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宋代的工艺美术
定窑白釉盏托 定窑印花缠枝牡丹莲花盘
定 窑 白 釉 刻 花 直 颈 瓶
定窑也烧制酱、红、黑、紫、绿等其他名贵品种,都是在白瓷胎上 ,罩上一层高温色釉,是传世稀少的珍品。宋代诗人苏东坡在定州时, 曾用“定州花瓷琢红玉”的诗句,来赞美定窑瓷器的绚丽多彩。
定窑产品常常装饰着划花、刻花或者印花,纹饰题材有莲瓣、龙凤 、牡丹、莲池游鸭、婴戏、鸳鸯等。
大量生产与活字印刷术为印刷业的繁荣提供了基础。 • 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
• 宋朝流行理学,认为人们应当“去人欲,存天理”,这在很大程度 上影响到当时的审美和意识形态,许多艺术形式追求空灵、含蓄、 自然、平淡。
• 工艺美术受到了文人情怀的极大影响,文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 了工艺美术的设计与生产,有宋一朝的工艺美术因此具有文人审美 趣味的主流倾向。
• 科学技术也有长足的进步。两宋的科技成就,不仅成为我国古代科 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高峰,而且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也居于领先地位 。对整个人类文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我国古代四大发明, 其中的三项——活字印刷、火药、指南针——就是在两宋时期完成 或开始应用的。而沈括的《梦溪笔谈》被认为是“中国科学史上的 坐标” 。其他比如数学、天文、物理、化学等方面两宋时期都取得 了重要的成就。
• 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科技的高度发达,都给工艺美术的发展 提供了难得的时机与条件,宋朝的工艺美术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 宋朝的丝、麻、毛、棉纺织业都非常发达,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中心 。
• 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 宋朝时期,主要的造纸材料包括丝、竹、藤、麻、麦秆等。纸张的
• 公元1127年,金灭掉了北宋,宋代皇室南下临安(杭州),建立 了历史上的南宋,形成了宋代和金代的对峙局面,南宋最终还是逃 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在公元1279年被元代所取代。但是在这段曲折 的历史中,却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现代形成了“宋史研究中心”、 宋代山水画研究、宋代瓷器研究等等。
• 宋朝(960年—1279年)采取重文轻武的施政方针,一方面虽在军 事上积贫积弱不敌北方邻国,另一方面,相对而言,宋朝也是中国 历史上经济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之一。农业、印刷业、造纸业 、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 注重农具改进,各种新的农具在宋朝出现,农业发展迅速。航海业 、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儒学复兴,政治较稳定,兵变 、民乱次数与规模在中国历史上相对较少较小。
• 宋瓷一扫唐之鲜艳雍容,追求细腻浸润、色调单纯的趣味。 •思
绪。 • 宋代的服饰风格趋以修长、纤细,朴素无华;在形态上不像唐代的
华贵、夸张和开放;色彩质朴而洁净。
• 经济的发展,文人的参与,程朱理学的流行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 国古代工艺美术比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现在宋代,并集中地表现 在陶瓷上。发达的手工业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围,为保持造物与主 体审美理想的和谐统一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代沉静典 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学风范。宋代工艺美术充分地物化了 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它体现和揭示的创造原则至今仍 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天下名窑-----2、汝窑
•2、汝窑。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在河南汝州,即今天的宝丰县,制品为
第二节 陶瓷工艺
• 一、陶瓷发展的原因 • 1、手工业和商业的发达以及科技的进步。(由于采煤业的发展
,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的发明,从科技方面有力地影响了陶瓷工 艺的发展和繁荣。) • 2、品茶文化的发扬。 • 3、文人士大夫对书画文玩的欣赏和收藏蔚然成风。
• 二、陶瓷发展的具体表现 • 1、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南方、北方都有许多的名窑,创造了各
“覆烧”是定窑发明的一种烧制碗类器物的先进的装烧技术,即 把过去一个匣钵里装一件碗坯,变成多件器物扣叠在一起,形成一个 筒形的组合式匣钵,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装烧量,最大限度地利用空位 空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也可节省燃料,降低成本,又可防止器具变 形。因这种烧制方法的诸多优点,对南北瓷窑都产生过很大影响。但 是,覆烧的瓷器口沿不能上釉,于是工匠们又在这些芒口的碗、盘口 上镶包了金、银或铜口,成为一种特殊装饰。
种独具风格的陶瓷品种。 • 2、陶瓷产量和艺术质量,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3、釉色增多,除了传统的青瓷、白瓷和黑瓷外,还有彩瓷、花
釉瓷。 • 4、装饰的方法:丰富多彩,刻花、印花、堆贴、绘花、,以及
运用树叶、剪纸贴饰等。 • 5、许多陶瓷制品几乎取代了金属、漆器等制品。
天下名窑-----1、定窑
中国工艺美术史
597351895
第八章
宋代的工艺美术
(公元960年--1279年)
授课提纲
• 第一节 概论 • 第二节 陶瓷工艺 • 第三节 染织工艺 • 第四节 金属工艺 • 第五节 漆器工艺 • 第六节 其他工艺 • 第七节 结语
第一节 概论
• (一)唐代经过“安史之乱”之后,国家逐渐衰亡,在唐朝灭亡之 后的五十年里,我国又一次处于分裂状态。
• 北方: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先后统治黄河流 域。
• 南方各地存在着前蜀、吴、闽、吴越、楚、南汉、荆南、后蜀、 南唐、北汉等许多政权。历史上称为“五代十国”。
•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了宋朝,定都东京( 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在北宋的统治时期,我国北部和西北地 区,契丹族建立了辽政权,党项族建立了西夏政权。公元1125年, 辽政权被黑龙江流域的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所灭。
•1、定窑 定窑在河北定州,即今天的曲阳县。定窑创烧于唐朝后期,以烧
白瓷为主。宋代定窑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制瓷技术有许多创造和进步 ,是当时最有名的白瓷,生产规模宏大,品种繁多,多为碗、盘、瓶 、碟、盒和枕。定窑发展的鼎盛时期是北宋中后期,由于瓷质精良、 色泽淡雅,纹饰秀美,被宋朝政府选为宫廷用瓷。元朝刘祁的《归潜 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 可见,定窑器在当时不仅深 受人们喜爱,而且产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