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博物馆文化在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博物馆文化在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博物馆文化在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03年11月11日11:15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王莉人类文化既是财富,又是进程。

所谓财富,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历史遗留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所谓进程,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文明化过程。

博物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博物馆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特别是近代,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和成熟。

进入现代,以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反过来,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又促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的壮大和提高。

博物馆文化就是以藏品文化为主体、职能文化为辅助的博物馆整体文化。

藏品文化是指文物标本所渗透的或所代表的历史文化,它具有固有的稳定性,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职能文化是以博物馆人的工作所反映的博物馆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及其职能,它以藏品文化为基础,是围绕藏品文化这个核心而开展和形成的。

它因人而异,因社会环境而异,因此,它具有可变性。

正因为如此,博物馆的藏品文化不应随社会(特别是社会政治)的变化而随意变化,而职能文化在传承和传播藏品文化的方式和方法上却应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改变。

博物馆文化在现代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在社会和城市教育文化中的辅助作用。

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在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的教育作用极为重要。

它与专业教育不同,具有社会化教育、辅助性教育、休闲性教育、业余知识型教育等特点。

它不是专业性的学校,但可以起到学校教育中同样学习知识的作用;它不是专门的科研单位,但是它研究的对象,又是社会科研工作者可以借用的重要的科研分支;它不是社会娱乐行业中的专业场所,但是它可以给观众以特殊高雅的娱乐方式,在学习知识中得以休闲;它不是公共图书馆,但是它可以给社会各界查找历史资料的人们提供科学见证的史实资料,等等。

博物馆知识性社会教育的特殊作用,是任何专业化的教学单位不可取代的。

它具有明显的业余色彩,又没有严格的学习时限,更没有苛刻的知识考核,这种既没有正规教育的约束,又可以达到学习知识的教育特点,是社会的“校外校”、学校的“第二课堂”、成人的“终身教育”场所。

博物馆教育作用的不可替代性和教育职能的特殊性,促使一些社会单位对博物馆和兴办博物馆非常感兴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知识需求的特殊要求,促使了博物馆教育职能发挥作用的社会化。

2、在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中的传承作用。

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作用,是博物馆职能文化中的特殊作用,又是围绕博物馆的主体文化,即藏品文化的最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没有藏品,就没有藏品文化,没有藏品文化,博物馆就不称其为博物馆。

博物馆的职能文化,特别是博物馆对外的宣教工作,可以随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但藏品及藏品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却不能因时代的改变而改变。

如果人为地改变藏品文化,就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会受到历史的谴责和嘲弄。

三中全会以后的实事求是的思想准则,为我国博物馆对藏品和藏品文化的正确发展和博物馆职能中的文物收藏、文物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不能正确地对待历史,就不能有效地面对现实。

通过有效的收藏工作,完成对历史见证物的征集与保护,通过科学的研究工作,传播于当世,同时传承于后世,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坚持不渝、始终如一的工作。

同时博物馆在历史传承的职能中,也应改变和改革传统的方式、方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征集社会化、科研专业化、传播与宣教市场化,才能有效地实现对历史文化的传承。

3、在社会和城市旅游文化中的观赏作用。

旅游及旅游文化是近代兴起,现代发展的一种新的现代产业和现代产业文化。

博物馆之所以能够在现代迅速繁荣和发展,与旅游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崛起,博物馆是现代旅游业重要的人文旅游资源分不开的。

尽管博物馆不是旅游业,但是博物馆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文物宝库,对当代全世界的游客具有挡不住的诱惑。

因此,博物馆作为现代旅游业异常重要的人文景观和不可回避的旅游资源亮点,是旅游业经营精英们的重要发现,而不是他们的创造。

博物馆成为现代旅游资源,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可以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而发展,根据旅游业和游客的观赏需求,而增加自己的文化职能和业务职能,是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对博物馆的职能文化拓展的社会需求。

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这条路,现在正是我国博物馆借助这种发展契机发展自己的大好时机,殷切希望我国博物馆能在国内旅游业的兴起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赶上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步伐。

4、在社会和城市娱乐文化中的休闲作用。

博物馆不是单纯的社会娱乐场所,但是它具有特殊的娱乐休闲作用。

娱乐文化实质是通过视觉和听觉等多种感官的感受而达到精神消费的一种文化,博物馆的藏品文化和职能文化能够使人们得到这种精神上的享受。

?┪锕萃ü 返幕 郏 涤兄诙嗟摹⒗ 肺幕 扛叩奈奈锊仄泛驼涔笠帐跗罚 院芏喙壑谑羌 醇 ⑽潘 次牛 矶喙壑诤陀慰投灾匾 肺奈锖鸵帐跽淦纺矫 矗 褪俏 饲蟮靡焕溃 阈睦砩系囊 蟆5铰蘼沓俏 艘焕黎蟮俑越烫茫坏椒ü 屠杪 」 四慷谩睹茁逅沟奈 伤埂返裣瘛⒋铩し移娴拿 睹赡壤錾 泛汀度 姿沟氖だ 瘛啡 澜缫帐跽浔Γ坏奖本┕使 艘欢们宄 实鄣谋ψ 怨 谕庥慰屠此担 际俏 艘帐跸硎芎途 裆系穆 恪6杂诓┪锕堇此担 溆槔肿饔玫姆⒒樱 驮谟诓┪锕菸幕 遄饔檬欠窬哂猩詈竦奈幕 亢徒细叩挠杖索攘Γ 币苍谟诓┪锕莸男 坦ぷ魇欠袷迪稚缁峄 姆⒄钩潭取?5、在社会和城市科学文化中的研究服务作用。

博物馆的藏品文化之所以称其为博物馆的主体文化,就是说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是记载和研究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没有藏品文化的基础,就没有其它职能文化的开展。

围绕藏品和藏品文化,博物馆需要做的就是收藏、研究和教育三项基本工作。

研究是对藏品文化的发掘和历史文化的总结。

博物馆的文物、标本是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向社会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利用,可充分发挥文物、标本的作用,社会科研单位可以直接或间接利用博物馆的文物、标本开展科研工作。

博物馆出版的藏品图录、专著和其它研究成果,可为社会科研所利用。

博物馆加强与社会科研单位的业务联系,交流信息,不仅为博物馆的研究工作创造了条件,反过来,也为社会科研单位的研究工作提供方便和服务。

博物馆的科研和为科研服务的职能在向社会科研工作的服务中得以充分发挥。

6、在社会和城市建筑文化中的示范作用。

博物馆收藏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建筑文化遗产,特别是一些遗址博物馆,是历史遗留的具有较高价值的艺术文化和建筑文化。

在现代的城市建筑中,一方面通过城市规划,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和保留这些建筑物和艺术文化,同时,又通过复原、仿制,在城市房屋规划建设中追求这种历史特有的文化风格。

欧洲国家特别注重这种建筑文化的保护,如法国、意大利、英国都保留着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文化,德国城市曾饱受二战的破坏,但在恢复性的建设中,也借鉴了本国和欧洲其它国家的艺术文化和历史建筑文化,这都反映了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对历史文化,其中包括历史艺术文化和历史建筑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我国的一些城市也注意到这些历史建筑文化的保护和风格的传承,像青岛在城市建筑风格上一直倾向于历史遗留欧洲建筑风格的保留。

所以博物馆特别是遗址博物馆,对历史建筑文化和与建筑相关的艺术文化的保护,对现代以至后世在建筑文化的发展中,依旧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示范作用。

抓住历史机遇,推进新时期中国博物馆的蓬勃发展2010-11-05 11:12中国文化传媒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承办的文化遗产和博物馆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22届大会将于2010年11月6日至12日在上海召开,届时将有来自12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000余名代表,出席此次以“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为主题的国际盛会。

这标志着我国博物馆事业及文化价值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尊重。

我们要认真办好此次国际盛会,认真谋划“十二五”发展思路,建设好广大民众满意的博物馆。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伟大发明,是公益性文化机构,担负着保护、研究和展示文化遗产,融汇生态文明和科技文明,推动人类文化继承与创新的重要职能,是人类收藏历史记忆的凭证和熔铸新文化的殿堂。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发展博物馆事业的条件得天独厚。

加强博物馆工作,促进博物馆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传承中华文明,传播科学知识,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提高民众生活品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进入新的世纪,特别是“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博物馆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高潮期。

截止到2009年底,全国共有3020个博物馆通过省级文物行政部门年检备案,比“十五”末增加700个;是1949年的143.8倍,1978年的8.65倍。

其中,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国有博物馆2193个,非文物行政部门所属的行业性国有博物馆499个,民办博物馆328个。

我国已经形成以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省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别多样化、举办主体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

以博物馆评估定级为重点的博物馆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顺利启动,国家文物局先后确定了首批83个国家一级博物馆、171个二级博物馆和288个三级博物馆,约占全国博物馆总数的1/5。

国家文物局、财政部确定上海博物馆等8个博物馆为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3个博物馆为培育对象,通过开展博物馆体制机制创新试点,逐步创建一批能够展现中华文明、反映中国文化价值,并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博物馆。

文物系统博物馆藏品总量2009年已达1571多万件(套),其中一级品56277件。

历时10年的文物调查与数据库管理系统项目建设圆满完成,初步摸清了馆藏珍贵文物家底。

省级以上博物馆及部分新建的地市县级博物馆设施齐全,藏品保存、展示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仅文物系统博物馆2009年举办陈列展览达9204个,观众达3.27亿人次。

全国1743个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实现免费开放,每馆平均观众量比免费开放前增长了50%,博物馆的文化辐射力和社会关注度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中央财政为此每年拨付专项经费20亿元。

当前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

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公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迅速增长,文化事业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政府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时代的到来,都给博物馆事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博物馆作为社会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在文化遗产保护、国民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