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2018八上·杭州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 古代常见的四种文体,分别是记、表、书、志。
其中,书,即信函,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和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
B .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全诗通押一个韵。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是五律《使至塞上》的颔联。
C .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比如春节扫尘守岁、放爆竹贴门神,重阳节登高赏菊、悬艾叶,端午节赛龙舟、插茱萸。
D . 中国古代以右为尊,所以古代官员被贬称为“左迁”,升职称为“右迁”。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2. (1分) (2019九下·宜兴模拟)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恣suī________②měng________懂③zī________铢必较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3. (4分)(2011·宁德) 默写。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
(晏殊《浣溪沙》)(2)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________,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被人称为“妙手回春”的咏雪佳句是:“________,________。
”(6)《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形容船行之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乐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的“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祝愿。
四、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15分)4. (1分) (2019七上·天台月考)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文言词语①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④缀行甚远(________ )⑤ 一狼径去(________)⑥止增笑耳(________)5. (14分) (2017七上·乌鲁木齐期中)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①陈太丘与友期行__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__③下车引之________ ④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2)翻译句子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友人既然已经感到惭愧,并“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
元方的这种做法是否失礼?并说明理由。
五、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52分)6.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二郎圆睁凤目观看,见大圣变了麻雀儿,钉在树上,就收了法象,撇了神锋,卸下弹弓,摇身一变,变作个饿鹰儿,抖开翅,飞将去扑打。
大圣见了,嗖的一翅飞起去,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去。
二郎见了,急抖翎毛,摇身一变,变作一只大海鹤,钻上云霄来嗛。
大圣又将身按下,入涧中,变作一个鱼儿,淬入水内。
二郎赶至涧边,不见踪迹。
心中暗想道:“这猢狲必然下水去也,定变作鱼虾之类。
等我再变变拿他。
”果一变变作个鱼鹰儿,飘荡在下溜头波面上,等待片时。
那大圣变鱼儿,顺水正游,忽见一只飞禽,似青鹞,毛片不青;似鹭鸶,顶上无缨;似老鹳,腿又不红:“想是二郎变化了等我哩!……”急转头,打个花就走。
二郎看见道:“打花的鱼儿,似鲤鱼,尾巴不红;似鳜鱼,花鳞不见;似黑鱼,头上无星;似鲂鱼,鳃上无针。
他怎么见了我就回去了?必然是那猴变的。
”赶上来,刷的啄一嘴。
【乙】第一天,我要看看每一个一直善待我、陪伴我的人,感谢他们让我的生命变得有意义。
……首先,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太太的面庞,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
我将不仅要看到她面庞的轮廓,以便我能够将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中,而且还要研究她的容貌,发现她出自同情心的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迹象,她正是以此来完成教育我的艰巨任务的。
我希望从她的眼睛里看到能使她在困难面前站得稳的坚强性格,并且看到她那经常向我流露的、对于全人类的同情。
(1)甲文节选自《》,文中的“二郎”是;乙文节选自《》,文中的“我”是。
(2)甲乙两文段虽一中一外、一古一今,却都运用了想象的写法。
请结合选文,分别分析两位作者怎样运用这一写法?(3)细读乙文段,说说“我希望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的原因。
7. (2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鼓神王雁那一年冬天,我流落到陕西省略阳县。
这里地处秦岭腹地,山高坡陡民穷,是李白为之嗟吁的蜀道第一关。
我流连在这里,贩点山货倒点野味,甚是凄惶可怜,甚至到了春节年关还不敢做归乡的打算。
春节的气氛越来越浓,鞭炮声鼓锣声从街巷小院传来,听得人心烦意乱,我裹掖着衣服离开县城,走向一个熟悉的小山村。
这里也在操练鼓锣做春节上街游行的准备。
既然躲不掉就留下来听听吧。
于是我就混在一帮老头、婆姨、姑娘、小孩子中间看着坝中十来个中青年汉子把鼓锣敲得震天响。
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这气氛使我这个异乡人感到更加的凄惶悲凉,孤独孑孑。
我准备悄悄地离开。
正在这时,敲打大鼓的壮汉把双槌一收,抹一下额上的汗水,用眼光把人群扫了一遍,最后目光定在我身边的一个瘦老头身上,说:“张伯,你来玩一把。
”“别,别……”这个叫张伯的老头既瘦弱又邋遢,穿着一件破旧的黑布棉袄,双手操在袖筒中甚是羞惑地直往后退。
我感到他也是像我一样的怕过年的落魄人。
但姑娘媳妇们却揪住他往前推搡,说:“鼓神,来一个!”打鼓的汉子一脸虔诚地把有如婴儿手臂粗的双槌直往他面前送,那些打小鼓、腰鼓、铜锣、铜钹的后生们也满脸殷殷地望着他。
我真不相信这样的蔫老头能敲击出什么花样来。
我等着往下看。
他感到是再也推辞不掉了。
布满皱纹和胡茬的脸上突然焕发出一股豪气,只见他把棉袄脱下来扔到一旁,走到大鼓前。
就在他将双槌握在手中的时候,一个我不敢相信的奇迹出现了。
一个在黄土中长大的像黄土一般平凡的汉子忽然间像天神似的顶天立地般站在了大家面前。
他的眼睛充满光辉,脸上透出神圣,手臂像钢棍一样坚强起来,在轻轻地敲打了鼓沿几下后,双臂猛一挥,一声石破天惊的巨响倏地刺进了我的耳膜和心脏,接着小鼓铜锣一起轰鸣,一股原始混沌的神秘冲动和古老意念的混乱音符猛地从地底蹿出来通过双脚直抵进了我的心中,使我有了一种脱胎换骨般的剧痛的快感。
我像被魔语诅咒了似的,双目紧盯着他,(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就在敲击出的声声鼓鸣中,我似乎听到了天庭的意志,大地的精神,男人的粗犷,女人的娇娉,还有生命:婴儿落地开始的生命,老人撒手西去的生命……这些奇妙的幻象在锣鼓声交织而成的音韵的罗网中不断地冲突,纠缠,呼啸,狂乱……它们似在演绎着生命,似在点拨着生命,似在操纵着人类奔向精神将要达及的终点……我站在这群肃立的山民之间,观看眼前出现的不可思议的奇迹,大鼓在响,小鼓在响,铜锣铜钹铿铿锵锵,而指挥这支创造奇迹的鼓队的老人,他已不再是一个蔫耷汉,而是一个飘逸的精灵!一串神秘的符号!一团无形的罡声!皇天在上,后土在下,人在其中。
而他,这个人的英杰此时就代表着人类在立地顶天!我惊愕了,世上竞有着这样的声音。
我醒悟了,生命中原本就没有卑微和可怜。
我从人群中慢慢地退了出来,充满敬意地望着他们。
我想我该回家过年了。
(选自《首届老舍散文奖获奖作品》)(1)从“不敢做归乡的打算”到“该回家过年”,“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2)本文在写鼓神奇迹般的表演之前做了多处铺垫。
请细读原文,指出其中两处并做简要分析。
(3)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鼓神“神”在哪里。
8. (20分)(2018·南充)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周国平①我们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戚、朋友,对自己的职务,大至对国家和社会。
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
不过我们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项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每个人在世上都只有活一次的机会,没有任何人能够代替他重新活一次。
如果这惟一的一次人生虚度了,也没有任何人能够真正安慰他。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么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在某种意义上,人世间各种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③不止于此。
我还要说,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
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建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他才可能由之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
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
”因为这种爱,所以尽责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
相反,我不能想象,一个不爱人生的人怎么会爱他人和爱事业,一个在人生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么会坚定地负起生活中的责任。
实际情况往往是,这样的人把尽责不是看做从外面加给他的负担而勉强承受,便是看作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他甚至无法弄清他在世界上的责任是什么。
有一位小姐向托尔斯泰请教,为了尽到对人类的责任,她应该做些什么。
托尔斯泰听了非常反感,因此想到:人们为之受苦的巨大灾难就在于没有自己的信念,却偏要做出按照某种信念生活的样子。
当然,这样的信念只能是空洞的。
这是一种情况。
更常见的情况是,许多人对责任的关系确实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
譬如说,有的人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
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
有的人看见别人发财和挥霍,便觉得自己也有责任拼命挣钱花钱。
有的人十分看重别人尤其上司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而活着。
由于他们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