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蜜蜂授粉
杏
樱 柑 李 苹 果 红 苜 蓿 阿拉斯加苜蓿 紫花苜蓿 桃 桔
600
200~400 25~30 20 220~209 52 200~400 300~400
美国
西德、美国 中国 匈牙利 中国、匈牙利 匈牙利 美国 美国
紫 云 英
西
瓜
170
美国
第三节 蜜蜂授粉特性
一、形态构造上的特殊性 二、特殊的信息传递体系 三、授粉的专一性
二、受精生理
花 粉 萌 发 率 ( % )
矮牵牛花花粉密度与花粉萌发的关系
花粉萌发和花粉管
生长有群体效应,在一 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
萌发生长越好。
花粉密度(粒/mm2)
⒈影响受精因素
影响受精的因素
⑴花粉的活力
随花粉散发后时间延长而降低
⑵柱头的生活力
开花当天活力最强,以后逐渐下降 有些植物具活力时间较长,开花几天柱头 仍有活力, 有些植物具活力时间很短,只有4~5 h, 或者更短。
物
种
类
胸 部
1.70 0.30
腹 部
0.67 0.18
后胸及足
O.44 0.28
总 数
2.81 0.86
Ribes grossularia Ribes nigrum
苹果
酸樱桃 梨
Pyrus malus
Pyrus cerasus Pyrus communis
2.OO
3.OO 1.50
1.20
1.20 1.00
⑶环境条件
温度对花药的开裂、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的 生长都有较大影响,并从而影响受精; 相对湿度低于30%时, 对花粉的活力和花 柱的活力都不利。
⒉果实的发育
三、果实的发育
有子果实:在胚珠受精以后,由胚囊、花被或花 托发育而成的有种子果实。
种子发育好坏直接关系到果实发育的好坏。
前足
中足 后足
后足上花粉团的形成过程
3 蜜蜂与植物协同进化
(Reith et al.,2007)
3 蜜蜂与植物协同进化
二、特殊的信息传递体系
⒈蜂舞 ⒉外激素传递信息
蜂子信息素 (brood pheromones)
那氏信息素 (nasonov pheromones)
蜂舞—蜂群的“语言”
Eusocial insects
1990年,中国养蜂学会正式接受蜜蜂授粉的研究论文。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对蜂类其它授粉昆虫的生物学、饲养技术和 授粉应用技术进行探讨研究。
二、国内利用蜜蜂授粉的概况
20世纪90年代中期,蜜蜂授粉作为一项增产措施,相继在山东、河北、山西、
福建等地的草莓和果树授粉上推广应用。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的一些果区免费为进入果区的蜂农搬运蜂群, 并为进入果区放 数 采粉时间 梨花:84 朵/次;蒲公英:100 朵/次 6~10 min/次 (甚至187 min/次)
采粉次数 采 粉 量 采粉蜂比例
最多达47次/d ,平均10次/d 12~29 mg/次
单采花粉占25%,单采花蜜占58%;兼采粉蜜占17%
气温:<12℃或>35℃,不利于采粉 风速:17.6 km/h 采粉减少;33.6 km/h 采粉停止
20世纪90年代末期,在中科学院蜜蜂研究所熊蜂饲养及应用技术取得突破性 进展,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熊蜂授粉公司,实现熊蜂授粉专业化、产业化和 商业化。
2003年,福建农林大学蜂学学院开设《蜜蜂授粉学》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蜜 蜂授粉的发展、蜜蜂授粉的重要性、蜜蜂总科中蜜蜂、熊蜂、壁蜂、切叶蜂 和无刺蜂等主要授粉蜂类昆虫的生物学、授粉特性、人工饲养和授粉应用技 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方法等。
八、易于饲养管理
对蜜蜂生物学习性有相当的了解
蜜蜂的饲养技术较为成熟
不需要特种饲养管理技术
授粉蜂群管理,在常规的饲养管理基础上进行
九、适于农作物授粉
农作物 授粉的昆虫中,蜜蜂占80%,其它昆虫只占20%。
395种植物 采得 838种授粉昆虫中,膜翅目43.7%(蜜蜂总科占55.7%)、 双翅目26.4%、鞘翅目14.4%
第十章 蜜蜂授粉
美国:每年蜜蜂授粉产生的经济价值150—200亿美元!
授粉的必要性
有子果实:在胚珠受精以后,由胚囊、花被或花 托发育而成的有种子果实。
种子发育好坏直接关系到果实发育的好坏。
为什么果树会只开花不结果?
为什么要用蜜蜂授粉?
为什么要用蜜蜂授粉?
杏树人工授粉:从花到杏不容易!
第一节 蜜蜂授粉概述
国家2个重点研究室专门研究蜜蜂授粉、杀虫剂对蜂的影 响,解决温室作物授粉、野生授粉蜂种饲养技术以及授粉 蜂种的运输技术等问题。
一、国外利用蜜蜂授粉的概况
德 国
全国仅果树1项,每年就投入30万群蜜蜂授粉。
法 国
蜜蜂授粉主要应用在果树和油莱上,蜜蜂租金5欧元/群, 蜜蜂授粉增产总值为100万欧元; 将授粉收入列为养蜂的一项经济来源。
猕猴桃 访花昆虫:16种,其中蜜蜂占11种; 传粉行为和访花频率:中蜂和意蜂是花粉的最佳传授者
蜜蜂授粉特性:
一、形态构造上的特殊性 二、特殊的信息传递体系 三、授粉的专一性
四、群居性 五、可运移性
六、食料贮存性 七、可训练性 八、易于饲养管理
九、适于农作物授粉
第四节 利用蜜蜂授粉概况
一、国外利用蜜蜂授粉的概况
蜂箱运移:关闭巢门后连箱带蜂运移到需要授粉地 笼蜂运移:采用蜂笼不带巢脾将蜜蜂运移到授粉地
六、食料贮存性
采集时:蜜 常年: 蜂 囊 巢 贮存花蜜,花粉篮 贮存大量蜂粮、蜂蜜 贮存花粉
七、可训练性
利用蜜蜂的条件反射,可用浸泡过某一种花香的糖浆饲喂蜜 蜂,造成某种特殊花香和大量食料共存的条件,以诱引它们到 需要传粉的这种农作物上进行传粉工作。
一、国外利用蜜蜂授粉的概况
1966年起,国家不收授粉蜂群运费,鼓励养蜂者为果树、向日 葵、苜蓿等作物授粉。
保 加 利 亚
有的部门与养蜂者签订,每年定期去该地放蜂授粉合同。
1970年国家规定,蜜蜂为果园授粉每群5~10列瓦报酬,运费由 果园主承担。
1905年就并研究印度蜂对农作物的授粉作用。
印 度
全国养印度蜂约200万群,蜂产品产值约2000万卢比,授粉收益 超过2亿卢比。
幼虫信息素(brood pheromones)
来 源
由蜜蜂幼虫和蛹释放的一种信息素
作 用
具有刺激工蜂出巢采集的作用
成 分
1,2-二油酸-3-棕榈酸甘油酯
甲基软脂酸酯
乙基软脂酸酯
乙基油脂酸酯 乙基硬脂酸酯 乙基亚油酸酯 甲基亚麻酸酯
甲基油脂酸酯
甲基硬脂酸酯 甲基亚油酸酯 甲基亚麻酸酯
三、授粉的专一性
我国蜜蜂授粉业存在的缺点:
认识有偏差
相关部门不够重视
三、发展趋势
蜜蜂授粉:一个新的产业的兴起
多种授粉昆虫的综合利用
生态经济
第6节 蜜蜂授粉增产机理
第五节 蜜蜂授粉增产机理
一、花的构造
二、受精生理 三、果实的发育 四、蜜蜂授粉增产的机理
一、花的结构
一、花的构造
柱头
花药
花柱
花粉粒
花粉管 子房 花瓣
蜜蜂每次出巢,仅采集同一种植物的花粉及花蜜
四、群居性
培育1只蜜蜂
10团蜂花粉
来自840朵桃花 或 3460朵红三叶花
1个强群
20万只蜂/群
200万团 蜂花粉 蜜蜂酿造1kg蜜
16800~69300万朵
蜜蜂1次采集
访花数百朵
采集飞行5~6万次
(消耗+生产蜂蜜)/年/群 >100kg
访花数亿朵
五、可运移性
前 苏 联
大型农庄都养蜂500~800群,专门为自己农场作物授粉。
养蜂场出租蜂群为其他地区的农场农作物授粉。
一、国外利用蜜蜂授粉的概况
有高等学校设置蜜蜂授粉研究中心负责蜜蜂授粉的研究。
波
农场和果园向养蜂者租用蜜蜂授粉。
兰
授粉蜂群租金:果树授粉租金相当于8 kg蜂蜜的价值 红三叶授粉租金相当于6 kg蜂蜜的价值 苜蓿、荞麦授粉租金相当于4 kg蜂蜜的价值
四、群居性 五、可运移性
六、食料贮存性 七、可训练性 八、易于饲养管理
九、适于农作物授粉
一、形态构造上的特殊性
⒈蜜蜂的体毛
⒉蜜蜂的足
3.与植物协同进化:相互适应性
1 蜜蜂的体毛
周身密生绒毛,呈羽状分叉,易于粘附花粉
表 2-3 植
圆酷栗 醋栗
不同植物的花粉沾在蜜蜂身体不同部位的数量
蜜蜂身体所沾花粉粒的数目(×106)
一、国外利用蜜蜂授粉的概况
1955年颁布《日本振兴养蜂法》明确提出利用蜜蜂为农作物授 粉,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日 本
日本出租用于授粉的蜂群有10万余群,几乎占总蜂群数的一半。
出租的蜂群群势 4~6框,每群蜂租金1.1~1.5万日元,租用时 间大约 3 个月。
一、国外利用蜜蜂授粉的概况
早在1931年就把蜜蜂授粉作为农作物增产的一项措施。
胚珠 心皮
蜜腺
萼片
二、受精生理01
二、受精生理
成熟的花粉通过传粉媒介
落到雌蕊柱头上,在柱头分泌
物的刺激下吸水萌发,形成花 粉管。萌发的花粉管沿着花柱 内的引导组织伸长,最后进入 胚囊,花粉管顶端破裂,释放
出细胞质、营养核和两个精核
一起流入胚囊,两个精核分别 与卵细胞和极核相融合。
二、受精生理02
一、国外利用蜜蜂授粉的概况
加拿大
据统计,直接或间接依赖授粉的农产品价值,全国约为120亿加元,全年 收获的蜂蜜和蜂蜡的价值还不到6000万加元。
二、国内利用蜜蜂授粉的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