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辽宁科技学院本科合格评估自评报告(报送稿)

辽宁科技学院本科合格评估自评报告(报送稿)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自评报告2012年8月30日目录第一部分学校概况 (1)第二部分本科教学工作基本情况 (4)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 (4)1.办学思路 (4)2.学校定位与规划 (4)3.领导能力 (5)4.教学中心地位 (6)5.人才培养思路 (8)6.产学研合作教育 (10)二、教师队伍 (11)1.生师比 (11)2.队伍结构 (12)3.师德水平 (13)4.教学水平 (13)5.培养培训 (14)三、教学条件与利用 (15)1.实验室、实习场所建设与利用 (15)2.图书资料和校园网建设与利用 (15)3.校舍、运动场所、活动场所及设施建设与利用 (16)4.教学经费投入 (17)四、专业与课程建设 (17)1.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 (17)2.培养方案 (19)3.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建设 (20)4.教学方法与学习评价 (21)5.实验教学 (21)6.实习实训 (22)7.社会实践 (23)8.毕业论文(设计)与综合训练 (23)五、质量管理 (24)1.教学管理队伍的结构与素质 (24)2.教学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25)3.质量控制 (26)六、学风建设与学生指导 (27)1.政策与措施 (27)2.学习氛围 (29)3.校园文化活动 (29)4.组织保障 (30)5.学生服务 (31)七、教学质量 (33)1.思想政治教育 (33)2.思想品德 (34)3.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 (35)4.专业能力 (36)5.体育和美育 (36)6.师生评价 (37)7.社会评价 (38)8.就业率 (38)9.就业质量 (39)第三部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40)一、学校的学科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调整 (41)二、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需进一步打造 (42)三、实践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存在一定差距 (46)四、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还不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48)五、学校管理的科学化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51)六、部分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主动性有待提高 (53)第一部分学校概况一、历史沿革辽宁科技学院坐落在辽宁省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学校的前身是始建于1948年的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隶属于原冶金工业部。

曾先后经历了本溪工科职业学校、本溪煤铁公司工业专门学校、本溪钢铁工业学校、本溪钢铁学院、本溪钢铁学校等阶段。

1997年被教育部确定为27所示范性专科重点建设学校。

1998年6月,学校划归辽宁省政府管理。

2000年11月,经辽宁省政府批准,本溪市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本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辽宁科技学院。

二、基础设施学校占地7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6.9万平方米、学生宿舍7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原值3.2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原值1.17亿元。

图书馆藏图书97.3万册。

学校现有校内实验室(中心)29个,建成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130个。

校园网接入CERNET 和INTERNET,覆盖全校教学、科研、办公区域。

三、学科专业学校设有13个二级教学单位,开设以工为主,涵盖工、文、理、管理、教育等五大学科门类的22个本科专业和20个高职专业。

学校于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7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20个专业通过本科试办专业评估,17个专业通过学士学位评审。

有辽宁省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本科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示范、品牌专业4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钢铁冶金学科被列为省级重点培育学科。

四、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890人,教师59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45人,占41.04%;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339人,占教师总数的56.78%。

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人选2人,千人层次人选1人,辽宁省优秀专家1人,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5个。

五、人才培养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依托冶金行业优势,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发展和本溪大力发展钢铁深加工、生物医药、旅游产业等地方发展战略机遇,立足本溪,服务辽宁,面向全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重点为冶金、装备制造业及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应用型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10292人,其中本科生3920人,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

60多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人才8万余人,为冶金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毕业生以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吃苦耐劳、勤奋务实的职业素质立足企业与社会,表现出我校毕业生的特色。

六、科研教研面向行业和地方积极开展应用型科学研究,近年来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66项,其中省级以上项目94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9项,3项科技成果分别在5家企业推广应用,获得经济效益2066万元。

共获得授权专利16项,发表学术论文63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80多篇。

承担省级以上教育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项目80多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

依托我校的“铸造产品研发、设计、检测、试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被认定为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本溪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窗口服务平台”纳入国家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基地”被批准为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

七、社会服务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积极开展科技、政务咨询等社会服务,已成为本溪市重要的研究咨询服务基地。

本溪市依托我校成立了旅游地学学会、地域民俗研究所、人力资源研究所、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所、药都生态文化研究所等研究机构。

学校已成为本溪市重要的研究咨询服务基地。

与本溪高新区合作,建成了国家辽宁(本溪)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公共实训中心、本溪市生物医药技师工作站、本溪市旅游人才培养基地、联通本溪分公司职工进修基地等社会服务机构。

积极探索职业培训新领域,近年来共完成各类培训3000多人次。

承担辽宁省援疆人才培养项目,先后开展了培训期为1年半的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职前培训工作425人,得到了省市援疆办及新疆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八、合作交流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日本、乌克兰、韩国等国家的高校和企业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与日本株式会社日本设备企画合作,共同培养建筑设备设计专业技术人才,每年选送优秀本科毕业生赴日本企业就业。

积极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教育,与本钢集团公司、鞍钢集团公司等国内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办学机制,搭建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平台,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

选派干部教师到企业调研、进修学习,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知名校友到校讲学,营造应用型办学的学术氛围。

第二部分本科教学工作基本情况一、办学思路与领导作用1.办学思路学校两次党代会都明确提出“把我校建设成为在省内和全国冶金行业有一定影响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

我校办学的总体思路是:依托行业,服务地方,稳定规模,优化结构,错位发展、特色办学。

办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努力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层次,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充分就业。

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改革。

将师资队伍建设作为战略重点。

建立教师队伍优先发展的投入机制,坚持引进、培养、使用并重原则,创造有利于应用型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和条件。

通过学科建设吸引人才,明确发展方向,带动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通过教育教学改革、科学技术研究和社会实践锻炼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通过应用型特色文化引领教师的价值取向,提高师德水平。

建立符合应用型教育要求的新型管理制度。

2.学校定位与规划(1)学校定位学校类型:教学应用型本科高校。

教育类型: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同时举办高技能型职业教育和多元化继续教育。

学科专业:以工为主,培育优势学科专业。

协调发展相关学科,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

办学层次:以举办本科教育为主体,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为辅助,积极申办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

服务面向:立足本溪,依托行业,服务地方。

重点为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钢铁冶金、材料加工、装备制造业服务,为本溪地区的生物医药、钢铁深加工、旅游等三大支柱产业及社会发展服务。

办学特色:面向行业和地方为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服务面向上,体现钢铁冶金行业特色和本溪地方特色。

在人才培养上,体现为生产一线培养应用型人才。

在科研上,体现面向地方产业和行业开展应用性科技服务。

人才培养目标:面向冶金行业、装备制造业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实践与技术应用能力强,能够立足一线岗位,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知识分析解决生产、管理、服务中的实际问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心理素质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和高技能型人才。

(2)规划学校在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改革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辽宁科技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同时制定了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等配套规划。

目前正在按照规划要求,按年度分解落实。

新校园刚刚建成,校园建设正在按照原有规划进行完善。

学校“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未来几年学校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其中本科生8000人,高职生4000人;在编教师总数达到60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达到62%,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达到12%;建成校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特色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增加1~2项。

建设省级及以上特色专业5个,建成校级以上教学团队30个左右、科研团队20个左右;到2015年,年科研经费达到1000万元。

3.领导能力学校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谋划发展能力和教育教学管理能力,高度重视先进教育思想观念的学习和研究,准确把握社会及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全面了解学校自身发展状态,遵循高等教育办学和教学规律,牢固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明确“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的工作思路,坚持在精力上向教学倾注,在政策上向教学倾斜,在经费投入保证教学优先,在工作上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科学制定并认真落实学校发展规划,领导全校教职工积极推进各项改革建设,实现了学校的快速发展。

注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

先后制定领导班子建设11项规章制度,重点提升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

科学谋划学校发展,集中精力加强内涵建设。

班子成员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做好各项工作。

2011年党委被评为省教育系统先进党委。

科学决策,建成了新校园。

升本后,学校两届领导班子通过广泛调研论证,征求上级部门和广大教职工意见,做出了通过资产置换方式在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异地建设新校园的重大战略决策,战胜许多风险和困难,建成了新校园,实现了学校整体搬迁,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彻底解决了多年来束缚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并为学校留足了未来发展空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