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超声造影的细节护理
作者:杨顺心
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31期
【关键词】肝脏;超声造影;细节护理
超声造影是在常规超声检查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超声造影剂增强人体血流信号,实时动态地观察组织的微血管灌注信息,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并对病变的性质(良、恶性)进行鉴别[1]。
其诊断过程离不开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密切配合。
本科对2009年12月~2011年5月18例肝脏超声造影的患者实施了细节护理,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8例患者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2~75岁,平均54.5岁,体重46~73 kg,无超声造影相关禁忌证。
1.2 仪器与药物仪器为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照勒超声诊断仪,具有超声造影功能及分析软件,药品是Bracco公司生产的超声造影剂声诺维SonoVee(注射用六氟化硫微泡)。
1.3 造影方法首先常规二维超声检查脏器,记录病灶的位置、大小、数目及回声特征,作出造影前初步诊断,然后启动造影技术。
在注射造影剂同时,启动超声仪内置计时器,实时观察重点区域、病灶邻近区域的灌注及回声强度变化,并作完整的各时相记录。
延迟期快速扫查全脏器,以观察造影剂是否已退出低增强的新病灶。
肝脏病灶的造影检查,一次注射声诺维常规用量为
2.4 ml,可根据患者性别、体重、病变部位等微剂量调整,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2 结果
通过超声造影获得明确诊断,原发性肝癌6例,肝转移癌4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3例,肝血管瘤2例,肝囊肿3例。
3 护理
3.1 检查前患者的细节护理
3.1.1 登记造册经医生确定需作超声造影而且自己也有强烈需求的患者,填写登记表,登记表内容分三部分:(1)患者的一般资料,如科室、病室、床号、住院号(或门诊号)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工作单位、住址、电话、过敏史,生命体征、体重以及常规超声诊断结果等。
(2)超声造影禁忌证及造影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
(3)随访。
3.1.2 签署知情同意书对患者进行宣教谈话,要注意谈话技巧,谈话时态度要和蔼真诚,目光要稳定,既要让患者明白超声造影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又要避免增加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了解造影的基本流程和造影的优越性和配合临床诊断的重要性,以便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1]。
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讲解检查中患者应注意配合的细节,如保持体位及输液肢体的稳定,指导呼吸深浅以及屏气等动作的配合,交待检查中不要说话、咳嗽、打喷嚏,并告知患者超声造影全过程将有护理人员在身旁守候,会随时询问有无不适感觉,所有抢救用物都呈备用状态,若出现不良反应医务人员将及时处理。
评估患者静脉穿刺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
3.1.3 预约检查时间超声造影检查时间宜安排在超声检查室其它患者较少的时间段。
若在预约的时间可能仍有很多其他的患者,需电话提前通知行超声造影检查的患者有可能会延迟或加班检查,并解释超声造影比常规超声检查复杂一些,过于忙碌的环境不利于该检查,以取得患者的谅解。
3.2 检查中的细节护理
3.2.1 物品准备全套输液器具,生理盐水100 ml一瓶, 5 ml注射器一支,药物盒(含有声诺维59 mg一支,迷你配液穿刺器,5 ml注射器一支,20G套管针)及常用急救药品器械。
检查急救物品无过期,急救器械在备用状态。
检查床宜宽大。
3.2.2 体位准备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常规超声检查报告单。
测量生命体征。
根据病灶的位置,选择合适的体位,需侧卧位的患者后背可垫一软枕,护理人员在旁协助翻身,防止坠床。
3.2.3 建立静脉通道医生对患者行常规检查定位的同时,护士应为患者建立静脉输液通道,需选择粗大、宜固定的静脉,以左上肢主静脉最为常用,穿刺针为20 G套管针,因其便于操作。
3.2.4 严格按声诺维说明书的配液操作流程配药(1)打开配液穿刺器盖子,顺时针旋转将预先吸入5 ml的生理盐水的注射器连接在配液穿刺器上。
(2)取下药品上的塑料弹盖,将药瓶滑进配液穿刺器的透明套筒并用力压,使瓶子锁定在特定位置。
(3)推动活塞杆,将注射器内的5 ml的生理盐水推入瓶中。
(4)振荡20 s直至瓶内溶液混合均匀,呈乳白色液体。
(5)医生确认可以准备开始注药时,将整个配药系统倒置,将声诺维抽入注射器。
(6)将注射器从配液穿刺器中旋出[2]。
3.2.5 注入造影剂确认静脉通路畅通无渗漏后,把装有造影剂的注射器连在与套管针管同一条直线的端口,另一端口处连接已抽好5 ml生理盐水的注射器,在医生发出“开始”的口令后按下计时器按钮,护士在口数“1、2、3”的同时,快速将已准备好的药液在3 s内注入患者的体内,随后将 5 ml的生理盐水快速推入。
注射结束后分离注射器,连接并维持静脉输液通路,嘱患者勿随便移动体位,勿讲话、咳嗽,常规造影时间5~8 min。
3.2.6 护理观察造影检查时,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心律、呼吸的变化,询问有无不适,有无头疼、恶心、颜面潮红、呼吸困难,观察注射部位有无青肿、感觉异样等,并在登记表的不良反应项上如实填写。
18例患者在超声造影中及造影后随访,均未出现超声造影不良反应。
3.3 造影检查后的细节护理医生确定超声造影结束。
停止输液,协助患者按压穿刺部位至无出血。
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填写在登记表上。
安排患者在休息室平卧30 min。
再次测量血压,脉搏及呼吸后,询问无不适方可离开。
住院患者须与科室护士交待该患者检查中的情况。
门诊患者需给予超声检查室电话,嘱若有不适,及时来院就诊。
在检查后的一星期,电话随访并填写登记表,了解超声造影后有无不良反应,是否另外以其它方式确诊以及结果,询问目前治疗情况,并给予安慰。
同时征求对本科室超声造影检查的意见、建议,并让其对服务给予评价,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18例患者均选择满意。
4 讨论
超声造影检查的全过程需要医护人员之间以及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密切配合,每一个环节都会直接影响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每一个环节细节护理都至关重要。
(1)患者检查前的准备和检查后随访的必要性。
良好的检查前的准备和恰当的心理护理,能使患者以最佳的心态与检查密切配合。
检查后为患者提供周到细致,体贴和用心的服务,体现出对患者生命的重视和关爱。
(2)医护配合的重要性。
在超声造影过程中,护士应了解超声造影的操作程序,熟练掌握留置针的操作方法,认真阅读造影剂说明书,掌握其使用方法、禁忌证及不良反应。
认真进行查对,进行正确的配药及注射操作,注射时严格掌握药物剂量及注射时间。
(3)血管选择的重要性。
血管选择以弹性好充盈度高、粗而有利于固定的静脉为宜,既能使造影剂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又能防止渗漏。
本组患者无一例渗漏。
(4)药物使用的时间性。
声诺维性状为白色粉末,只有在加入生理盐水振荡后方可形成微泡混悬液,摇匀后如不及时使用,由于浮力作用气泡会上升至表面,而影响造影剂显影效果。
因此,必须保持注入的造影剂是混匀状态,振摇力度适中,不可用力过猛,轻微上下摇动小瓶即可。
抽药后如不及时注射,应轻轻旋转抽药后的注射器,使其保持混匀状态。
严格避免混入空气,抽好的造影剂应在最短时间内注入体内,以减少混匀药液的沉淀时间,配制的混悬液应在6 h内使用。
本组18例均为现配现用的药液。
(5)操作物品的特定性。
必须使用药物盒内专配的迷你配液穿刺器及套管针,规格为20G。
如一次穿刺未成功,更换套管针必须也是20G,否则会破坏形成的造影剂微泡,影响造影效果。
(6)造影中护理观察的重要性。
声诺维的不良反应是轻微的、短暂的、且可以自行
恢复并无遗留效应[2],但有少数患者由于特异体质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等情况,而在检查过程中,医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超声仪屏幕上,护士必须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表情及生命体征等,随时询问有无不适。
且应娴熟的掌握急救技术,患者若有不良反应出现,护士需及时报告医生,配合处理。
笔者通过对18例肝脏肿瘤患者超声造影的细节护理,认为超声造影对肝脏肿瘤的性质(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而护理配合贯彻在超声造影的全过程,每一个护理细节,对超声造影的效果都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贯穿在超声造影的每一个细节护理在超声造影检查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谈晓萍.50例肝脏造影的配合.内蒙古中医药杂志,2010,17:121.
[2]张彩英,康贤妹,熊彩娟,等.超声造影的护理.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6):2320.
(收稿日期:2011-08-15)
(本文编辑: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