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
作用之一、引导价值取向、发挥同化功能。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社区文化,它是学校师生员工价值取向的向导。它以师生员工与学校的价值追求和谐一致为目标,产生对价值观念、精神文化、活动文化、审美价值、人生价值、人际交往、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导向。校园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校园气氛、教师言行等都在无声无息的引导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道德认识的形成发挥着巨大的同化和导向力量。
现化代、一流化、标准化、先进化、不断加以更新
组织环境文化系统
各种形式的制度
行为规范体系
决策条例体系
管理制度体系
,工作实效性
精神环境文化系统
师生精神面貌
和谐、振奋、积极、健康、理想、勇往直前
校风·学风
适度交往与竞争,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氛围良好
作用之二、情感激励和塑造人格
校园文化是激励学校师生员工追求卓越、努力创造、获取成就的一种重要机制。校园里出现的催人积极进取的书法、绘画作品、历史名人、名言警句等,这些本是无生命和情感的,但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都特别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对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在情绪上的认同,产生共鸣,同时对道德理想、道德建构产生向往之情。学校师生员工中的优秀典范人物,其优秀的思想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求实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作风、勤奋的求学精神、辉煌的奋斗业绩是学校树立的榜样、楷模和旗帜,并激励着全校师生员工学习、效仿。
校园文化能塑造学生的心灵和形象,它把校园精神的深刻内涵,通过形象塑造内化在学生的思想、心理、思维、语言行为之中,共同的校园文化、共同的价值体系使学生对外界的事物作出价值判断、价值体验、价值取向,在现实生活中作出求真、向善、唯美的抉择,使老师和学生的心灵和形象打上校园精神文化的烙印。
校容校貌
校园大门
庄严感、现代气息浓,有气魄、有个性特色、有文化特色
校园环境文化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是学校的校风、文化生活、人际关系和心理氛围,它以“外显内隐“的行为模式”感染着受教育者的思想观念、道德行为,潜移默化地发着学生对某种价值的追求,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走上社会后的发展。因而学校是否针对现化中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来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引导和阵地建设,无疑是一个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问题,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物质形态方面,当学生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赞赏他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自己的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置身于美丽的校园环境中,干净舒适的教室,美丽、幽静的花园、小径,庄严神圣的国旗、古朴典雅的书画、亭台,都会使人受潜在的约束,提升自己的道德行为。苏姆林斯基说:“孩子在他周围——在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无疑给现代社会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环境优美是实现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这正成了人们的一种共识。作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其环境的优美程度自然也是现代学校文明的重要标志。学校校园的环境当中,校园环境文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为营造学校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学校发展中越来显示其独特的一席之地。
校园精神
幽雅怡人、蓬勃向上、催人奋进,氛围良好
舆论
黑板报、校园广播
橱窗、灯箱宣传栏
自我参与性、艺术性、丰富性、教育性
多样性、审美性、培养能力、创新性
活动环境文化系统
课内活动
渗透到各门学科的活动
学校领导踏实、求真务实的作风和风格,教师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品行、完善的人格和气质、端庄优雅的仪表等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天天耳濡目染教师的人格魅力,会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起着道德教育功能。学校的优良的学习风气、健康的课外文体娱乐活动等也在引导学生培养认真求实的学习态度、勤奋刻苦的学习毅力、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校园围墙
配以灯箱、宣传栏,有文化特色,能反映学校生活,有艺术性
校园雕塑
引人思索,给人留有思维空间,别具一格,优雅风趣
自然物
绿化、水、路、空气
地更绿、水更美、花更艳、路更洁
建筑物
教学楼、办公楼、食堂
整体感、协调感、方便、实用、舒适、经济
宿舍楼、厕所
卫生、整洁、安静,充满现代感、艺术、文化气息
各类设施
教学设施、体育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现代教育技术设施
一、校园文化在德育过程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由师生员工共同创建、信奉、遵循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它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所构成,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