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试题分析报告及教学建议
通观试卷,绝大部分题目设计较好,符合高考题的风格,看似很难,细细考
虑很容易。
通过这次训练是学生从做题思路和做题规范上都有了一次很好的提
高。
一、就统计情况看,学生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从选择题看:一方面学生缺乏知识的运用和迁移;另一方面不能对材料
有透彻的理解。
出错率高的题目是25、28、33、35。
2、从材料分析题看:出错率高的题目主要是第41题,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抽象分析和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选做题上,学生完成情况比较良好。
二、从阅卷环节看,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机读卡有破、脏、折的现象;
2、学生在粘贴条形码的时候,位置不符合要求;
3、学生的条形码信息有误,系制作的失误,需及时修正;
4、部分教师对于阅卷系统不能熟练操作;
5、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效果。
根据以上答卷中失分现象与原因,概括总结出学生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
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试题考查的相关内容了解不全面,记忆理解不够牢固准确,不能迅速有效地提取平常积累的知识来解答试题中的问题。
如选择题基本都是需要依据相关基
础知识才能确定正确答案,间接考查了有关基础知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
(1)迁移知识的能力差。
试题设问的角度和情景大多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
但解决这些新角度、新情景问题所依托的知识却是在教材之中的,作答时只需按题目要求,从时间、空间范围上与教材内容加以对应,稍加归纳整理即可。
(2)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差。
一是找不准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二是对有效信息缺乏概括归纳。
依托新材料、新情境设计新问题是高考卷的主要特点,必须加强训练、减少失误。
(3)概括归纳、分析评价问题的思维能力差。
首先是概括归纳不够精练、
准确,答案内容多而得分少;其次是分析评价能力差,不能多角度、多层次的思
考问题,思维角度单一、片面。
(4)审题能力差。
审题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综合表现,而学习能力
的高低最终主要表现在审题能力上。
学生审题能力差表现在缺少解答问题的一些
基本方法、技巧,如怎样抓住问题中的关键内容词、条件限制词,如何确定回答
内容的主次、多少,做到详略得当。
3.行文答卷仍缺乏答题技巧
一是答案的组织缺乏层次性,问题的答案要点让人分辨不清;二是无谓的文
字重复;三是书写欠规范,答案显得杂乱无章,卷面拥挤,欠整洁,影响了评分
效果;四是围绕答案的一个方面“揪住不放”,使用大量文字进行阐释和说明,
“一条道跑到黑”,无暇顾及其他答案内容。
教学与备考指导建议
1.加强基础主干知识的教学,提高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平
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从质和量两方面着手:
从量的方面看,就是要全面复习,所有重要的概念、重大历史事件和现象、
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等内容都应学习掌握。
从质的角度看,就是要将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
2.切实重视并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前面分析的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审题
能力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做到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相统一,同步进行,相互促进。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注意培养从材料中提
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
要让学生做到:能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含义;能够准确概括提炼有效信息;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3.加强学生行文答案规范性的训练
高考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考查最终落脚到行文答卷上,这是真正的“临门
一脚”功夫。
对此,要特别重视非选择题答卷规范化的训练。
(1)要严格按照答题纸的注意事项和要求作答,特别是不要超出答题区域;
要对应好答案与设问的顺序,以防颠倒错位。
形式上要段落化、序号化、整洁化。
“段落化”指所需回答问题要按答题纸中的序号自成一个段落,使段落分明、条理清晰。
“序号化”指回答问题的各个并列要点之间用①②之类序号分隔,使要
点突出,一目了然。
“整洁化”指卷面美观,整齐洁净。
书写字体要大小适中,
防止过小或过大。
(2)答案内容要面全、点齐、话简。
“面全”指所回答问题角度齐全。
明
显角度较易确定,碰到隐含角度时要根据平时分析问题的思路发散思维来确定;“点齐”指所回答问题的要点齐全。
在把握不准的情况下,可比预测的要点多出1到2个要点,以免失分;“话简”指回答问题的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史
论结合,避免文学化语言。
一般情况下,一个要点最多用2至3句话表述即可。
4.教师应当高度关注的几项工作
(1)重视典型高考题、典型错题、日常考练题的思路解析、审题感悟、表
达技巧、拓展变式及方法提炼,坚决杜绝就题讲题、死背答案的高耗低效现象。
(2)严扣课标和考纲要求,找准不同版本教材的交集,以所用教材为依托,
提炼出知识内在联系、关键点、易混点、易错点和隐性知识,准确定位重点、难
点及常考点,找出突破的措施和落实的方法。
(3)精心研究考试说明,深刻领会高考指导思想,将考核目标与要求中的4种能力、12项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知识点的选练考评及精讲点拔等环节中;排查
近三年高考题中涉及知识的高频点和低频点,研究题型示例,加强已考题型和末考题型的训练。
(4)教师的点拔必须立足于精心备课、吃透学情,讲出体系、讲出角度、
讲出方法、讲出规律,真正讲透核心主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