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证据
(四)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调查、陈述 类笔录,应当有行政执法人员、被调查人、 陈述申辩人签名或者盖章。
7
案例:居民身份证与档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一致时,应 按何种时间来办理退休手续?
[基本案情]刘某居民身份证的出生时间为1952年3月20日。2012年3月 12日,刘某书面向某市社保局申请办理退休手续,并提交了其职工 档案。市社保局经审查发现,刘某的职工档案中记载刘某的出生时 间均为1952年3月20日。但最先记载刘某出生时间的《应征公民体格 检查表》、《应征青年入伍登记表》等5份档案资料中,刘某的出 生时间均有明显改动。为此,市社保局在市档案局调取了1966年《 *县*大队成分表》,在市民政局调取了《回乡复员军人登记表存 根》。在这两份档案材料中,刘某的出生时间记载为1954年3月 。市社保局根据上述档案材料,认定上述改动的刘某的档案材料 中原填写的出生时间为1954年3月。因刘某的身份证记载的出生 时间与职工个人档案最先记载的出生时间不符,根据劳社部发( 1999)08号《关于制止和纠正违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 休有关问题的通知》的相关规定,即“对职工出生时间的认定, 实行居民身份证与职工档案相结合的办法。
19
哪些证据的证明力大?
(七)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亲属 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提供的对该 当事人有利的证言; (八)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优于未出庭作 证的证人证言;
(九)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 于一个孤立的证据。
20
举证责任分配及期限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三十二条和第四十三条 的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 举证责任,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十日内,提供据以作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的全部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 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的, 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相应的证据。
(九)在现场检查中,重视音像证据的使
用。
对视听资料的要求
按表现形式不同,视听资料可划分为:
录音资料
录像资料 电子计算机储存资料 运用专门技术设备得到的信息资料
该种视听资料与鉴定结论的区别:该信息资料
完全是仪器自行运行分析后显示的数据资料。 无需任何人承担法律责任。
16
对视听资料的要求
21
举证责任分配及期限
被告因不可抗力或者客观上不能控制的其 他正当事由,不能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提 供证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副本之日起 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延期提供证据的书 面申请。人民法院准许延期提供的,被告 应当在正当事由消除后十日内提供证据。 逾期提供的,视为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没有 相应的证据。
28
审理行政案件参照——规章
部门行政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根据 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在本部 门权限内,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的规定办法、实施 细则、规则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地方规章: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 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 大市和经济特区所在的人民政府根据法律和行政 法规、地方性法规所制定的普遍适用于本行政区 域行政管理工作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规则 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二)有证人的签名,不能签名的,应当 以盖章等方式证明; (三)注明出具日期;
(四)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 身份的文件。
12
对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的要求
(一)勘验笔录应包括以下内容:案发时 间、来源、举报人情况、参与人情况、勘 验的起止时间、见证人情况、勘验的顺序、 位置等。
(二)对勘验现场提取的物证、书证的数 量、名称、特征、提取方法等应予以注明。
24
行政诉讼的证据来源
被告举证
2.法律依据------
提供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规范性文件依据。 《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二)项:具体行 政行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 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1、主要证据不足的;2、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3、违反法定程序的;4、超越职权的; 5、滥用职权的。
13
(三)勘验笔录应由主持勘验人、实施 勘验人、当事人、见证人签字或盖章, 勘验笔录应当场制作。 (四)现场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 事件等,并由两名以上执法人员签名。 (五)现场做笔录时,要求当事人在笔 录上签字。当事人拒绝签名的,应当注 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 人签名。对修改部分内容,也要求当事 人签字确认。
1
行政诉讼证据种类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当事人陈述 五、视听资料 六、鉴定结论 七、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
行政诉讼证据必须符合以下三性:
(1)真实性:证据必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材料,
而非猜测虚构之物。
(2)关联性: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有一定的 联系。 (3)合法性:第一、证据的主体必须符合有 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第二、证据的形 式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第 三、证据的收集程序和提取方法必须符合法律、 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25
审理行政案件的依据—法律、行政法规
一、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 员会制定的基本法律和法律。 二、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为领 导和管理国家各项行政工作,根据宪法和 法律,并且按照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制定 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外交 等各类法规的总称。 *行政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
5
对书证的要求
(一)提供书证的原件、原本、正本和副 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提供原件确有困难 的,可以提供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 照片、节录本;
பைடு நூலகம்
(二)提供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 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 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
6
对书证的要求
(三)提供报表、图纸、会计帐册、专业 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 说明材料;
对当事人陈述的要求
(一)在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出行 政处罚或行许可时,应当告知行政相对人( 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人)有权 进行陈述和申辩。如未告知,人民法院会认 定该具体行为因程序违法而被确认无效或被 撤销。 (二)在采用当事人陈述作为证据时,对其 应认真判断,只能将查证属实的陈述作为作 出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裁决、行政确认、行 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赔偿) 的依据。
10
对鉴定结论的要求
(一)鉴定结论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 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 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 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应有鉴定人的签名 和鉴定部门的盖章。 (二)应当有鉴定结论和得出鉴定结论的分 析过程。
11
对证人证言的要求
(一)写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 业、住址等基本情况;
案例:李某诉某公安局治安管理行政处罚案 [基本案情]自2012年9月起,李某在其个人博客 中发表多篇日志,表达了其欲以“杀人、放火、 砸车”等行为来实现其个人利益诉求的意向。某 公安局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第( 三)项之规定,于2013年3月9日作出行政处罚决 定,对李某处以行政拘留十日。李某不服,提起 行政复议,复议机关维持了某公安局的处罚决定 。李某仍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问题:1、对李某的行为能否作出行政处罚? 2、对行政诉讼中的电子子证据如何审查?
14
(六)被检查人、被调查人为非单位法定代 人或负责人时,应标注签名人身份、职务、与 负责人的关系,并应有法定代表人的委托书。 (七)现场检查笔录、调查笔录应由当事人
注明“情况属实”,执法人员应在笔录的末尾 注明“以下空白”。 (八)现场检查笔录制作时应坚持客观描述 为主,勿进行主观评价。
对物证的要求
(一)提供原物。提供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与原 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者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 他证据; (二)原物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的,提供其中的一部分; (三)提取抽样的物证时,抽样的方法、数量必须符合 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或规范、标准的要求,抽样必 须由当事人在场并签字确认。 (四)查封、扣押不得超过产品的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 期,留一定空间和余地。 (五)在物证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 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在七日内 及时作出处理决定。(行政强制措施)
录音录像、照片在行政诉讼中不能单独作为 证据使用,应与其他证据一起使用,并与案 件有一定的关联性才能作为完全的证据。执 法中制作这类证据材料一定要同时收集其他 种类的证据相互印证,万不可只凭这种单一 证据就给予定性与处罚。
17
哪些证据的证明力大?
(一)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 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
(二)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 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优 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
18
哪些证据的证明力大?
(三)原件、原物优于复制件、复制品; (四)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优于其他 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 (五)法庭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优 于其他部门主持勘验所制作的勘验笔录; (六)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
29
案例:行政机关内部文件能否作为撤销房屋登记的依 据?
[基本案情]:2010年月2月8日,A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因程某购 买温州花园门面而向其发放房屋所有权证。2010年10月28日,某人 民法院向A县房产管理局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查封程某名下的温 州花园门面,查封期限为2010年10月28日至2012年10月27日。2011 年7月6日,程某以房屋所有权证遗失为由申请补办了新的所有权 证。2011年9月11日,程某与叶某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并于同年9月 13日办理了所有权转移登记。2012年4月5日,A县公安局经侦大队 作出《关于县领导批示“程某隐瞒事实卖房过户情况”的调查报 告》。次日,A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依据该调查报告认定程某 与叶某相互串通,以隐瞒真实情况、提交虚假材料的方式办理 房屋转移登记,依据《房屋登记办法》第八十一条之规定,作 出《撤销房屋转移登记决定书》,撤销程某与叶某的房屋转移 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