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夏的不同炮制方法及其疗效_毛红兵

半夏的不同炮制方法及其疗效_毛红兵

表"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两组患者治疗后 $% 根除率比较 根除例数 根除率 # - & *) (! +0, (* !"例数 !" *)
反酸、 呃逆病 "00’ 年 " 月 2 "00" 年 ! 月具有反复上腹疼痛、 史来消化专科就诊的门诊患者, 经胃镜检查, 并取活检组织作快速 尿素 酶试 验 和病 理诊 断 排除 其他 疾 病而 确 诊为 消 化性 溃 疡 ’((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 例, 其中男 () 例, 女 (0 例, 年龄在 "* 2 *! 岁, 平均 .0, ) 岁; 对照组 !* 例, 男 (* 岁, 女 (0 例, 年龄在 (* 2 !* 岁, 平均 .’, " 岁。 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具有可比性。 !" #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复方雷尼替丁胶囊 # 江苏兴化制药厂 & , 每次 ’ 粒 # 含雷尼替丁 ’00 34、 胶体次枸橼酸铋钾 ’’0 34 & , 早晚各 ’ 次, 阿 莫西林胶囊 # 重庆科瑞制药厂 & , 每次 *00 34, 每日 . 次, 治疗 * 周 为 ’ 个疗程; 对照组口服雷尼替丁 # 西南合成制药厂 & ’*0 34, 早晚 阿莫西林胶囊每次 *00 34, 每日 . 次, 治疗 * 周为 ’ 个疗 各 ’ 次, 程。 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有关指标, 疗程结束停药 1 5 复查胃镜, 对溃疡愈合状况进行观察, 并取活组织 . 块进行快速尿 素 酶 试 验 和 病 理 &6789:; < =8677> 银 染 色 , 对照检测幽门螺杆菌 # $% & 根除情况观察。 !" $ 疗效判定标准 反酸、 呃逆 & 消失, 胃镜复查示溃疡完 治愈: 临床症状 # 上腹痛、 全消失或仅留瘢痕; 有效: 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 不影响工作, 胃镜复查示溃疡面积缩小 $ *0- ; 无效: 症状有减轻或无变化, 且 影响工作, 胃镜复查示溃疡面积缩小 / *0- 或扩大。 1 #" ! 结果 临床疗效 疗效结果见表 ’ 。
中国药业 !"#$% &"%’(%)*+,#)%-.
・ !"・
临床药学
!""# 年第 $! 卷第 % 期
复方雷尼替丁、 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 !" 例
高道国
# 重庆市璧山县中医院, 重庆
中图分类号: 7898: 5 ; 78;< = : 9 摘要 文献标识码: >
.0"1!0 &
文章编号: ?229 4 583? 0 1223 6 2; 4 2291 4 2?
!""# 年第 $! 卷第 % 期
传统医药
半夏的不同炮制方法及其疗效
毛红兵
# 浙江省奉化市人民医院, 浙江 奉化
中图分类号: /0123 4 摘要 关键词 夏, 其主治也有一定的差异。 半夏; 炮制; 主治 下’: 用白前二两, 紫苑、 半夏各三两, 大戟七合, 以水一斗浸一夜后 煮成三升, 分数次服。忌食羊肉、 饴糖。 以上可知, 汤泡后一般需要和以姜汁, 以减少半夏的毒性。 2 姜制半夏 用绿矾一钱, 干姜泡过, 加姜制半夏半两, 疟疾呕吐 # 少阴疟 ’ : 共研为末, 每服半钱。发病日清晨服, 醋汤送下。 姜制半夏, 可以减少半夏的毒性, 又可以增强止呕作用。 9 姜浸半夏 姜浸半夏的作用与姜制相似, 主治以呕吐逆上之证为主。 ! " # 黄疸喘满, 小便自利, 不可除热: 用半夏、 生姜各半斤, 加水 七升, 煮取一升五合, 分两次服下。 ! $ # 热痰咳嗽 # 烦热面赤, 口燥心痛, 脉洪数 ’ : 用半夏、 天南星 各一两,黄芩一两半,共研为末,加姜汁浸蒸饼做成丸子如梧子 “小黄丸 ” 大。每服 %& 4 3& 丸, 饭后服, 姜汤送下。此方名 。 ! " # 风痰头晕 # 呕逆目眩, 面色黄, 脉弦 ’ : 用生半夏、 生天南星、 寒水石 # 煅 ’ 各一两, 天麻半两, 雄黄二钱, 小麦面三两, 共研为末, 加水和成饼, 水煮浮起, 取出捣烂做成丸子, 如梧子大。 每服 %& 丸, 姜汤服下, 极效。亦治风痰咳嗽、 二便不通、 风痰头痛等病。 ! $ # 喉痹肿塞: 用生半夏末塞鼻内, 涎出见效。 ! % # 角弓反张: 用天南星、 半夏, 等分为末, 姜汁、 竹沥灌下一 钱, 同时烘炙印堂。 ! & # 骨鲠在咽: 用半夏、 白牙, 等分为末, 取一匙, 水冲服, 当呕 出, 忌羊肉。 以上可以看出, 生半夏一般以外用为主, 或制成丸子, 以减少 药量。 0 $’ " $’ $ $’ % 汤泡 痰血凝结: 用五灵脂 # 水飞 ’ 、 半夏 # 汤泡 ’ , 等分为末, 姜汁浸 老人风痰: 用半夏 # 泡 3 次, 焙过 ’ 、 硝石各半两, 共研为末, 老人便结: 用半夏 # 泡, 炒’、 生硫磺, 等分为末, 加自然姜汁 ! % # 喘咳呕逆, 不能进食: 用威灵仙 # 焙 ’ 、 半夏 # 姜汁浸, 焙’, 共 研为末, 加皂角水熬膏, 做成丸子如绿豆大。 每服 3 4 "& 丸, 姜汤送 下。每日服 $ 次。" 月后见效。忌茶、 面。 ! & # 脾疼反胃: 用灵砂一两、 蚌壳粉一两, 同炒红。 加丁香、 胡椒 各 67 粒, 共研为末。 再加姜汁煮过的半夏粉, 糊成丸, 如梧子大。 每 姜汤送下。 服 5& 丸, ! ( # 小儿流涎 # 由于脾热有痰 ’ : 用皂角子仁半两、 半夏 # 姜汤泡 七次 ’ , 共研为末, 加姜汁调成丸子, 如麻子大。 ! ) # 小儿吐泻: 用丁香、 桔红等分, 加炼做成丸子, 如黄豆大, 米 汤送服。如呕吐不止, 可用丁香、 生半夏各一钱, 泡姜汁中一夜, 晒 干为末, 以姜汁调面糊做成丸子, 如黍米。每服适量, 姜汤送下。 > 法半夏 用大半夏,汤洗 3 次,焙干再洗,如此七转,以浓米泔浸一日 夜。 每一两用白矾一两半, 温水化, 浸 % 日。 焙干, 以铅白霜一钱, 温 水化, 又浸 3 日。 以浆水慢火内煮煮沸, 焙干收之。 其作用是清痰化 饮, 壮脾顺气。 哮喘痰嗽则白果二十一个 # 炒黄 ’ , 麻黄三钱, 苏子二钱, 款冬 花、 法半夏、 桑白皮 # 蜜炙 ’ 各二钱, 杏仁 # 去皮尖 ’ 、 黄芩 # 微炒 ’ 各一 钱半,甘草一钱,加水 $ 杯,煎成 5 杯,随时分作两次服下,不用 姜。 7 半夏曲 半夏成曲, 其作用类似神曲, 有助消化之功, 兼有燥湿作用。 小儿久泻 # 米谷不化, 饮食不进 ’ 用白术二钱半 # 炒过 ’ 加半夏 曲二钱半、 丁香半钱, 共研为末, 再加姜汁、 面糊, 做成丸子, 如黍米 大。按小儿年岁, 酌量给服, 米汤送下。 = 蜜制半夏 甘则缓之, 用蜜制可以缓和半夏及其组方中的药性或毒性。 主 治痰喘咳嗽: 用长皂荚 $ 个 # 去皮、 子’, 一荚中装半夏 "& 粒, 一荚 文献标识码: 5
表’ 组别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 !* !* ."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有效 # 例 & ( ’( 无效 # 例 & 0 ’0 治愈率 # - & +*, *) !., !" 治愈 # 例 &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原因不单一是胃粘膜屏障被损伤。 胃酸分
泌过多早就定论, 近年研究又发现与 $% 感染有很大关系, 有的学 “ ” 者甚至提出 没有 $% 就没有溃疡 的学说。 $% 作为一个攻击因子 直接影响胃粘膜细胞, 可导致胃粘膜细胞凋亡增加, 从而可能引起 同时还引起粘膜减少、 粘液层 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紊乱 ? ’ @ ; 变薄或消失、 防御功能降低, 造成粘膜损伤, 使局部免疫反应异常 而导致胃粘膜炎性样改变, 促使溃疡的发生或加重。 所以, 目前治 疗消化性溃疡主要从 ( 个方面考虑: 一是减少胃酸的分泌; 二是增 强胃粘膜抵抗能力和保护功能; 三是提高 $% 的根除率, 尽量和持 久地根除 $% 感染。 专 ’++0 年在悉尼召开的世界胃肠病会议以后, 家们推荐以铋剂为主, 加用两种抗生素如甲硝唑、 阿莫西林, 联与 质子泵抑制 # AAB & 或 $" 受体阻断剂 # $" CD & , 能提高 $% 根除率和 患者的依从性, 增加溃疡的治愈率 ? " @ 。 复方雷尼替丁胶囊是由盐酸雷尼替丁 # ’00 34 & 和胶体次枸橼 酸铋钾 # ’’0 34 & 组成, 属 ! 类新药。 其优点: 一是疗效好, 既有抑制 联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作用, 也有杀灭 $% 保护胃粘膜的作用, 与抗生素阿莫西林, 笔者的临床观察显示治愈率达 +*- , 明显优于 对照组, 有显著的差异性 # ! / 0, 0’ & , 而 $% 根除率也明显高于对 照组 # ! / 0, 0* & ; 二是给药方便, 早晚服 ’ 粒, 减 * 周为 ’ 个疗程, 去了铋剂造成的口腔、 舌苔、 牙龈染色、 斑点及口腔不适等不良反 应; 三是给药量准确, 同疗程较联合用药含量下降接近 ’ 倍, 从而 减少了不良反应, 用药安全性增高; 四是价格合理, 容易被患者接 受。 参考文献:
目的: 观察复方雷尼替丁、 阿莫西林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对幽门螺杆菌 # $% & 的根除率。 方法: 随机将消化性溃疡 ’(( 例患者分为治疗 阿莫西林胶囊治疗, 对照组 !* 例用雷尼替丁、 阿莫西林胶囊治疗, 并进行疗效和幽门螺杆菌 组及对照组。 治疗组 !) 例用复方雷尼替丁、 # $% & 根除率比较。 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 +*, )- , 对照组治愈率为 !., !"-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 ! / 0, 0’ & 。 治疗组 $% 根除率为 +0, (*- 。 结论: 复方雷尼替丁、 阿莫西林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和根除 $%, 疗效肯定。 关键词 ? !" !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复方雷尼替丁; 阿莫西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