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战时期的山西盂县

抗战时期的山西盂县

抗战时期的山西盂县
盂县位于太行之巅,群山环抱,地势险峻。

东扼平山、井陉;西守阳曲太原;南护阳泉,平定、寿阳;北卫五台、定襄。

抗战时期是八路军的重要根据地。

1939年至1945年,晋察冀军区二分区十九团驻在盂县,利用险要地形,巧妙地打击日寇,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为开辟、发展、巩固盂平、盂阳、盂寿、定襄这一大片革命根据地,做出了巨大贡献。

百团大战兴道河滩传捷报
1940年9月初,十九团完成了正太路娘子关段的破击任务后,奉命挥戈北上,消灭盂县境内之敌。

经三昼夜急行军,于9月4日到达县北张城堡村,准备当晚攻打上社镇敌据点。

政委黄文和副团长刘东纪在灯下研究作战方案。

因这是抗战以来投入全团兵力的第一次大战,团长李和辉刚牺牲5天,部队尚未休整,大家心情沉重。

这时,侦察参谋报告,中社、北会里据点的敌人下午都集中到了上社镇,共500多鬼子,100余伪军。

团首长仔细分析,认为敌人准备逃跑,立即进行战斗部署。

刘副团长命一营跑步前进,越过徐峪沟大山,零点前必须赶到上社镇南30里的神泉村,占据有利地形,堵住敌南逃之路。

命二、三营作好战斗准备,12点正以少量兵力佯攻,诱敌出逃,把敌人逼进兴道村南我埋伏圈中,一举歼灭。

当晚10时,全团冒着大雨分头行动,当二、三营到达上社镇时,敌人已向南逃跑了。

狡猾的敌人想甩掉我军的追击,在柴庄岔路口让大部队淌河水前进,只让一小股向西南走,故意踩下脚印迷惑我军。

由于大雨如注,道路泥泞,鬼子满以为甩掉了我追击部队,便在兴道村停下过夜。

天赐良机,我一营战士埋伏在神泉村北,封锁了敌南逃之路,二营3个连分别隐蔽在兴道东西两侧山坡上,三营两个连堵住兴道村北口,四连作为预备队,将敌人装在口袋里。

战士们虽然又饿又累,但精神焕发,子弹上膛,刺刀出鞘,准备和鬼子拼杀。

9月5日,天晴雨住,太阳升起一杆高还不见敌人动静,战士们确实有点着急。

八点多钟,几百个鬼子出了村,像条毒蛇在公路上爬行。

当敌人进入伏击圈后,一声军号响,全团所有轻重机枪从东西两侧山头射向敌军,成群的鬼子横七竖八倒在河滩上,受伤的鬼哭狼嚎,没伤的四处乱窜。

我四连战士像一群猛虎。

猛冲猛打。

首先缴获了敌人驮在马上的几门大炮。

日军中队长“二百五”借地埂和高粱掩护,组织了30多个鬼子,用两挺歪把机枪向我军扫射,企图反扑。

我三营长命令集中火力压制,七连四班长率全班战士匍匐前进,用手榴弹把敌人机枪炸哑,并将日军中队长当场炸死。

四连长高喊:“同志们,跟我冲!"率战士们冲入高粱地。

四班长紧跟在四连长身旁,一气拼倒6个鬼子。

鬼子见他厉害,三个人拼他一人。

他突刺倒前面的,斜刺倒左边的,右面的想跑,又被他一枪打倒。

这时,四连长身负重伤,两个鬼子前后夹攻他,他将刺刀插入前面鬼子的肚子尚未拔出,后一个鬼子刺中他后心,当场壮烈牺牲。

四班长一枪击毙捅死连长的鬼子,高喊;“同志们,为四连长报仇!”率战士们杀出高粱地,又冲进一片谷地,身后留下几十具日军尸首。

在一营阵地上,枪声杀声混成一片,向盂城逃窜的敌人被切断退路,绝望地进行垂死挣扎。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全歼日伪军600多人,缴获迫击枪5门,山炮5门,轻
重机枪20挺,三八步枪300余支,生俘日军6人,军妓4人,战马14匹,还有很多军需品。

附近村里的乡亲们从四面八方涌到兴道村南河滩上帮助打扫战场,欢呼声、口号声、锣鼓声震动了龙华河上游的山川。

保卫粮站青羊岭上显神威
1942年12月20日,盘踞盂城的日伪军500余人,驱赶着170余头牲口,妄图突袭东麻河驿我军粮站抢粮。

十九团新任团长刘桂云,政委廖鼎祥得到消息,乘夜抢占了后峪沟通往麻河驿、箭河的制高点青羊岭,以及山神庙粱、磨子山、南梁子、长岭一线约5里长的险要之处,布下伏兵,控制了沟底的大道。

刘团长亲自查看地形,周密部署,作了战前动员。

太阳刚刚出山,日军杀气腾腾从后峪沟底的大道上开过来,当敌人进入我伏击圈后,埋伏在青羊岭上的一连三排战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甩出一排排手榴弹,顿时,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

沟内鬼子死的死,伤的伤,乱成一窝蜂。

日军大队长“驴头太君”气急败坏,一连组织了17次冲锋,均被我军打退。

我军居高临下,机枪猛扫,手榴弹猛轰,手榴弹扔完就搬起石头砸。

我三排战士组织反冲锋,与爬上岭的鬼子展开肉搏,鬼子一片片倒下,突围企图终未得逞。

“驴头”大队长被炸断了腿,倒在地上爬不起来。

战斗从早打到晚,太阳落山了,鬼子丢盔弃甲,连尸首也来不及收拾,乘着夜色狼狈而逃。

这一战,歼灭日伪军14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7挺,步枪70余支,山炮10门,战马3匹,军用物资一大批。

次日,在十九团驻地箭河村召开庆功大会,载歌载舞,一片欢腾,我军民**气势更加高涨。

解救群众四塄山上惩凶顽
1943年6月6日。

日军约600人出发我白家庄、禅房、石门子一带,疯狂抢劫财物,掠夺牲畜,残害人民。

我军三十四团一部由团长指挥,在白家庄东北的大凹掌设下埋伏,可是被鬼子发觉了。

一部日军企图从小蒜沟迂回包抄我军后路,另一部爬上四塄山,追赶一大群绵羊,并抢占四塄山制高点。

日军万万没有料到,我十九团指战员早已埋伏在黄龙洞、吊胆嘴背坡的密林中,专等鬼子的到来。

上午10时,一场激战打响了,刘桂云团长亲自指挥,战士们人人争先,军号齐鸣,杀声震天。

我十九团健儿在三十四团友军配合和当地民兵的有力支援下,从四面同时冲向敌人,随着机枪、步枪、手榴弹的轰响,日军陷入了重围,被我军整得焦头烂额,溃不成军,虽然组织了一次又一次冲锋,均被我军击退。

战斗至下午五时结束,我军共歼敌130余人,俘虏23名,缴获武器弹药不计其数,夺回被日寇抢走的牛羊数百头,解救出被抓捕群众十余人,及一大批财物。

四愣山伏击战,狠狠的教训了日寇,陈赓将军表扬说:“这次胜利告诉敌人,解放区并不是无人之境,可以由他们大摇大摆、横冲直撞的。

”根据地人民编了歌辞唱到:“勇敢顽强十九团,和鬼子战斗在四楞山。

十点打到十七点,消灭鬼子一百三……”
报仇雪恨黑石窑沟振雄风
1943年10月1日,我十九团得到可靠情报,盘踞西烟据点的日寇将护送46名退役的老兵回国,这是一群血债累累的恶魔,被称为“作战有功”。

分别由70余名伪军,12辆大车护送到盂县城,同时,还押着我被捕的三位区长和一名侦
察班长。

当晚,刘桂云团长和马参谋长沿途察看地形,发现黑石窑有一大段雨裂沟,深约三米,宽五六十米,两壁陡峭,是西烟至县城的必经之路,也是理想的伏击战场。

当即命令二、四连及侦察连1个排占据有利地形,布下口袋。

沟两侧各布置了两个排负责攻击,担负阻击和断后的各一个排,留一个排做预备队。

次日上午8点,鬼子的大车队来到沟口,鬼子军官用望远镜观察了好一会,什么也没发现,就让部队和大车下坡进沟。

等敌人全部进沟之后,刘团长举枪发令,顿时,枪声大作,鬼子伪军吓懵了,胡乱放枪。

战斗仅半个钟头就结束了,除一名伪军逃走外,其余全部被歼。

生俘鬼子2人,伪军3人,缴获九二式重机枪一挺,步枪70余支,子弹200多发,解救我区长3人,侦察班长1人,而我军仅伤2人。

在敌人三个大据点中心区,打了一场干净、利落、迅速、彻底的歼灭战,大振军威。

第三天,晋察冀军区就通电表扬,军区报详细报道了此次战斗经过。

驻盂县城的日军气坏了,从太原调集了1000余名日军和几百名伪军,到处寻找我军决战,也难以挽救覆灭的命运。

兴道战役,(当事者正向来访人介绍前面山脚下就是当年百团大战遗址)
四棱山战役遗址
黑石窑战斗遗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