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以内数的减法教案及反思

10以内数的减法教案及反思

历山中学生物导学案
初一上册基础知识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基本特征是: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D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反应E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F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三类;按照生活环境,可以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4、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岩石圈表面、水圈大部三部分,厚度可达 20 千米
5、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以下150米以内的水层。

6、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以下条件:1营养物质 2 阳光3空气 4 水 5适宜的温度
6一定的生存空间
7、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8、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有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9、生物能以各种方式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现存的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环境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
10、探究实验的步骤: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 制定计划 4 收集证据 5得出结论 6 表达和交流。

在通过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都是十分重要的。

11、为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能是由你确定的变量引起的,应该设置对照实验,保证除了所研究的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12、在一定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生物成分有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成分有阳光、空气、水等。

13、进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4、能量在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被多种生物逐步消耗。

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有毒物质能沿食物链积累。

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

15、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的数量总是在不断变化,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形成一种动态的平衡。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人类的活动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显微镜的结构中,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镜筒成一条直线。

其中显微镜最主要的部件是目镜和物镜。

能调节光线强弱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如果我们要把光线调的暗一些,应选择小光圈和平面镜。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的物体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1)取镜和安放时,放在距实验台边缘7厘米左右,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遮光器,将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观察时,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损坏了物镜或玻片标本。

然后,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3、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切片、涂片、装片。

有的生物体非常小,可以直接做成装片。

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1)准备:擦(载玻片、盖玻片),滴(清水)。

(2)制片:撕(洋葱内表皮)、展(在水滴中展平)、盖(盖玻片)。

(3)染色:滴(碘液)、吸(用吸水纸吸引)。

4、植物细胞有基本相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细胞膜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活细胞的细胞质能够缓缓流动,可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里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甜味物质、酸味物质等,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

5、生物图的画法:图的大小、位置要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的地方。

用削尖的铅笔,一般用3H的,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上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来表示,字尽量注在图的右侧,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6、人体细胞与动物细胞基本形态和结构是一样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与植物细胞比较,没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7、细胞内的物质可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其中无机物有水、无机盐,有机物有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

活细胞是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是通过细胞膜完成的。

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细胞外部的环境分开,它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它物质挡在细胞外面。

同时还能够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8、细胞质中的能量转换器:植物叶片细胞中的叶绿体,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含有的线粒体。

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化成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线粒体是把细胞中的有机物当作燃料,使有机物与氧结合,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总之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内都有的线粒体能把有机物分解,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成其他形式的能,供细胞利用。

9、细胞核控制生物的遗传:生物的活动不仅需要物质和能量,还需要信息。

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做 DNA 的有机物,我们也可以叫它遗传物质。

DNA上有一些叫做基因的片断。

这些基因上携带着遗传信息,控制各种生命活动,并保持子代和亲代的相似性。

10、生物体由小长大,是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分不开的,要形成一个健全的生物体还要进行细胞分化。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即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数目增多。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最后在原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

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11、如果将正在分裂的细胞用碱性染料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发现细胞核内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叫做染色体。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的,同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新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相同,保证了新细胞的遗传物质与原细胞是一样的。

12、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起初这些细胞都有分裂能力。

在形态结构方面很相似,后来,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

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细胞分化成了组织。

13、人体或动物体的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

人体肠腺、唾液腺主要是由上皮组织构成的,心脏、肱二头肌主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

14、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即植物体不具有系统。

15、植物体的组织主要是: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根尖由能形成根毛的成熟区、能伸长的伸长区,能分裂增生的分生区、及根冠四部分组成。

在植物体的组织中,处于各器官表面的是保护组织。

贯穿于根、茎、叶等器官的是输导组织。

发生赤潮、水华的根本原因是水受到过量氮、磷的污染导致富营养化。

赤潮、水华的主要危害是:与其他水生生物争夺游离氧,有的毒藻和蓝细菌能释放毒素,还会导致鱼类缺氧或中毒大量死亡。

16、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是病毒,由于病毒是比细菌还小的生物体,只能用纳米来表示他们的大小,因此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它生物的活细胞内生活。

根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三类。

其中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

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的。

没有细胞结构。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靠自己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新的病毒,这就是它的繁殖。

病毒离开了活细胞,会变成结晶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