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车辆主观性能和操纵评价方法

车辆主观性能和操纵评价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汽车整车在静态和动态状态下对操纵系统、人机工程的主观评价以及技术参数测量的客观评价等项目、指标及试验方法。

本标准主要应用于对国内外目标样车和本公司开发车型的操纵系统、人机工程的全面评价。

本标准不包括对车身造型、整车外观质量、制造缺陷等方面的主观评价,不包括汽车基本性能的量化指标评价。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2534-90《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3术语
3.1操纵性
是指汽车整车所装备的操纵件的操纵方便性、轻便性和操纵的手感好坏,以及驾驶和乘坐的方便性和舒适性。

3.2目标样车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被本公司确定为要消化吸收、学习或超越的标杆汽车产品。

4汽车整车操纵件、人机工程主观评价指标
汽车整车操纵件、人机工程主观评价指标见表1。

表1 整车操纵性主观评价指标(分)
5.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a)试验车辆应是经检验合格的目标样车或本公司开发的经检验合格的样车,生产一致性评价时应从批量生产的车辆中按抽样规则抽取样车;
b)静态评价时车辆载荷均为空载,动态评价时车辆载荷包括空、满载两种状态;
c)进行动态行驶评价试验的试验样车要求都在同一条道路上进行对比测试;测试道路选定在阳坊至海淀平直公路上进行,主要用来评价整车的平顺性及整车振动异响情况。

5.2试验要求
5.2.1操纵件、人机工程评价
5.2.1.1操纵件、人机工程的主观和客观评价按照模块化的要求分成踏板和操纵杆模块(I模块)、座椅和人员空间模块(II模块)、仪表板及功能件模块(III模块)、车门模块(IV模块)、动态行驶模块(V 模块)、车身密封性模块(VI模块)、操纵力及人机工程模块(VII模块)等七部分进行评价。

5.2.1.2指定5名试验员和5名特定用户(包括本公司开公务车人员、开发人员)分别对试验车辆的I-V 模块项目进行主观感受评价试验,对每一测试项目的打分按照自我感觉情况并对应表头的评价值要求进行打“√”,填写到操纵件主观评价所规定的模块表格中,同时在表头“评价人”一栏处签名,评价项目中的“操纵方便性”要求按照操纵件的位置布置、操纵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试验技术员按照车身密封性评价表、操纵力及人机工程评价表中要求进行VI、 VII模块的测试。

5.2.1.3为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评价人员采用独立打分形式。

对于评价结果不满意的项目或有良好建议,评价人员可在评价表中相应位置详细叙述。

表2 座椅、人员空间模块主观评价表
表3 仪表板及功能件模块主观评价表
表4 车门模块主观评价表
表5 动态行驶模块主观评价表
6.7操纵力及人机工程模块测试项目(VII模块)
表8 操纵力及人机工程模块测试表
7.试验评价方法
7.1 本试验I~V模块按照表2到表6所规定的项目进行主观感觉评价,并对应表1的要求进行记分。

7.2 VI模块中的车辆行驶发抖,车身是否有共振、共鸣现象,底盘异响按照本标准附录A(标准的附录)中的规定进行主观评价。

7.3 VII模块测试项目按照本标准附录B(标准的附录)《操纵力及人机工程模块评价试验评价方法》的规定进行测量并详细准确的记录在表格内。

8.试验报告编制
试验结束后,由试验技术员收集评价表,汇总各模块表格结果,采用柱状图的形式对比评价标杆样车和开发样车各模块的差异,并做出评价。

附录A
(标准的附录)
车辆行驶发抖、车身共振及共鸣和底盘异响评价方法
车辆行驶发抖、车身共振及共鸣和底盘异响的评测,要求车辆的档位挂在常用档位上,评测人员在阳坊至海淀平直公路上从30km/h的车速进行,稳定行驶2分钟,观察车辆是否存在异常抖动和车身共振、异响的情况,再将车速提高5km/h继续稳定行驶2分钟,以次类推,直至车速达到最高车速为止。

试验要求往返测量各一次,必要时可自行追加。

评测人员将各车速的主观评价填写到下表中。

注:存在以上异常情况时打×,不存在以上异常情况时打√。

如果某一车速下存在所列举的异常情况,要求详细说明异常情况的形式。

附录B
(标准的附录)
《操纵力及人机工程模块评价试验评价方法》
进行操纵力及人机工程模块测试时,要求评测人员带上卷尺、三角板、踏板力计等仪器,按测试项目进行测试,要求对每一项目均测试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