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上半年东阳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2019年上半年东阳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2019年上半年东阳经济金融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在“共建金华、浙中崛起”战略指引下,东阳市经
济运行连续稳走向好的态势,进展效益持续提升,部分经济指标位
居金华市前列。

金融运行总体保持稳健,信贷投放保持增长,但受
整体环境妨碍,贷款增长乏力,后劲不足,有效信贷需求不足与金
融风险操纵问题相互叠加,下阶段如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有效操
纵金融风险等问题值得关注。

【一】东阳市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进展势头良好,企业经营效益回升
上半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11.91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列金华各县〔市、区〕第一位,高于金华市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完成规上增加值66.91亿元,同比增长8.2%,增速列金华各县〔市、区〕第一位,高于金华市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1-5月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0.51亿元,增长30.8%,高于金华平均水平15.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4.8个百分点。

〔二〕固定资产投资动力增强
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15亿元,同比增长19.6%,增幅较一季度提高3.7个百分点,高于金华平均6.6个百分点,列金华各县市第一位。

民间投资占比止跌回升,1-6月份完成民间投资124.15亿元,同比增长19.1%,增速比一季度提高23.6个百分点,占投资额的比重为78.5%,比一季度提高11.6个百分点。

三产投资高位增长,
完成投资88.28亿元,同比增长27%。

工业投资企稳回升,完成投资68.86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工业技改投资48.93亿元,增长5.3%。

〔三〕外向型经济进展良好,出口不太理想
1-5月份,完成进出口总额70.4亿元,同比增长3.44%,其中,出口63.7亿元,同比增长0.99%,增速处于低位。

要紧缘故是我市某企业大额出口额被海关扣留。

〔四〕社会消费加速回升
上半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63亿元,增长10.2%,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家具类、石油及制品类、服装鞋帽类、中西药品类、汽车类产品拉动了消费增长。

完成批发业零售业商品销售总额487.51亿元,同比增长15.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6.3个百分点。

〔五〕财政收入保持较高增幅
上半年完成财政总收入62.44亿元,同比增长10.1%;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6.38亿元,同比增长15.7%。

【二】金融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稳健中性货币政策,在确保
总量适度增长的基础上,努力优化信贷结构,积极增加实体经济的
信贷投放,但由于受经济缓增的妨碍,银行信贷有效需求不足,经
营压力持续加大。

〔一〕各项存款同比少增,分流明显
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035.95亿元,增长5.65%,比年初增加23.89亿元。

要紧缘故:
1、投资多样化造成住户存款外流。

受收益率妨碍,今年以来,居民存款大幅流入理财产品、股票等收益率相对较高的投资方式。

2、企业存款少增明显。

要紧信贷投放趋缓导致沉淀资金减少,尤其是年初以来企业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大幅下降。

6月末,全市非金融企业短期贷款余额325.7亿元,比年初减少2.6亿元,同比下降15.58亿元。

非金融企业短期贷款一般为银行发放给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该项贷款的减少说明当前实体经济不景气,企业流动性资金紧张,导致派生存款相应减少。

3、票据业务萎缩,保证金存款持续下降。

多家银行反映,目前由于监管缘故,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在内的表外票据业务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萎缩。

〔二〕各项贷款持续下行,仍在低位波动
6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44.68亿元,增长0.33%,列金华各县〔市〕第5位,比年初增加19.33亿元,增量列金华各县〔市〕第3位,同比少增20.97亿元。

从走势上看,一季度末贷款增速2.26%,4月份3.25%,5月份2.97%,贷款增速逐月下滑。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1-6月,中长期贷款余额224.63亿元,比年初新增23.51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121.63%,
比去年同期提高52.85个百分点;从行业结构上看,服务业贷款有所增加,1-5月,服务业贷款余额59.43亿元,同比增长5.2%,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87个百分点;从贷款主体规模看,信贷投向小微企业贷款呈现下滑趋势,1-6月全部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61.61亿元,比年初减少1.93亿元;个人贷款增加较多,6月末住户贷款比年初新增29.27亿元,要紧是由于房产交易活跃带动住户中长期消费贷款持续大幅增长。

【三】运行中潜在风险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从信贷需求看,企业有效信贷需求下降明显。

6月末,全市非金融企业贷款余额381.27亿元,比年初下降9.95亿元,同比少增35.45亿元。

缘故分析:
1、制造业信贷需求依旧较弱,项目储备普遍不足。

部分行业过剩产能尚未出清、投资边际收益下降,加之土地、环境、资金等约束不断强化,企业投资意愿处于低位,相应的项目贷款需求较弱。

2、过分强调贷款风险,束缚了对企业的信贷投入。

部分银行反映,近年来上级行对信贷风险责任追究越来越严格。

一是对信贷审批权限的限制,我市除两家法人银行外,其他行均上收了全部或部分贷款审批权限。

审批权限的上收,实际上意味着信贷操纵的加强。

二是激励约束机制失衡限制了信贷投入,随着部分信贷风险的逐步暴露,各家行约束机制越来越严格,严峻妨碍信贷业务的拓展。

三是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滑,贷款准入门槛提高,企业融资意愿减
弱。

2018年以来,随着不良双升态势明显,区域金融风险逐渐暴露,我市多数金融机构改变授信方向,以两头〔政府项目、大企业项目和小微企业〕为主,对中小企业提高信贷准入门槛。

3、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的难度加大。

目前我市金融机构对实体行业信贷投放意愿减弱,信贷过分集中于房地产和基础设施领域,挤压了部分实体领域中的成长期行业的融资需求。

一方面制造业贷款占比下降。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接着维持高位。

〔二〕金融风险防控趋势仍然严峻
1、重点领域信贷风险持续暴露。

一是制造业信贷风险持续暴露。

二是个人贷款不良上升。

要紧缘故为部分客户在进行股市等理财投资时过于激进导致资金链断裂或部分企业主通过信用卡透支、套现等行为进行短期融资,将资金用于生产经营,因经营不良导致资金逾期形成不良。

2、民间融资风险向银行信贷领域传染加剧。

民间借贷推高银行信贷客户杠杆率和融资成本,且具有一定隐蔽性,扰乱银行对贷款企业的融资和财务把控,容易引发信贷风险。

3、从银行预期看,不良贷款下行趋势仍将接着。

一是部分企业通过政府资金转贷、展期等方式暂渡难关后,因自身经营情况并未实质性好转,下半年随着信贷政策的收紧,这部分贷款劣变的概率很大。

二是关注类贷款向下迁徙压力加大。

【四】对策措施
〔一〕优化调整资金投向结构,提高金融供给的质量
一是瞄准重点项目抓投入。

要加大对“三条廊道”、“一带一路”、“五水共治”、“四换三名”、“两美东阳”、“特色小镇”等重点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及重点企业、民生工程的信贷支持,主动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的融资对接,保障新建、在建和续建重点项目的合理资金需求。

二是瞄准工业经济抓投入。

结合我市装备制造、磁性电子、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化工等重点行业进展情况,整合信贷资源,用活用足信贷政策,深入实施“绿色金融”、“科技金融”,在加大工业经济投入的同时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三是瞄准特色产业抓投入。

加大对影视文化、木雕〔红木〕产业以及建筑等支柱产业的信贷支持。

积极探究具有东阳特色的“文化金融”融资方式,形成一批特色专营支行。

〔二〕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动融资新业务进展
一是加大信用贷款支持力度。

转变重资产抵押的传统观念,对信用程度高、财务治理规范、经营状况良好、现金流有保障的“轻资产”企业,更多地运用信用贷款方式给予支持,逐步提升企业信用贷款比重。

二是大力推广应收质押贷款业务。

充分发挥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功能,加强动产融资统一登记系统应用,加快进展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业务,推动更多供应链加入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服务平台。

〔三〕接着做好风险防范工作,维护金融稳定
紧密关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域的风险状况,加强分析和治理,全年不良贷款比例操纵在2%以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一是开展帮扶解困。

对临时出现困难但仍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积极配合市政府出台的帮扶措施,按照“一企一策”原那么,协调金融机构开展帮扶工作。

二是加快不良贷款处置。

要积极运用清收、核销、市场化转让、贷款重组等方式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三是打击逃废债行为。

加强与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配合相关部门打击逃废债行为,维护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东阳市支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