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动机的概念
1、动机☞内部心理过程 or 内在动力 2、激发、维持、调节 → 活动 二、动机的功能(考点:领 会)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考点(识记)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 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 力源泉。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考点(识记)
诱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第三节 动机理论
考点
一、识记: 1、本能理论 2、匮乏动机 3、成长动机 二、应用: 1、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2、认知与期待理论
一、本能理论 主要观点(识记):
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 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 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 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理解要点:
1、本能是人特定的天生倾向 2、行为受本能驱动
理论简述 1、动机的认知理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 而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解释。 2、动机的期待理论。动机的力量是目标价值与目标期待的 乘积。即,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对校长成功之处的分析与评价 1、校长运用了动机的认知理论原理,用解释和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教职工对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蓝图的认识,从而激发 了动机。 2、校长巧妙地运用了动机的期待理论,通过加深教职工对 总目标价值的理解,提高了对总目标的效价。通过对目标实 现的可能性的讨论,坚定了教职工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教 职工的期待水平。 3、促使教职工根据总目标制定个人行动目标,从而把组织 目标转化成为教职工的个人目标,把学校的事情变成大家个 人的事情,有助于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变为具体的行动。有助 于使每个教职工的行为始终与学校的总目标保持一致,使动 机水平始终保持最高。
德西效应
内在动机
在行为中的作用不同 主导动机 从属动机
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倒U曲线)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 动机和效率的关系 → 动机的最佳水平 1、难度适中的任务 中等动机☞ 效率最佳 2、简单任务 动机↑☞ 效率↑ 3、困难任务 动机↓☞ 效率↑
考点(应用)
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动机对于提高活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种活 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过强或不足,都 会使工作效率降低。 简单容易的工作,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 升;困难的工作,动机强度降低,工作效率反而 提高。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 率。
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
1.表情 2.表情的种类: (1)面部表情 (2)身段表情 (3)语调表情
考点(领会)
考点(领会)
情绪的种类:
1.按形式划分:基本情绪和复杂情绪。 2.按状态划分: (1)心境 (2)激情 (3)应激
情绪状态
一、心境(识记) ☞ 情绪状态 心境是一种具有感染性的、 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 态。 二、激情 ☞ 情绪体验 1、爆发快 2、强烈而短暂 三、应激(识记) ☞ 适应性反应 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 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考点(领会)
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 动机的产生受需要和诱因两种因素共同影响。 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目标。 需要得到满足,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也 随之减弱或消失。
动机的种类
考点:领会
需要性质不同
产生源泉不同
在行为中的作用不同
动机的种类 需要性质不同 生理性动机 产生源泉不同 外在动机 社会性动机
期待理论
一、美国 弗鲁姆 → 期待公式: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1、动机力量 ☞ 内部力量(由目标激发) 2、效价 ☞ 价值(目标对个人) 3、期待 ☞ 可能性(实现目标) 二、动机强度与期待高低 → 成正比
动机理论
匮乏与 成长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 本能理论
认知与 期待理论
2009年10月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1)马斯洛把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 和安全需要。(1分)归属、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1 分)自我实现的需要。(1分) (2)在需要层次中,层次越低,力量越大;这些需要是天 生的。(1分) (3)一般而言,在低层次需要得到基本满足的基础上,才 会出现高层次需要;但有时人也会在低层次需要没有 得到满足之前,去寻求高层次需要。(1分)
一、交往动机(考点:识记)
交往动机是指个体愿意归属 于某一团体,喜欢与人交往, 希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友谊、 支持、合作与赞赏。
要点☞ 1、个人愿意归属于团体 2、喜欢与人交往 3、希望得到关心、友谊、支持、合作与 赞赏
交往动机的产生原因(考点:领会)
总结:
1、合作
2、情谊
3、归属
二、成就动机
代表人物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动机的定义 动机的产生 动机的种类
动机强与动机的关系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耶尔克斯 —道森定律
内在动机 外在动机
主导动机 从属动机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題。每小题3分。共 12分)
23.诱因 23.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1分),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2 分)。
某中学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领导班子根据不同 学历、年龄、职称层次的教师发展需要,制定了不 同发展目标的考核标准,并引导鼓励教师根据学校 考核标准,制定自己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近期及中 长期专业发展计划,从而充分调动了全体教师的积 极性。
理论简述 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匮乏动机是指个 体试图恢复自己生理和心理平衡状态的动机,在需要 得到满足之后便趋于消失。成长动机是被高级需要所 驱使的动机。 2、马斯洛的动机理论建立在需要层次理论上,所有 的人都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需要层次。 对学校领导班子做法的评述 1、学校领导班子合理运用了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原 理,通过制定不同考核标准,来避免教师产生匮乏动 机,形成成长动机。 2、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有助于教师不断产生较高层 次的发展需要,从而使个人的动机水平,始终保持较 高的动机水平。
工作动机理论: (1)X理论:人工作是为了钱,个人的工作动机来自物质利益的驱动, 常被外来刺激所吸引。(1分) (2)Y理论:人是负责、有创造力的,人们工作不是为了物质利益,而 是出于一种要将工作做好的内驱力。(1分) (3)V理论:个人的工作动机水平依赖于为实现自身的价值观而付出的 努力,有雄心的人个人价值观比较高,并且会努力在工作中寻求实现 和证明。(1分) (4)Z理论:个人的价值观与组织目标一致时,个体的工作动机、士气、 忠诚度都会得到提高。(1分) 根据工作动机理论激发人们的工作动机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提高工资及福利,进行物质刺激;(1分) (2)创造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满足他们对 工作的内在需要;(1分) (3)把组织目标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结合起来;(1分) (4)提高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1分)
三、工作动机
一、定义(识记)
1、最有效能,最为复杂 2、使个体努力工作 3、高质量创新并不断完善
二、人为什么要工作?工作动机四理 论(领会)
X:为了钱 Y:责任,做好的内驱力 V:自我实现 Z:实现组织目标
第二节 社会性动机
交往动机
成就动机
工作动机
产生的原因
两种成分
三个特征
四个理论
2.
试用工作动机理论说明如何激发人的工 作动机。2008年10月 论述题
2010年10月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 分,共12分) 24.动机 24.动机是指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 活动(1分),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 (1分)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1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 分) 简述动机的功能。 答案:(1)激活功能;(1分) (2)指向功能;(2分) (3)调节与维持功能。(2分)
第七章
动机与情感
第一节 动机与行为
考点
一、识记:
1、动机 2、需要 3、诱因
二、领会:
说明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
三、应用:
1、动机的功能; 2、需要、诱因与动机产生的关系; 3、动机的种类
考点(识记)
动机
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 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 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的定义
主要观点
一、成就动机(识 记)
☞力求成功的 内在动 力
二、两种成分
麦克利兰 & 阿特金森
三、三个特征
成就动机的成分(领会)
1、追求成功:成就动机高→追求富于挑战性的任务 2、回避失败:成就动机低→逃避困难任务
成就动机的特征(领会)
三个特征 1、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 2、具有坚定信念 3、正确的归因方式
• 需要有五种层次,层次越低力量越大。 • 低级需要未得满足,会成为主导动机。 • 层次的等级并非绝对,人有时会越过低级寻求高级需要。
三、认知与期待理论(考点:应用)
认知与期待理论观点:
☞用认知的观点说明动机
1、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而是 来自人们对事实的解释。
2、人的思维对行为有调控作用 3、期待对引发行为有重要作用
32 .教师用激励性评语、作业纠错后得好分、为进步学生 发奖状等方法使学生努力学习。请用需要、诱因、动 机的关系加以解释。 2005年10月 论述题
动机是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
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2分) 动机产生有两个因素,即需要与诱因。(1分)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
32.请用动机的认知与期待理论分析下面案例,并对校 长的成功之处做出评价。(2004年4月 论述题)
一位胸有大志的校长,当他制定了学校的 总目标和发展蓝图之后,不是急于推行,而 是把它交给教职工讨论,耐心仔细地向教职 工解释目标实现的可能性、目标实现的意义 以及能给教职工带来的好处,并且根据教职 工的意见与建议做了修改和充实;进而,他 又要求教职工根据学校的总目标和发展蓝图 制定自己的奋斗目标。于是,教职工的积极 性空前高涨,上下同心取得了显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