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_计划方案.doc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_计划方案.doc

在教育实习中,要求学生担任实习学校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

组织学生担任学校课外活动中各项裁判工作。

(4)训练测评在每一门技术课考核中,都应有裁判的理论和临场实践的内容。

学生在校内担任的运动竞赛的裁判工作,至少有一次成绩作为专项选修课中的裁判实习的成绩。

在教育实习中,学生担任裁判工作的能力,应作为教育实习成绩的一部分。

测评标准:优:一项达到二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能较好地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良: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基本能完成校内比赛的裁判工作。

中: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一般。

及格:一项达到三级裁判水平,其他项目裁判能力欠缺。

不及格:没有裁判等级,其他项目裁判能力较差。

5、指导学生锻炼身体的能力(1)训练内容与要求指导中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

内容包括、活动内容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大小的控制,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的影响,安全因素等方面都能科学的安排,符合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2)训练途径所有理论课、技术课中凡涉及锻炼方法的都应作为重点讲解,使学生能较好地掌握这方面的知识。

应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散辅导校内普通系科的同学进行课外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3)训练测评在教育实习中,学生辅导中学生锻炼身体情况,应作为教育实习成绩的一部分进行考核。

测评标准:优:能科学地指导中学生进行锻炼:锻炼项目的安排、锻炼方法的选择、运动量的大小、场地器材的布置、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安全因素都能科学地处理和全面考虑,符合中学生年龄、性别、生理、心理的特点。

良:能较好地指导中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所有安排比较合理。

中: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不全面。

及格:所有安排一般,个别方面考虑欠全面。

不及格: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锻炼。

(三)体育测量与评价能力包括对学生体质的测量与评价,对教学、运动训练的测量与评价。

掌握这一技能后,可以鉴别教学与训练的方法,检查衡量教学与训练及增强体质的效果。

1、中学生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能力(1)训练内容包括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指标的筛选,体质综合评价的方法,体质测量的内容与方法,中学生体质测定的制度。

(2)训练要求准确掌握青少年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指标内容(6项形态、4项技能、11项素质和运动能力),《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考核办法、年龄分组、项目设施,以及评分的标准。

能选择正确的测验方法,熟练、准确地使用各种仪器和工具,明确测量时的注意事项,了解对测量数据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能利用现有的场地,设备对学生进行测量,对个别和群体作出正确的综合评定,有准确的数据处理能力和绘图表的能力。

(3)训练途径通过体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参加普通系科的体质测量工作。

(4)训练测评测评应以体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的卷面成绩与课堂实验(实验应写出实验报告)成绩相结合进行评分。

对普通系科学生的测评工作应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部分纳入学生体育测量与评价这门课的总成绩,也可以直接作为课堂实验来进行。

在教育实习中,学生如果担任对中学生进行体质测量工作,应将测评能力作为实习成绩的一个部分进行考核。

测评标准:优:能熟练准确地完成体质测量与评价的指标测量工作,包括数据准确率高,采用测试的手段合理,仪器、工具的使用熟练,评价正确,有准确熟练地数据处理和绘图能力。

良:能比较熟练、准确地完成综合测量与评价的指标工作。

中:基本能完成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指标测试工作。

及格:完成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指标测试工作能力欠缺。

不及格:不能完成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的指标测试工作。

2、体育教学的测量与评价能力。

(1)训练内容对中学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材内容的选择与搭配,以及对教案的评价;对理论课的评论,包括对教师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反馈的信息,对学生作业情况等内容的评价;对实践课的测量与评价,包括对课前准备情况,对课常堂规建立情况,对教师组织教学能力,对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等内容的评价,以及对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的测量与评价。

(2)训练要求对以上内容能进行比较科学的测量与评价,方法选择合理,测量数据准确率较高,对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能正确地选择测量对象,评估结果正确。

(3)训练途径通过学校体育学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教学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观摩课的形式,使学生进行实际的测量练习。

(4)训练测评体育教学的测量与评价的理论与技能是学校体育学考试内容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实习中一定要安排学生之间进行教学测量与评价,并把这一能力作为教育实习成绩的一个内容进行考核。

测评标准:优:能熟练地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测量工作,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选择合理,数据准确率高,评价结果正确。

良:能较好地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测量与评价工作,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选择较为合理,数据利用率较高,评价结果较正确。

中:基本能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测量与评价工作,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选择合理,数据基本正确,评价结果基本正确。

及格:基本能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测量与评价工作,测量与评价的方法选择欠合理,数据基本正确,评价结果基本正确。

不及格:不能完成中学体育教学的测量与评价工作,测量与评价方法选择不合理,数据不准确,评价结果与事实有较大出入。

3、运动员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能力(1)训练内容身体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素质的测定和灵敏素质的测量;运动技术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包括技术量、技术全面性、技术掌握程度、技术效果的测量与评价,包括战术水平定量化的指标、合理战术水平的探索;训练比赛负荷的测量与评价,包括训练负荷酌专门性、目的性、协调性的测量与评价,比赛负荷量的测量;运动员状态及其测量与评价,包括运动员状态及其测量、阶段检查、平时检查、及该检查的内容与组织。

(2)训练要求能利用现有条件进行测试和选择正确的测试方法,合理设计测试条件,使用工具,数据处理正确;(2)能对一般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作为基本正确的测量与评价;(3)能对技术的全面性和技术效果作出比较客观的测量与评价,能基本掌握战术水平定及时准确地了解运动员的状态。

能根据需要组织对运动员的状态进行不同要求的检查。

(3)训练途径通过体育测量和评价这门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员训练主子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试验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测试项目的设计能力,利用专项训练课,同学之间进行技术、战术水平的相互测定。

利用第二课堂,到校运动队进行技术、战术水平、运动负荷、运动状态的测定。

(4)训练测评考核应采用理论考试与课堂实验相结合的评分方法。

课外的实践应作为平时成绩纳入该门课考试成绩的总成绩,并应占一定的比例。

测评标准;优:能科学地进行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工作,项目设计实用、准确,数据处理与评价准确。

良:能较好地进行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工作,项目设计比较适用、准确,数据处理与评价比较正确。

中:基本能完成训练水平的测量工作,项目设计可行,数据处理与评价基本正确。

及格:基本能完成训练水平的测量工作,项目设计可行,数据处理与评价欠正确。

不及格:不能完成训练水平的测量与评价工作,项目设计有错误数据处理与评价不正确。

4、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及土器材的制作能力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场地器材是由体育教师管理的,这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掌握体育场地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对场地器材的管理、保养和维修,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1、场地器材的管理、保养和维修能力。

(1)训练内容与要求对场地、器材要做到会管理(如跑道应常洒水、草坪应经常修剪、发令枪应经常擦油等),对简单的场地、器材还要做到会维修(如体操垫子坏了自己可以补,球的气嘴坏了自己可以换)。

(2)训练途径在活动课中,应开设体育场地管理、保养和维修的讲座,使学生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3)训练测评应在活动课中进行这一能力的理论以及实践的考核。

测评标准:优:能制定出体育场地、器材管理细则,了解场地器材如何进行保养,并且有实际的较全面的保养能力,对简单的场地器材具有较全面的维修能力。

良:能较好地制定出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制度,具备基本的保养维修能力。

中:能制定出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制度,保养维修能力一般,且不很全面。

及格:能制定出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制度,保养维修能力一般,且欠全面。

不及格:不能很好地制定出体育场地器材管理制度,保养维修能力较差2、中学土器材的制作能力(1)训练内容主要是指中小学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常用的可以自己制作的一些器材的制作能力,主要是田径、体操项目的器材,它又可以分为金属类、木质类、水泥类、布革类、综合类等类别的器材。

(2)训练要求能较好地制作出中学体育教学训练常用的各类土器材。

(3)训练途径在活动课中,专门开设中学体育教学、训练中常用体育器材的制作这门课,并进行实际制作,使同学们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4)训练测评对活动课中实际制作的器材的质量、规格进行考核。

测评标准:优:较熟练地掌握土器材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器材质量好,符合规格。

良:掌握土器材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器材质量较好,符合规格。

及格;基本掌握土器材制作方法,制作出的器材质量一般,基本符合规格。

不及格,制作方法较差,制作出的土器材质量差,勉强符合规格或不规格。

5、教研与科研能力(1)训练内容主要是指具有制定教研计划、体育说课、选择研究课题、研究设计、搜集与整理资料、撰写论文等方面的能力。

(2)训练要求较好地掌握体育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方法。

(3)训练途径各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课堂讨论,运用研究性学习模式,开展体育说课训练,作业与考查运用小论文形式,填报课题申请书训练,撰写毕业论文。

(4)训练测评说课训练测评:优:讲课内容正确,讲课方法新颖,工作态度端正,普通话标准,运用媒体熟练良:讲课内容正确,讲课方法合理,工作态度较端正,普通话较标准,运用媒体较熟练。

中:讲课内容正确,讲课方法一般,工作态度一般,普通话一般,运用媒体一般及格:讲课内容正确,讲课方法欠合理,工作态度欠端正,普通话欠标准,运用媒体欠熟练不及格:讲课内容不正确,讲课方法不合理,工作态度不端正,普通话不标准,运用媒体不熟练。

毕业论文评价:优:调查论证充分,实践能力较强,选题新颖,研究方法合理,问题能力分析解决能力较强,工作量饱满、工作态度端正。

良:调查论证较充分,实践能力较强,选题较新颖,研究方法较合理,问题能力分析解决能力较强,工作量饱满、工作态度较端正。

中:调查论证一般,实践能力一般,选题一般,研究方法较合理,问题能力分析解决能力一般,工作量一般、工作态度较端正。

及格:调查论证欠充分,实践能力一般,选题一般,研究方法较合理,问题能力分析解决能力一般,工作量不够、工作态度欠端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