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教学课件1
(2)写出图中所示装置的两处错误: 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了容、 器 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改正错误后,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 时间和液体温度,数据如下表所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甲的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乙的温度/℃ 90 93 96 99 102 102 102
第13章 第3节 第1课时 比热容—2020年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全 册物理 复习作 业课件( 共20张 PPT)
第13章 第3节 第1课时 比热容—2020年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全 册物理 复习作 业课件( 共20张 PPT)
11.为研究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如图所示两套完全 相同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两种液体密度不同,初温相同。
B.烧杯中液体内能增加是通过热传递方式
C.实验表明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温时吸收热量相同,加热时间不同
D.只能通过比较加热时间来比较吸热能力
2.为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军用图甲中两个相同装置做实验,实 验器材还有天平和钟表。收集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理量 质量/g
物质
液体 1
50
液体 2
50
B.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C.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易错点:比热容的理解
6.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 D)
B.物质的比热容跟物质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第十三章 内能
第3节 比热容
第1课时 比热容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物体 吸收热量的多;少
或者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相同,比较物体 升高的温度 。
2.比热容
(1)定义: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
质量 和 升高的温度 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中,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绘制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安装时应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
( B)
B.图甲中两试管放在同一烧杯中加热,可以控制相同时间内冰和烛蜡吸收的
热量相同
C.由图乙可知,A 图线对应物质的内能先增大后不变再增大
D.由图乙可知,B 图线对应的物质是冰
比热容用符号 c 表示。
(2)单位:比热容的单位是 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
J/(kg·℃)
。
(3)物理意义:比热容是反映 物质自身性质 的物理量;不同
的物质,比热容一般 不同 。
知识点 1: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小明利用如图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情况”,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B)
A.烧杯中水和食用油的体积相等
(1)选用两套完全相同的装置分别给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这样做的 目的是 加热相同时间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
第13章 第3节 第1课时 比热容—2020年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全 册物理 复习作 业课件( 共20张 PPT)
第13章 第3节 第1课时 比热容—2020年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全 册物理 复习作 业课件( 共20张 PPT)
初始温度/℃
20 20
加热时间/min
5 5
最终温度/℃
45 68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温度值是 26 ℃;
(2)实验中,用 加热时间的长短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 少;
(3)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 液体1 (选填“液体 1”或“液 体 2”)的吸热能力较强。物理上用 比热容 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 质的吸热能力。
D.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特性,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吸、放热及温度
和质量都没有关系
7.如图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时,同学们使用的器材有:相同规
格的电加热器、玻璃杯、温度计、初温和质量都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关于实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A.食用油吸热升温快,说明食用油吸热能力强
B.物体吸热多少是由它的物质种类决定的
第13章 第3节 第1课时 比热容—2020年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全 册物理 复习作 业课件( 共20张 PPT)
第13章 第3节 第1课时 比热容—2020年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全 册物理 复习作 业课件( 共20张 PPT)
C.加热相同的时间,末温低的物体吸热能力强
D.将食用油和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时,它们吸收的热量相同
8.★水的比热容比煤油的大。如图甲,用规格相同的两试管分别装
上质量相同的煤油和水,隔着石棉网同时对两试管加热。图乙中的哪一
图线能反映该实验情况
( C)
9.(苏州中考)如图甲所示,将质量相等的冰和烛蜡分别装在两个相同的试管
知识点 2:比热容 3.下列各种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A.玻璃杯摔成碎片 B.水凝结成冰 C.一块铁加工成铁屑 D.15 ℃的水变成 45 ℃的水
( B)
4.一杯水的比热容是 4.2×103 J/(kg·℃),它表达的物理意义是
1 kg 的水每升高 1 ℃吸收的热量为 4.2×103 J
。若将此杯水
第13章 第3节 第1课时 比热容—2020年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全 册物理 复习作 业课件( 共20张 PPT)
第13章 第3节 第1课时 比热容—2020年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全 册物理 复习作 业课件( 共20张 PPT)
(3)加热液体温度都达到沸点。 (4)根据实验数据可知, 甲 (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 能力强。
倒掉一半,剩下半杯水的比热容是 4.2×103 J/(kg·℃)
。
5.根据表中数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D)
一些物质的比热容[J/(kg·℃)]
水 4.2×103 铝 0.88×103
煤油、冰 2.1×103 干泥土 0.84×103
沙石 0.92×103 铜 0.39×103
A.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可能相同
第13章 第3节 第1课时 比热容—2020年秋季人教版九年级全 册物理 复习作 业课件( 共20张 PPT)
10.用同一酒精灯分别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加热,根据测 量数据绘制如图所示图象,由图可知:甲物质的温度比乙物质的温度升 高 快 (选填“快”或“慢”),甲物质的比热容 小于 (选 填“大于”或“小于”)乙物质的比热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