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州市晋安区特点

福州市晋安区特点

福州市晋安区自然地理环境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4日发布单位:区政府办公室点击量:840次晋安区位于市区东北部,与鼓楼、台江、仓山、马尾四区及连江、罗源、闽侯三县接壤,面积552平方公里,居五城区版图之首。

人口79万,辖鼓山、新店、岳峰、宦溪四个镇,茶园、王庄、象园三个街道和寿山、日溪二个乡。

区内拥有福兴、金城两大投资区和鼓岭、北岭两条旅游开发带。

晋安区投资环境十分优越,福州铁路客、货两站和汽车北站坐落在区内黄金地段,福州长乐国际机场及马尾万吨泊位良港近在咫尺,104国道主干线贯穿境内。

晋安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四季常青。

年平均气温度16.9°C,年均降雨量1342毫米,无霜期312天,适宜亚热带、温带农作物生长。

地大物博的晋安区,矿产资源丰饶,500平方公里广袤的青山丛林构成了福州市的绿色屏障和经济发展腹地。

这里,拥有奇世稀珍田黄石、寿山石和已探明全国储量最大、品位最优叶腊石矿,活立木和毛竹存量在五城区中首屈一指,传统手工艺品石雕、木雕、草编、软木画等历史悠久,国家级森林公园饱纳大自然的天成造化,独具特色的温泉地热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境内的涌泉寺、林阳寺、崇福寺、地藏寺,皆属福州禅林名刹宝寺,海内外香客如云。

清朝末年辟建的鼓岭避暑山庄素有"左海小庐山"之称,新近开发的北岭旅游避暑山庄已经粗具规模,成为福州市区首选的避暑、休闲、旅游、娱乐胜地。

“国石”故乡魅力晋安发布时间:2009年01月05日发布单位:区政府办公室点击量:139次共建和谐晋安发挥民间文化精神支撑作用,在全区倡导建立起舞龙、舞狮、秧歌等六种民间文艺队伍,人数达10万多人,大大推动了民间文艺的蓬勃发展。

2002年,晋安区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腰鼓)之乡”称号。

同时开展争创“中国民间文化(软木画)艺术之乡”工作,使软木画进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构建和谐晋安,从注重和谐社区建设做起。

晋安区提出“法庭进社区”工作理念,成立了全省首家以社区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岳峰人民法庭,进而将“法庭进社区”的法律服务工作延伸至全区各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

法官足迹遍布村寨、社区、校园和企业,形成了一个为民服务的“快速审判通道”。

为了服务福兴经济区的企业发展,还推出了全省第一家“午间法庭”。

服务好外来人口,进一步推进了和谐晋安建设。

晋安区外来人口中有近3万名农民工子女,其比例之高,数量之多居全市各区县之首。

为了解决他们就学难的问题,晋安区委区政府实施“大手笔教育大发展”工程,安排62所中小学,敞开大门接纳农民工子女入学。

全区现有3所省级达标中学、23所省、市级示范学校,占全区学校总数的30%;4所全国书法艺术学校,9所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7所省写字教育实验学校。

晋安区还是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基地、全省首批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区。

汉唐文化城打造晋安区“东街口”发布时间:2008年10月24日发布单位:区政府办公室点击量:112次力求构筑购物、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特色品牌要问现在福州人的业余活动,除了逛街、购物、旅游,似乎就是在家看电视了。

福州是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福州人爱喝茶,有着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历史上出现的名人数不胜数,特别是拥有独一无二的寿山石,在国际上享有声誉。

但有这些丰富的资源,福州人却难以将其融合到休闲生活中。

为打破这种尴尬的局面,福州汉唐文化城首先倡导“文化休闲”、“一站式文化购物”,着力构筑集购物、文化、旅游、休闲于一城的特色品牌,力求打造晋安区“东街口”商圈中心。

本周开始,本报带着您走进汉唐文化城,探访文化休闲生活的内涵。

地处晋安区的“东街口”汉唐文化城位于福州长乐北路117号,目前占地面积为3万平米,有400多个停车位,是福州市鼓楼、台江、晋安三区的毗邻之地,大福州概念的中心地带。

汉唐文化城以文化商贸为模式,主营茶叶、寿山石、古玩古画,力求打造成福州最大的闽派文化交流中心。

汉唐文化城地处素有晋安区“东街口”之称的晋安区商业圈,是晋安区最具活力的投资地带和最具潜力的热土。

它与周边的高档社区和大型购物场共同构成晋安区长乐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汉唐文化城融高雅和民俗于一体。

未进名城,先闻茶香。

清新四溢的茶香在城中弥漫,不失为释放心灵的休闲佳处。

带有浓厚文化气息的店面装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文化城一楼名茶荟萃,邀天下良友,共品佳茗。

古色古香的文化城二楼是寿山石文化中心,五彩纷呈的寿山石雕随着时间的积淀,已成晋安区根深蒂固的历史胎记。

主营茶、石、古玩汉唐文化城作为商贸与文化的聚集地,着力打造集购物、文化、旅游、休闲于一城的特色品牌。

品名茶,观奇石,赏古玩,这是汉唐文化城的三大内容。

汉唐文化城拥有300多个铺位,目前已基本驻满,分为茶文化中心、寿山石文化中心、古玩古画文化中心。

茶叶是福建省的名片,寿山石是福州市的名片,另外,还有字画古玩展示中心、根艺奇石文化交流中心、文化红木艺术家具交流中心等,结构完善、品类丰富。

福建是世界茶叶贸易和瓷器外销贸易的起点,从唐朝开始就积淀了千年的茶叶贸易文化好瓷器贸易文化;而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地方工艺以脱胎漆器、寿山石雕和软木画合为福州三宝。

寿山石被多次提名为中国第一国石,福州的寿山石成就了一大批艺术家,他们利用寿山石的特征创作了各种具有高雅审美情趣的作品;晋安区则是寿山石的原产地,寿山石雕文化的故乡本土。

进汉唐文化城,首先被两排茶庄吸引,茶庄的楼上是寿山石文化中心。

俗话说,喜欢寿山石、钟情古玩字画的人一定会爱喝茶,一走进汉唐文化城,就不自觉地被这里的古色古香所吸引,来一杯醇香的好茶,细细欣赏寿山石,在古玩字画中穿梭,此等文化体验,只有在这里才可能完整地体验到。

晋安腰鼓发布时间:2008年03月06日发布单位:区政府办公室点击量:88次多年来,晋安区群众对腰鼓情有独钟,它一直是该区民俗活动的重要内容。

“新店腰鼓队” 经常被邀请参加省、市、区各项庆典活动,在福州市享有盛誉。

首届闽都民俗文化节晋安鼓乐专场举行发布时间:2008年02月16日发布单位:区政府办公室点击量:65次福州新闻网讯15日上午,由晋安区委、区政府主办的“鼓动海西——福州市首届闽都民俗文化节晋安区鼓乐专场暨迎奥运千人登山活动”在鼓山举行,来自鼓山镇、新店镇、岳峰镇及茶园街道、王庄街道、象园街道的数百名腰鼓手,以昂扬的气势、娴熟的技艺向人们展示“腰鼓之乡”的魅力。

晋安现有80多支腰鼓队,活跃在全区农村的各类民间文艺队伍100多支,从事民间艺术创作以及参与各种民间文艺表演的人员5万多人,各乡镇、村都有腰鼓队、秧歌队、龙狮队、鼓号队、旱船队和高跷队。

全区以腰鼓文化为龙头,带动闽剧、评话、舞龙、舞狮、旱船、秧歌、威风锣鼓等民间文艺活动和民俗文化的蓬勃发展。

寿山石经济文化、民间腰鼓、开放交流发布时间:2010年06月30日发布单位:区政府办公室点击量:31次晋安历史,人文荟萃,景观灿烂。

“八闽人祖”王审知的“兴文治省”,实现中原文明和闽越文化的融合,备受百姓尊崇,他矗立在莲花峰南麓的陵园,风晨月夕,注目后世的沧桑巨变;鼓山涌泉寺在1100年前敲起的晨钟暮鼓,启发后代聪慧人生,始终不止;岭头林阳寺从1000年前开始的悠悠佛事、慰勉晚辈宽容情怀、至今不断;稀世奇珍寿山石,就独产于北峰的寿山一带。

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晋安特有的文化之韵。

早在1500年前的南朝就问世的寿山石雕,更以其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文化性格,将传统的诗词、书法、画艺融汇其中,透射出佛教、道教和儒教的思想精髓。

自古以来“上伴帝王将相,中及文人雅士,下系庶民百姓”。

经过千百年的发展,造就出独特的寿山石文化,这种融合型的文化底蕴,汇合洋溢乡野林间的古韵民风,涵养着晋安人“兼收并蓄”的人文品格,培育了晋安人“有容乃大“的精神风貌。

晋安人继承寿山宝石的珍贵,更弘扬寿山石文化的内涵。

在这块被改革开放春风唤醒的沃土上,他们铸起“寿山经济”大斧,劈山门,引人材。

打造出一个以中国寿山石馆为主体,辅以文化中心广场、由旅游商贸街、田黄石探宝街、寿山石观光洞共同组成的寿山石文化村。

走进这个经济与文化高度融合的寿山石“特区”,精美的寿山雕刻会使你赞叹,瑰丽的寿山风光能叫你心仪神秘的寿山田黄可让你探寻。

一山一水都扩展了寿山石文化的深邃内涵,一草一木都充盈着晋安精神的无限活力。

2000年晋安区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寿山石民间艺术之乡”。

与此同时,晋安人以“只争朝夕”的气概,趁着参与国石评选的东风,广采博种,奋力弘扬寿山石文化内涵:研讨、展览、演出等系列活动接连不断,主动进京成功举办“寿山石雕珍品展”,使寿山石文化艺术,轰动闽越,誉满京华。

同时又独辟蹊径,“以石搭台,发展经济”,铸造“寿山石”文化经济品牌,巧妙的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建起中国寿山石交易中心、出版《中国寿山石文化大观》《中国瑰宝寿山石》、成立海峡寿山石文化研究院、发行寿山石邮票、筹建寿山石印社,凯歌一路,好戏连台。

寿山石晋京评选“国石”,也锦上添花,传来捷报,荣登“推荐国石”的榜首。

这是寿山石文化的新展现,更是晋安精神的大发扬。

今日晋安人将这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创造性的与新时代的先进文化理念相融合,积极发展以民族腰鼓为龙头的民间文化。

原是陕北人为了激发农民翻身求解放革命热情的“解放腰鼓”,被今日晋安人发展成鼓舞全区人民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热情的“晋安腰鼓”。

随着“寿石击鼓、打造品牌、发展经济、美化晋安”工作思路的贯彻实现。

晋安今日,政治更加文明、文化更加进步、经济更加活跃、百姓更加富足。

今日晋安,大型文化活动高潮迭起:全国性民间艺术表彰交流会、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节、彰显寿山石精蕴的文化博览会、歌颂时代精神的千人欢庆腰鼓文艺表演在晋安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翩跹登台,精彩纷呈。

腰鼓、威风锣鼓、舞龙、舞狮、龙舟、秧歌、鼓号等民间文艺队伍遍布晋安的老乡村新社区,幸福的声响此起彼应。

晋安区又摘得一顶文化桂冠,2003年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腰鼓)之乡”。

晋安已启现出“月月有活动、季季有波澜、节节有高潮”浓厚的文化氛围。

福建革命历史纪念馆、福州市博物馆、福州市青少年中心、福州广播电视中心等省市以弘扬先进文化为目标的社会事业标志性建筑纷纷落成晋安,剪彩启用,给晋安文化增添了新色彩;八一七公园、国防园、二·三革命纪念馆已成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为晋安精神注入了新血液。

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日臻完善,义务教育更加普及,素质教育硕果累累。

“科教兴区”战略的实施增加了晋安文化的新素质。

古山、古岭、龙潭、状元岭四条登山道上热潮涌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丰富着晋安精神的新面貌。

如今的晋安喜事连连,佳音频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