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握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把握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把握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
府通过重组上市、出售股权等多种方式引进外国资本,鼓励国有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尽可能“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成为按国际通行惯例运作的国际化企业。

三是国有企业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这一目标的确立,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既不同于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也有别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和本质规定,遵循市场经济国家的一般规律和普遍现象,又要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要求。

当然,国有经济地位与作用是一个历史的和动态的过程。

一般而言,国有经济的规模与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客观上要求不同规模的国有经济,其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也大不相同。

世界银行的一些专家曾对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国有经济发展趋势做过调查,结果显示,国有经济的规模与工业化发展阶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他们提出了一种抛物线式的曲线论,即在工业发展的“幼年时期”,国有经济比重最小,分布的领域比较狭窄,发展速度也相对缓慢。

到工业发展的“成长期”,即经济起飞阶段,社会对国有企业的需求大大提高,国有经济比重明显快速上升,部门也越来越广。

到了
工业发展的“成熟期”,国有经济的发展达到最高峰。

进入“后工业化时期”,国有经济的比重则逐渐下降,部门分布也开始收缩。

因此,要历史地、动态地确定国有经济在一个国家的比重和数额。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虽然取得很大成效,但仍面临体制、机制和结构等深层次问题,仍处于过程之中。

打好国有企业改革攻坚战,既需要更大政治魄力和勇气,也需要坚持正确方向和路径。

一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使股份制成为国有大型企业的主要实现形式。

股份制是市场经济国家大型企业的一种普遍资本组织形式,也是公有制的一种重要实现方式。

要继续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需要和具备条件的要尽可能实现整体上市,即通过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或母公司的股份制改革,在集团层面或母公司层面形成多元投资主体或产权多元化,使集团公司或母公司的资产尽可能进入上市公司。

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要加快股权多元化改革,需要保持国家独资经营的也要加快公司制改革。

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事关公有经济的主体地位,事关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一方面,要按照中央精神继续深化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另一方面,要警惕以股份制为名推行私有化的倾向,保持国有经济对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的控制力。

二是继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

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是要加强和改进董事会建设,因为董事会是委托—代理关系的集合部,一方面,董事会是股东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保护股东合法权益、体现股东意志的制度依托,是实现出资人职责到位的最终体现;另一方面,董事会负责企业的重大决策,对企业进行战略性监控,并负责企业经理人员的选聘、评价、考核和激励,是企业效率和绩效的重要保证。

因此,建立健全有效的董事会就成为完善公司治理的关键,成为大型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建设,事关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事关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一方面,要继续总结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公司治理的成功经验,另一方面,要继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

三是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内部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经营机制。

企业的经营机制直接影响到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经过多年的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总体上看,国有企业的人事、用工、收入分配及决策、淘汰、资本流动等机制尚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已经成为国有企业提升竞争能力的一个障碍,成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点。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解决机制问题。

转换国有企业的
经营机制,事关职工的进退和企业的稳定,事关职工的薪酬和社会的分配关系,一方面,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坚定不移地深化国有企业内部各项制度改革,尽快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经营机制,另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确保企业和社会的基本稳定。

四是继续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否合理,影响到国有企业的质量和效益,影响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

近年来,国有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还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需要继续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要完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大力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和调整,推动国有资本继续向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参股、上市、重组联合等方式,加快“走出去”步伐;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代表国家实力,配置全球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引导企业突出主业,加大内部资源整合力度,采用多种方式剥离重组非主业资产;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制改组,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