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德州市中考语文样题一、积累( 6 题,28 分)1. 柳公权书法的特点是: 潇洒,清瘦,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 笔画细劲,棱角峻厉。
下列“春” 字的写法属于柳公权字体特点的是( )(3 分)2. 结合语境,选出下列语段中字音、字形全对的一项( )。
(3 分) 唐在宋代 tu ì( )变出宋词,再从宋词到元曲,乃至于近现代的“白话文运动” , 大概都是借尸还魂,从庶民( )间的“口语”出来的新的力量,创造出新的文体。
每一次 文字 bīn ( )临死亡,民间充满生命活力的语言就成了救赎( )。
A. 蜕 sh ù 濒 sh úB. 蜕 zh è 濒 sh úC. 蜕 sh ù 频 d úD. 兑 sh ù 濒 sh ú3. 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小明每年植树节都要种下一棵树,现在,他家附近都是他亲手种下的桑梓 ..。
B .徜徉于春光明媚的桃园,鲜艳的花朵绽放枝头,游人仿佛看到了桃李满.天.下...的丰收景 象。
C.对于房价在全国略.胜.一.筹.的北京来说,经济适用房的低价位无疑对工薪阶层具有巨大的 吸引力。
D.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求.甚.解..并不是好的学习态度。
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3 分)A. “与朱元思书”的“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 ,是一种应用 性文体。
B. “臣本布衣”中的“布衣”指平民,中国古代对百姓的称呼还有:黎民、庶民、黎庶、 殿下、白身、氓等。
C .“未尝识书具”中的“书具”指的是文房四宝:纸、墨、笔、砚。
D.“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中的“经”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 《诗》《书》《礼》《易》《春 秋》。
5. 默写。
(8 分)(1 )《渔家傲 ?秋思》表达边防将士既怀念家乡,又有崇高的责任感的句子是: (2 )《江城子 ?密州出猎》表现作者为保卫边疆杀敌立功的决心和非凡气慨的句子 是:(3 )《月夜》中从视觉角度表现夜深夜静的诗句是 : ,(4 )《卜算子 . 咏梅》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 是:6. 名著阅读( 8 分)1)有首写孙悟空的打油诗,请根据诗的内容概括三个相关的故事: (3 分) 石破天惊出神猴,上天入地不犯愁。
龙宫获得海神针,如意金箍胜敌酋。
偷吃蟠桃盗仙丹,王母老君视为仇。
护师取经成正果,斗战胜佛获自由。
① 、② 、③2)《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
主人公祥子是一个人力车夫,书中有两个女人对他的生活和性格产生过重要影响, 一个是大胆泼辣而又有点变态的 ,另一个是温 柔善良却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
(3)在世界上被公认为“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的是法国作家 ,请写出他的 两部代表作品 , 。
二、阅读 ( 52分) ( 一 )( 6 分)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 其一) (宋)王安石① 柳叶鸣蜩绿暗, 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②春水, 白头想见江南。
注释:①景祐三年( 1036)王安石随父到汴京,曾游西太一宫;元年( 1068 年)王安石应神 宗之召,赴京任翰林学士,重游此地。
此时已 48岁。
②陂 : 池塘。
7. 这首诗的体裁是 ,所押的韵是 ,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物。
(3 分)8.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中画线字炼字巧妙,请赏析。
(3 分) 9.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你从这句诗中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 分)( 二) (6分) 唐雎不辱使命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 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 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 “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 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 “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 “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 伏尸百万, 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 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 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 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10.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B .天下缟素.C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D .怀怒未发.11. 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 ?(3 分)(三)课外文言文( 13 分) 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
年少时有器量,独特不群。
喜好《庄子》 《老子》,常隐身不 显其才能。
涛年四十,与石鉴共宿,涛夜起蹴鉴曰: “今为何等时而眠邪!知太傅卧何意?” 鉴曰:“宰相三不朝,与尺一令归第,卿何虑也! ”涛曰:“咄!石生无事马蹄间邪! ”投传而 去。
未二年,果有曹爽之事,遂隐身不交世务。
)(3 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吴广素.爱人 受任于.败军之际 野芳发.而幽香初,涛布衣家贫,谓妻韩氏曰:“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及居荣贵,贞慎俭约,虽爵同千乘,而无嫔媵。
禄赐俸秩,散之亲故。
初,陈郡袁毅尝为鬲令,贪浊而赂遗公卿,以求虚誉,亦遗涛丝百斤,涛不欲异于时,受而藏于阁上。
后毅事露,槛车送廷尉,凡所以赂,皆见推检。
涛乃取丝付吏,积年尘埃,印封如初。
1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
(3 分)(1)投传而去(2)亦遗涛丝百斤13.翻译下面句子(3 分)但不知卿堪公夫人不耳!14.下面句子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3 分)例句:山涛,字巨源,河内怀人。
A 盖竹柏影也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 忠之属也D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5.概括山涛的性格特点。
(4 分)(四)、应用(10 分)16.文中有四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5分)招领启示今天上午,某同学在操场上捡到一件校服,内有钥匙、水卡、人民币50 元⋯⋯等物品,请丢失者前来认领。
2017.09.2717、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几千年来,家国情怀始终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假如你参与学校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完成以下几项任务。
(5 分)(1)【名片】(3 分)请在杜甫、岳飞、范仲淹、邓嫁先中任选一位爱国名人,制作一张文化名片。
(2)【心声】(2 分)下面是一首小诗,请根据诗文内容填写恰当的内容家国情怀情深似海在拼搏中燃烧没有家我是无翅的小鸟没有国(五)、现代文阅读(6 分)功夫茶茶是我们中国人的饮料,口干解渴,惟茶是尚。
茶之以浓酽胜者莫过于功夫茶。
《潮嘉风月记》记载,功夫茶要“细炭初沸,连壶带碗泼浇,斟而细呷之,气味芳烈,较嚼梅花更为清绝. ”走访一潮州帮巨商于其店肆,肆后有密室,烟具、茶具均极考究,小壶小盅有如玩具。
更有小童伺候煮茶、烧烟,因此经常饱吃功夫茶,诸如铁观音、大红袍,吃了之后还携带几匣回家。
不知是否故弄玄虚,谓炉火与茶具相距以七步为度,沸水之温度方合标准。
举小盅而饮之,若饮罢径自返盅于盘,则主人不悦,须举盅至鼻头猛嗅两下。
这茶最有解酒之功,如嚼橄榄,舌根微涩,数巡之后,好像是越喝越渴,欲罢不能。
喝功夫茶,要有工夫,细呷细品,要有设备,像《红楼梦》中的妙玉用“鬼脸青”藏雪水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由此闲情逸致,我辈岂有如是工夫哉。
18.功夫茶可见哪些“功夫”?(3 分)19.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六)、现代文阅读干渴的村庄肖建新①村庄的干渴是近几年的事。
那些年,雨和童年一样率性,杂草一样茂密,无拘无束,犹如一个无人看管、喜欢疯跑的孩子,把一年四季和村庄穿了个透。
对于村庄,雨是一个熟人,用多种不同的步伐量过村庄的大小高矮,量过无数的牛蹄踏在村庄横截面上的深度。
②从村庄到田野,一场雨的距离既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它可能会耗费一个人一生的时光,也可能是瞬息的景致。
村里许多人的时光都是消耗在这段路上,按说这并不是一条十分艰难的道路,可他们的鞋烂了一双又一双,身体矮了一截又一截。
它先是一点一点下在他们最外在的身体上,再下在他们有些皱褶的生活里,最后就完全打湿了他们的生命。
③在我的记忆里,雨总是等不及我走到一棵树下,或附近的一个檐下,就唰唰地落下来。
有时候在树下等久了,还不见停,就只好冒雨往回跑,在路过藕地时,顺手折一枝藕叶顶在头上,这样,雨不至于完全打湿一个人的童年,总有一些地方和时光可以躲避。
下雨时,我常把书藏在怀里,双臂抱紧,即使雨弄湿了衣服和手臂,可怀里的书总是干干的,这多少会让我有一些小小的慰藉:梦想总是在一个温暖处。
④春天的雨是村庄最欣喜的事,干了一冬的村子会因一场春雨的到来而含情脉脉,油菜像小姑娘一样,水盈盈地在春风里摇曳,胡豆花幽灵般的小眼睛在滴溜滴溜地转,那些小动物们和人一样,跑到小雨里,让雨水落在身上和脸上,享受着第一场春雨的温润。
乡村父亲们的脸,在这时开始变得柔和,也许春雨洗净了他们内心的忧郁。
⑤在我离开的这些年,村庄的水分越来越少了,我看到一位母亲失去了往日丰润的表情。
我甚至不明白,那些年,村庄像针管一样饱满的水分都去了哪里。
它将一个村庄遗忘了吗?将那些在它的深处隐瞒的小路和在它的怀里生长的植物们都忘了吗?将一些反复踩踏过的童年也忘了?那些与它终日厮磨的乡村泥孩子呢?⑥那些知道村庄每一个细节的雨,在我离开村庄的那些年,慢慢地少了,薄了,它覆盖的面积越来越窄,下的深度也越来越浅了。
我不知道那些年,村庄究竟怎么了,它虐待雨了吗?树木也在我离开的那些年,开始慢慢退化,它们大多数的叶子落了下来,无法在春天里兴高采烈,在夏天里随风狂舞,深秋叶落的时候,薄薄的一层,再也找不到童年如踏海绵之上的感觉了,老人们也懒得去扫这些落叶,因为它们烧不了几个时日。
⑦然而,村庄真正的干渴却是从越来越多的人离开村庄开始的。
他们不再看重那几颗微不足道的粮食,看重祖辈长期依存的地方。
一片土地不再能养活一个家庭。
宁愿土地荒着,也不想和他们的祖辈一样,在干渴的地里赶着干渴的牛做着干渴的事。
对于他们而言,土地的产出与他们的付出极不成比例,再说,他们的心事全不在乡村里,几颗粮食已无法让他们搭上通往另一种生活的列车。
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带上了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打算永远离开了。
他们走时,一些老人会站在村庄最边缘的土窑上,目送他们离去,而不说一句话。
⑧多年以后,当我回到它的中间时,我见到了那些因长久未开而有些生锈的锁。
它们锁在了一个村庄的眉头之上,锁住了一个曾经繁茂的村庄的脊柱。
母亲走后,我家的房子也是用一把锁代替,钥匙放在隔壁的那家人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