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的
通过识别和评估工厂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及风险程度,再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2.适用范围
中山工厂范围内所有机械设备、工作环境及活动的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
3.引用文件
3.1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
3.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
3.3企业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
4.术语
4.1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2风险: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4.3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4.4重要风险:是指可能导致损失工时以上安全事故及职业病或重大环境破坏的风险。
4.5可承受的风险:是指其程度已降低到公司考虑其法律责任和其安全与职业健康政策后能容
忍的水平的风险。
4.6风险控制:是指运用工程控制、管理或行政手段以及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以消除、降低
或转移风险的方法。
5.职责
5.1厂长:负责保障风险控制的资金投入,及时消除重要风险。
5.2安全主任:负责组织危害识别、风险评估以及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
负责组织相关培训,
让参加此项工作的员工具备基础安全知识以及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的能力。
5.3各部门、生产线:负责参与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以及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负责组织实施
本部门的风险控制措施以消除或降低风险。
5.4工程部:参与各部门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并提供相关工程技术支持。
5.5生产维修:参与生产线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并提供相关工程技术支持。
6.内容
6.1危害识别
6.1.1危害识别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危害识别小组
A.一般情况下小组长由安全主任担任。
B.小组成员应包括:安全主任、安全员、维修人员(包括工程师、维修工、工程部
人员)、操作工、现场管理人员、品管人员、主管/主任等。
C.小组成员应具备基础安全知识以及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的能力。
2)法律、法规及标准和总部文件的要求
3)能控制和施加影响的危害
4)三种状态和三种时态
A.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a)正常状态,是指活动中连续作业状态,其包括日常生产、日常事务管
理活动。
b)异常状态,是指活动停止和设备检修状态时,其风险性与正常状态有
较大不同。
c)紧急状态,是指可预见的如发生火灾、油和化学品泄漏、爆炸以及洪
涝台风等情况。
B.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a)过去时态,是指过去的危害持续到现在。
b)现在时态,是指危害对在的安全管理与职业健康现的影响。
c)将来时态,是指危害对将来的安全管理与职业健康的影响。
5)危害识别的主要内容
A.厂址及环境条件;
B.厂区平面布局;
C.建(构)筑物;
D.生产过程;
E.生产设备;
F.粉尘、毒物、噪音、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G.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等设施;
H.劳动组织、生理、心理因素、人机工程学因素等。
6.1.2危害识别的方法
A.危害识别、分析采取现场检查、小组讨论的形式,根据上述规定,对于现场进行
风险评价,计算出危险程度确定危险等级,制定相应整改计划。
B.识别的步骤
a)确定(或选择)待分析的作业;
b)将作业划分为一系列的步骤;
c)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
d)确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6.1.3风险评估的方法
A.本作业指导书中采用LEC评价法,即“L”为发生事故可能性的大小;“E”为人体暴
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的严重
性,其具体评分标准如下(见表一)。
表一LEC评分标准
B.风险等级的根据风险分值(D=L*E*C)来确定,其等级判断标准如下(见表二)。
表二风险等级判断标准
C.风险评估过程与结果
a)在《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表》中按以上评分方法逐项评定,确定出重要风险
项;
b)记录重要风险项,即把所有的重要风险项汇编成《重要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
一览表》。
6.1.4重要风险的控制与管理
A.风险控制原则
通过风险评估,确定了风险等级以后,即可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控制对策。
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可采用不同的控制原则,如以下风险控制原则(见表三)。
表三风险控制措施原则
B.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顺序
a)通过设计消除或不使用该化学品、机器等方法;
b)用另外的物料或工艺来取代等方法;
c)通过围栏防护操作线、人机隔离操作、局部通风系统等工程控制的方法;
d)书面的作业指导书,工作许可制度,足够的监督管理,工作轮换制度以减少
暴露在同中危害下的机会,确定培训需求并进行培训、信息,警示标识和指
引等行政管理手段;
e)配备个人防护用品。
C.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的更新
a)定期更新: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适时修订工厂《重要风险管理与控制方案一
览表》,重要风险控制与管理措施更新在征求相关人员意见后,经工厂经理批准实施。
b)及时更新:由于工厂机械设备、工作环境、人员变动等变化,随即发现新的
危害,需随即更新。
当法律法规及标准或公司文件更新变化时,需随即更新重要风险(对于工厂内新工艺、新设备、新厂房、新操作方法、新材料、新产品等的变更,参照《变更管理控制程序》执行)。
c)更新责任者:工厂安全生产领导组
d)更新的方法:按本作业指导书的识别与评估方法进行评审,产生更新的风险。
e)审核批准:《危险识别及风险评估表》由安全主任批准,《重要风险管理与控
制方案一览表》由工厂经理批准。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