位——氨基酸通式:HH2N C COOH (判断一个结构式是否是氨基酸:先看有没有氨基和羧基;再看氨基和羧基有没有连在同一个C上)R种类:20种(不同在于R基),其中有8种是必需氨基酸(赖、色、苯丙、亮、苏、异亮、甲硫、缬)3、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方式:脱水缩合,氨基脱去—H,羧基脱去—OH,脱去水,形成肽键(—NH—CO—)4、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种类不同(只有20种);氨基酸数目不同;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空间结构不同。

5、蛋白质的功能:结构蛋白(头发、皮肤、肌肉);催化作用(大多数酶);运输作用(血红蛋白);调节作用(胰岛素);免疫作用(抗体)6、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脱去(n-m)个水,形成(n-m)个肽键,至少含有m个游离的氨基,至少含有m个游离的羧基。

7、蛋白质在高温下变性实质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

8、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着。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1、组成元素:C、H、O、N、P、S2、组成单位——核苷酸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种类:脱氧核糖核苷酸(五碳糖为脱氧核糖,碱基为A、T、G、C)和核糖核苷酸(五碳糖为核糖,碱基为A、U、G、C)3、核酸分为两种:DNA(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呈双链;RNA(由核糖核苷酸构成),呈单链4、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还有一小部分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

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5RNA,遗传物质为DNA或RNA。

6、核酸的功能——携带遗传信息。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一、糖类1、组成元素:C、H、O二、脂质1、组成元素:C、H、O,还可能有N、P2、同质量的脂肪比糖类提供的能量多,因为脂肪中H多O少。

第五章细胞中的无机物一、水1、2、种子晒干失去的是自由水,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萌发。

种子炒干失去的是结合水,不能再萌发。

二、无机盐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1、组成元素:C、H、O、N、P2、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糖类。

脂质中最多的是磷脂。

3、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4、细胞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5、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除支原体以外其他都有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

真菌细胞壁的成分是几丁质。

细胞壁的功能是支持和保护细胞。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1、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差速离心法3、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线粒体、叶绿体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具有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核糖体、中心体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含有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叶子的颜色)、液泡(花朵的颜色)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4、分泌蛋白:细胞内合成,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

如消化酶、抗体和一部分激素。

胞内蛋白:细胞内合成,细胞内发挥作用的。

如呼吸酶、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

5、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的过程:核糖体(蛋白质的合成)内质网(蛋白质的加工)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细胞外,整个过程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6、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

7、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1、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也没有细胞核。

2、细胞核的结构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离开)染色质(主要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核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合成有关)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3、细胞核的功能: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染色体存在于细胞分裂期。

5、同一生物体内所有细胞的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渗透作用: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特殊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有半透膜;两侧溶液有浓度差3、动物细胞的细胞内环境指的是细胞质。

半透膜指的是细胞膜。

当C外>C内时,细胞失水皱缩当C外<C内时,细胞吸水膨胀当C外=C内时,细胞动态平衡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取决于细胞内外浓度差,浓度差越大,吸水或失水越多,超过一定值,细胞可能死亡。

4、植物细胞的细胞内环境指的是液泡。

半透膜指的是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两者之间的细胞质(注意不包括细胞核)。

当C外>C内时,细胞失水皱缩,发生质壁分离当C外<C内时,细胞吸水膨胀,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当C外=C内时,细胞动态平衡植物细胞不会无限吸水,因为有细胞壁,所以不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

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是半透膜,也是选择透过性膜。

6、半透膜包括生物膜和非生物膜。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而非生物膜不具有。

所以选择透过性膜一定是半透膜,而半透膜不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可以流动蛋白质——镶在、部分或全部嵌入、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大部分可以流动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被),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2、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

2、酶是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率的。

3、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

4、酶的特性:高效性(相对于无机催化剂)专一性作用条件较温和5、酶在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会失活,失活的本质是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6、酶一般在低温下保存,不会失活,且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1、ATP全称:三磷酸腺苷2、结构式:A—P~P~P3、A:腺苷(腺嘌呤+核糖)P:磷酸集团;~高能磷酸键4、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酶ADP+Pi+能量ATP酶5、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是它与ADP的转化非常迅速,所以能快速提供能量。

6、ADP的结构式:A—P~P7、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1、色素的种类: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其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小的是叶绿素b。

在绿叶中含量最多的是叶绿素a。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合称为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合称为叶绿素。

2、叶绿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因为这些色素对绿光的吸收最少,所以绿光被反射出来,叶子呈现绿色。

3、色素存在于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

的增加会加快C3的还原,使C3减少,C5增多。

所以最终[H]↑、ATP↑、C3↓、C5↑如果增加CO2的浓度,首先影响暗反应阶段,使得CO2固定加快,C3增多,C5减少。

C3的增多会使C3的还原加快,需要利用更多的[H]和ATP,那么细胞中最终剩余的[H]和ATP会减少。

所以最终[H] ↓、ATP↓、C3↑、C5↓。

6、自养生物包括两种:一种是可以利用光能将环境中无机物转换成自身有机物的绿色植物;一种是可以利用化学能将环境中无机物转换成自身有机物的硝化细菌。

前一种作用称为光合作用,后一种作用称为化能合成作用。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的增殖1、生物体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细胞的数量。

2、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表面积与体积之比;核质比。

3、有细胞周期的细胞:胚胎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根尖茎尖分生区细胞。

4、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比分裂期时间长。

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5、间期: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前期:两消两显一散乱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末期:两消两显重开始6、间期核糖体活跃,末期高尔基体活跃。

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在前期,消失在末期。

核膜、核仁消失在前期,出现在末期。

无核膜核仁的时期是中期和后期。

赤道板指的是位置,不是一种物质。

细胞板是一种物质。

细胞板出现在末期。

7、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①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不同: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的纺锤体是由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构成的;植物细胞是细胞两极发出的纺锤丝构成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