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概况》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中国社会概览》这本书是有关语言文化的一本教材,属于认知性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同时提高学生汉语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书面写作能力,是一门融社会文化知识与语言技能训练为一体的课程。
其教学任务是向外国留学生系统、全面、客观地介绍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特别是有关中国人的思想文化观念、社会心理意识等方面的情况,能增进外国留学生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了解,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为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在中国的学习与生活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而且还能激发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研究兴趣,对他们正确认识中国、消除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误解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学内容:《中国概况课》选编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内容涉及婚姻、家庭、妇女、饮食、体育、法制、教育、语言、建筑、就业、环保、宗教及传统文化等十几个方面;题材包括杂文、散文、小说、谈话、报道、综述、调查、书评、诗词等。
课程设置方面以阅读理解为主体,主课文一般用来作精读课处理,副课文一般用以训练泛读、速读、跳读、猜测、浏览等技能。
以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为辅,培养学生成段、成篇地进行口语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练习样式丰富,强调客观理解,同时兼顾主观表述,强调理解性掌握,避免单纯机械性记忆。
三、实践环节: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2-3次实践活动。
通过观察饭馆里和中国家庭中吃饭的习惯,通过采访中国人对饮食的看法了解中国人的饮食方式;通过访问中国的家庭,观察他们的家庭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观念;通过旅游、参观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在过中国传统节日时,组织学生一起过节,做节日食品,感受中国的节日文化等等。
四、学时:(课时分配)本课程总计64学时,第五学期每学期32学时;第六学期每学期32学时。
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文化学习的过程为重点,以培养学习者的文化学习能力和语言技能能为宗旨。
从《中国文化概览》这本书的特点出发,以了解文化知识为主,以主课文、副课文的学习为辅,进行阅读、口语、写作技巧的讲解和训练。
在教学形式上,直观、形象、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老师的语言通俗易懂、生活化、板书要清楚;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DVD、CD、现场演示、学生讨论、实地参观等,例如,讲中国地理时,配合放一下中国名城名山的图片,讲中国书法、绘画、武术时,可采用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讲中国历史时,可配以那个朝代的一些电影片段,采用欣赏为主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则采取讨论的形式,互相扩大信息量。
总之,讲课中一定要注意跟学生互动。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满分100分,其中70%为卷面成绩,30%为平时作业成绩。
七、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一)教材:1、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12.2、丁永寿.对外汉语教学参考.[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6.3、周小兵.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94、朱志平.汉语第二语言教学理论概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5、胡有清.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第2辑.[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6、吴勇毅.对外汉语教学探索.[M].学林出版社.2004. 10.7、刘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简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2.8、]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11.9、祁峰.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M].汉语教学学刊.第5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1210、彭增安.跨文化的语言传通:汉语二语习得与教学.[M].学林出版社.2006(二)参考资料:1、王弘宇.中国大陆汉语教材出版的成就与不足[J].世界汉语教学,2003,(1).2、徐家祯.基础语言课中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的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0,(3).3、王建平.语言习得与文化习得[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12).4、陈申.西方语言文化教学的演变与发展[J].世界汉语教学,1999,(1).5、赵金铭.对外汉语教材创新略论[J].世界汉语教学,1997,(2).6、马叔骏,潘先军.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层次[J].汉语学习,1996,(1).7、吴勇毅.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的学制及课程设置[J].世界汉语教学,1996,(2).8、仁甫,勇毅等.言语行为与文化模式[J].汉语学习,1995,(1).9、张英.论对外汉语文化教学[J].汉语学习,1994,(3).第二部分:课程内容中国社会概览(上册)第一课(3学时)一主课文永远忘不了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家庭观念(二)永远的家(三)关注婚姻家庭的变迁(四)回乡偶书五副课文练习常用标点符号介绍(一)第二课(3学时)一主课文美丽的错误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人生岂能敷衍(二)注意开发孩子的右脑(三)孩子要远行(四)游子吟五副课文练习常用标点符号介绍(一)第三课(3学时)一主课文一丈之内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中国人的婚姻观念在变(二)对打工妹婚姻观的调查(三)再婚夫妇为何出现感情危机(四)月夜五副课文练习第四课(3学时)一主课文情重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恋爱风度(二)恋爱中的心理冲突(三)帮哥写情书(四)木兰花五副课文练习第五课(3学时)一主课文读书苦乐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一份不俗的学术新刊(二)要读名著(三)远离名著(四)登鹤雀楼五副课文练习第六课(3学时)一主课文自白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龙应台和上海男人(二)从头做起(三)镜子和我(四)嫦娥五副课文练习第七课(3学时)一主课文关于环境问题的通信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必由之路(二)谈谈城市“软环境”(三)国际环保市场异军突起(四)上海市民生活环境态度调查分析(五)山居秋暝五副课文练习第八课(3学时)一主课文话说中国人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面子”与“里子”(二)病态的文明(三)什么是“面子”(四)渭城曲别董大五副课文练习第九课(2学时)一主课文潮起潮落看球迷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清心寡欲,动静相宜(二)健身与健心(三)二十一世纪,人类选择怎样的足球(四)体育术语探源(五)渔者五副课文练习第十课(2学时)一主课文饮酒漫谈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混沌(二)“活食文化”(三)谈吃(四)悯农五副课文练习中国社会概览(下册)第十一课(4学时)一主课文择业观念需转变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调整出新岗(二)分流先分忧(三)百种职业排行榜(四)调查问卷:今年的感觉(五)雨霖铃五副课文练习第十二课(4学时)一主课文我和北京的胡同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北京向现代化国际都市发展(二)北京居民生活时间的分配情况调查(三)北京居民读报情况调查报告(四)北京等七城市居民储蓄动机调查五副课文练习第十三课(4学时)一主课文新世纪育才的关键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中国高等教育转向(二)大学取消补考(三)良药未必全苦口(四)短文三则(五)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五副课文练习第十四课(4学时)一主课文感谢仓颉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关于“文化殖民主义”现象的讨论综述”(二)汉子:沟通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桥梁(三)汉字与汉语(四)论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五)春夜喜雨五副课文练习第十五课(3学时)一主课文见义勇为之后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谨防“伪廉着”(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反思(三)法律为婚姻护航(四)女大学生诉讼索赔33万元(五)卖炭翁五副课文练习第十六课(3学时)一主课文全民皆商与脑体倒挂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市场经济和艰苦奋斗(二)注重企业文化的开发(三)第二职业的利与弊(四)漫谈经济与消费(五)虞美人五副课文练习第十七课(3学时)一主课文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中国传统文化之优长(二)文化的时代性和民族性(三)文化建设与道德发展(四)多给孩子立德上得投入(五)归园田居五副课文练习第十八课(3学时)一主课文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二重点词语三主课文练习四副课文(一)关于儒教(二)中国宗教和山水名胜(三)关于禅宗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论争(四)关于“克隆人”的争论(五)题破山寺后禅院五副课文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