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品外观标准

成品外观标准

一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成品外观要求及性能测试等项目。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内产品开发、生产、出货等阶段。

二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不良缺陷定义:
 2.1.1 点缺陷:具有点形状的缺陷,测量时以最大直径为准;
 2.1.2 划痕(无感划痕):由于硬物摩擦而造成样品表面有手感的划痕;
 2.1.3 划伤(有感划伤):指样品表面有深度有手感的划痕;
 2.1.4 批锋(毛刺):由于注塑参数或模具原因,造成塑胶件边缘、分型面、顶钍孔、镶件等处溢 出的多余的胶料,摸上去有刮手感;
 2.1.5 缩水:当塑料熔体通过一个较薄的截面后,其压力损失很大,很难在继续保持很高压力来填 充,在较厚的截面而形成的凹坑;
2.1.6 熔接线:塑料熔体在型腔中流动时,遇到阻物(型芯等物体)时, 熔体在绕过阻碍物后不能 很好的融合,于是在塑料件的表面形成一种雾状发暗痕迹。

 2.1.7 气纹:因气体干扰使塑料表面形成的雾色或亮色的痕迹。

 2.1.8 流纹:因冷料被挤入,在塑料表面形成的雾色或亮色痕迹。

 2.1.9 烧焦:指局部温度过高而在塑料表面留下的发黄或碳化痕迹。

 2.1.10 拖伤/拉伤:因注射压力过大或型腔不平滑,脱模时所造成的边缘擦伤。

 2.1.11 缺料:因注射压力不足或模腔内排气不良等原因,使融熔树脂无法达到模腔内的某一角落 而造成的射料不足现象。

 2.1.12 变形/翘曲:塑料件因内应力作用等原因而造成的平面变形。

 2.1.13 多胶:因模具方面的损伤而造成产品表面有细小的塑胶凸起。

 2.1.14 色差:产品表面呈现出与原样件的颜色差异、或同产品区域间呈现颜色的差异,称为色差。

 2.1.15 缺字/少字:产品壳体表面刻字与样品或图纸比对不全、少字等现象。

 2.2 缺陷分类定义:
 2.2.1 严重(致命)缺陷(CR类):可能对使用者造成伤害或有安全隐患的缺陷,或造成产品不能 被使用或主要功能不能实现的缺陷,以及用户拒绝购买或导致
CR MAJ MIN 1颜色目视目视√2断差目视目视√
序号
用户退货、投诉的产品缺陷。

 2.2.2 重(主要)缺陷(MAJ类):用户能够接收,但生产应严格控制的影响产品功能、性能的 缺陷,或产品装配上的缺陷,或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

 2.2.3 轻(次要)缺陷(MIN类):轻微影响产品外观的缺陷。

 3.9 检验顺序:先检测正面→顶部→两侧面→反面。

项目 3.6 检测时间:A级面 7S,B级面 5S,C级面 3S;
 3.7 抽样水准:MIL-STD-105E(Ⅱ) CR=0 MAJ=0.25 MIN=0.65
四 检测内容:
产品实物图片g.产品级面 :B级面 正常使用过程中用户转动时可以看到或是接触到的面, 检视时间≤5S ; 3.8 产品级面:A级面 正常使用过程中用户可以直接看到或是接触到的面, 检视时间≤7S; 3.1 检测光线:自然光或光线为600-1400LUX;
 3.2 检测视力:1.0(含矫正视力)且视力正常,不可有色盲,斜视;
三 检测条件:(详见附图)
 3.4 检测角度:产品与眼睛的角度为45°或90°检查过程中产品可以左右旋转±15°;
 3.5 检测距离:产品与光源的垂直距离为600-1000mm,产品与眼睛的直线距离为450-600mm;目视与样品一致不可有明显色差或△E≤1.0.
A级面断差高度≤0.1mm,B级面≤0.15mm 2,C级面断
差不影响功能可允收。

检测方法 3.3 检测环境:室温条件下进行检测(25±5℃/65±20%RH/50±20dB);
检测工具检测标准g.产品级面 :C级面 正常使用过程中用记打开或是拆卸看到、接触到的面, 检视时间≤3S。

缺陷级别 3.9 检测条件视图如下:
600-1000mm/90°
600-1000LUX
25℃ ±5℃
45-85% RH
视力:1.0450-600mm 产品旋转±15°45°0°90°
A级面B级面
B级面
C级面A级面B级面
C级面
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