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说课稿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说课稿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自我介绍: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东北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号考生。

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几种重要金属的氧化物,下面,我将围绕本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一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系统学习金属化合物的知识,我对本节课知识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分成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氧化物,第二课时学习几种重要金属的氢氧化物,第三课时学习几种金属的盐。

2 在初中阶段比较肤浅地了解一些金属的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金属的相关性质。

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可以为化学Ⅱ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 在学习金属性质的基础上,本节侧重学习碱金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某些盐的性质。

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了解金属但只的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完整的了解金属。

二教学目标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1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A 了解金属氧化物的性质,掌握钠的过氧化物的化学性质;B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铝的氧化物的两性,和在那给我铝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两性C 学生通过探究性试验,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增强实验意识和操作技能。

2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物展示、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并适时启发、诱导使学生掌握钠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和实验探究,突破教学难点。

3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A 感受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学好化学,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 通过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初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通过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信、互助、合作的品质。

三重点和难点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的设置以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

重点: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以及两性氧化物的概念和性质难点:两性氧化物的两性四教法和学法教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所以,本节课设计的知道思想是:现代认知心理学-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构建活动,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固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千与到陌生问题情境中。

1、创设情景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呈现色彩鲜艳的图片,为学生创设新知识学习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列表比较法列表比较法是化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对同一类化合物的性质,运用比较法可以使知识结构清晰,得出它们的共同点和性质差异,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演示实验教学法通过化学实验演示,能够让学生摆脱单纯地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和概念,而是从实际可观察到的现象去掌握理论知识和理解概念,这样不仅学生学得轻松,而且可以事半功倍。

同时通过实验演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启发其思考能力。

4、实践教学法在学完新知识后给学生适量的练习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教师来说,也可从学生完成的质量得到反馈信息,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教师上课的质量的高低。

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是目的,因此教师要启发、引导、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

因此,根据学习目标,主要采取实验法、对比归纳总结法和讨论学习法。

1 实验法学习元素化合物的课,实验多,比较有趣,但避免只是看了热闹,掌握的知识不多,所以要动手去做,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培养探究能力2 对比归纳法本节课涉及的化合物种类和反应种类、数量都比较多,所以为了更好的学习和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归纳,掌握金属氧化物的性质。

3 讨论学习法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化合物发生的反应和化学性质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结合反馈补救法,通过学生习题的联系,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五课堂设计(教学过程)教与学有机结合而对立统一,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体现,教师必须善于驾驭教法,知道学法,完成教学目标,从而使学生愉快地,顺利的,认真的,科学的接受知识,本机可教学设计如下:1 导入部分——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多媒体演示铝土矿、赤铁矿等图片。

引导学生观看图片,了解自然界中的金属有很多是以含金属氧化物的矿物的形式存在的。

引发对金属氧化物的思考。

2整体部分(新知识的学习)——活动探究,探索新知(一)学生分组讨论,并且总结归纳:通过大多数金属氧化物的存在可以知道,多数金属氧化物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只有少数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

(5 min)(采用多媒体演示图片,使学生自己观看,并根据经验得出“自然界中的金属有很多是以含金属氧化物的矿物的形式存在的”,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归纳总结、善于思考、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师给出氧化钙和水的反应,让学生推断出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并写出方程式。

在让学生考虑: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什么呢教师可以演示课本上实验3-5,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验证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学生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观看MgO、Fe2O3、CuO三种氧化物的颜色和状态,探究它们与酸反应的情况。

分别让三种氧化物与盐酸、稀硝酸、稀硫酸反应,观察实验现象,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8 min)(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经过设疑-解疑-质疑-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在实验中充分体会学习的乐趣。

由于是自己全程参与,因此印象会更加深刻。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以上三个反应方程式,找出共同点,按照物质分类的原则,引出“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碱性氧化物:能和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为金属的氧化物,如:MgO、Fe2O3、CuO、NaO等;酸性氧化物:能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为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等。

(采用分析归纳法,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帮助他们更好的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愉快、自主学习的目标。

)(二)【学生实验探究】1.分组做氧化铝粉末分别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2.小组讨论并派代表描述实验现象,尝试书写化学方程式。

(在此过程中,学生会带着疑问进行实验,并且如实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他们的协作能力。

)老师根据小组讨论情况,书写正确的方程式,同学尝试书写离子方程式。

【板书】Al2O3+3HCl= AlCl3+3 H2O ; Al2O3+2 NaOH=2NaAlO2+ H2O老师提问:氧化铝是酸性还是碱性氧化物小组同学讨论。

【归纳总结】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说明它是两性氧化物。

(10 min)(通过对比,写对的同学会增强自信心;不对的同学也会找出自己的错误,并且努力改正,这样更有助于他们记住并掌握知识,增强竞争意识。

而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后,归纳总结氧化铝的性质就显得水到渠成了。

)【思考与交流】生活中,常使用的金属铝餐具能用来蒸煮或长期存放食物吗学生自己讨论,下节课给出小组讨论答案。

(2 min)(理论联系实际,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采用讨论与交流的形式更能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更多资料,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3尾声部分——归纳总结,布置作业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实验探究得出本节课重要的结论,并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回顾,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自己学习的方向和侧重点,最后布置相应的习题,来巩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

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CaO+H2O=Ca(OH)2;NaO+H2O=2NaOH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碱性氧化物:能和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为金属的氧化物,如:MgO、Fe2O3、CuO、NaO等;酸性氧化物:能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般为非金属氧化物,如:CO2、SO2等。

氧化铝的性质:Al2O3+HCl= AlCl3+3 H2O ; Al2O3+2 NaOH=2NaAlO2+ H2O氧化铝既能和酸反应,又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说明它是两性氧化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