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0章--施工测量和试验检验

第10章--施工测量和试验检验

第十章施工测量和试验检验10.1 施工测量10.1.1 施工测量范围依据本合同的主要施工项目,施工测量的范围为;(1)混凝土生产系统位置原始地形勘测;(2)混凝土生产系统土建工程开挖、支护、混凝土浇筑施工测量;(3)钢结构安装施工测量;(4)拌和楼及其附属设备安装测量施工测量;(5)的开挖、支护、混凝土浇筑施工测量;(6)系统风、水、电工艺安装测量;(7)其它附属及临时工程项目的施工测量。

10.1.2 技术标准和规范施工测量执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1)GB/T 17942-2000《国家三角测量规范》(2)GB 12897-91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3)GB 12898-91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4)SL52-9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10.1.3 测量施工方案根据业主提供的首级平面施工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结合工程施工测量的需要,在施工区域布设施工测量加密控制网。

加密网等级为三等,控制网点埋设钢筋混凝土标墩,采用TC2003全站仪进行观测。

外业观测和内业计算均按相应等级的技术要求执行。

10.1.4 测量施工方法10.1.4.1 施工区原始地形测绘根据本合同工程的施工范围,在各项工程施工开工前,按规范实测原始地形图,测绘比例尺选择为1:500。

(1)测量前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以便监理工程师安排旁站监督或其它检查方式。

原始地形图测绘完毕后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

(2)原始地形图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及时绘制原始横断面图,横断面的布置依照设计图的布设方式在设计断面间加密布置。

断面中心桩间距按工程结构特征和地形变化情况在5m~20m之间选择。

(3)实测原始地形线剖绘完成后,再依据业主提供的原始地形图剖绘出相应的勘测原始地形线,对两条地形线进行认真分析比对,并将比对计算的结果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

10.1.4.2施工测量放样(1)对于各工程项目开挖放样,平面点位放样可根据场地条件、控制网点的分布情况和仪器条件采用全站仪坐标法和边角后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等方法;高程放样可直接采用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进行,坡面放样采用坡面仪进行。

(2)相对于邻近基本控制点放样精度控制按照设计要求或规范执行。

①主体工程部位的基础轮廓点、预裂爆破点放样点位平面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不超过±50mm。

其它部位的开挖放样点点位平面中误差和高程中误差均不超过±100mm。

②土石料填筑的各种填料分界线、边线的平面和高程点位中误差不超过±30mm。

③混凝土浇筑平面,平面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5mm。

高程放样中误差不超过±10mm,坡面平整度测量在20m范围内不超过±5mm。

④设备安装施工时,在安装结构单元内建立的安装轴线和高程基准点,误差均不应超过10mm。

安装轴线点至少3点,高程基准点不少于2点,点间相对偏差不超过2mm。

(3)放样后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验收合格后填写测量验收单、测量放样和验收的成果资料除按规定提交外,均保存归档。

10.1.4.3竣工测量及工程量计算(1)各工程项目开挖竣工后及时测绘建基面竣工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和地质缺陷地形图(比例尺可根据范围大小在1:50~1:200之间选择)。

测绘时邀请监理工程师旁站监督或以其它方式检查。

测绘完毕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认可。

竣工地形断面线依据监理工程师认可的竣工地形图剖绘(也可以直接测绘竣工地形断面线),其断面位置布置应与原始地形断面线的布置相对应,并套绘于同一断面上。

(2)工程量计算单项工程竣工后,依据经监理工程师认可的原始(起始)地形线、分界线和竣工线,计算开挖竣工和回填竣工工程量,计算经检查复核无误后即可报送监理审查复核。

10.1.5 主要仪器设备配置施工测量主要仪器设备配置见表10.1-1。

表10.1-1 施工测量主要仪器设备配置表10.1.6 测量人员配置拟组建一支专业测量队,由5人组成。

其中:队长1人,工程师1人,中、高级技工3人。

10.1.7质量保证措施⑴组织精干的作业队伍,确保队伍专业技术水平能优质高效完成各项目的施工测量任务。

严格管理,优化改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测量人员的积极性。

⑵严格执行ISO9001:2000质量体系文件《施工测量控制程序》(CX4.9.26B1),使各项目工程的施工测量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⑶各工序在实施前精心准备,实行实施中自检、实施后互检、抽检的检查制度。

⑷主动自觉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及时获取监理工程师的指导、审核认可。

10.2 试验检验10.2.1 试验检验的主要项目⑴混凝土原材料(砂、石、水泥、粉煤灰、外加剂、水)性能检测试验及混凝土物理性能试验。

⑵钢筋及止水材料性能检验试验、焊接试验;⑶混凝土力学、变形、耐久性能检验试验;⑷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⑸喷射混凝土现场生产性试验;⑹混凝土生产质量控制检验;⑺砌体材料性能检验;⑻灌浆材料性能检验;⑼支护锚杆、注浆材料性能及锚杆拉拨力试验;⑽芯样性能试验及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⑾混凝土补强材料性能试验;⑿填筑材料物理力学性能试验;⒀土石方现场生产性试验及生产质量控制检验;⒁金结及其焊接等方面的检验试验;⒂监理工程师要求作的其他试验检验。

10.2.2 技术标准和规范适用于本工程试验检验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见表10.2-1。

表10.2-1 试验检验技术标准和规范表10.2.3 试验检验工作方案按照招标文件、监理工程师要求的规程规范,健全进场的原材料质量、施工过程质量、以及混凝土制成品质量等各级试验检测系统。

建立工地试验室,配备精干的试验检测技术人员和先进的试验检测设备,并按GB/T19001-2000标准完善质量保证体系、试验检测质量手册,并通过计量认证,确保对本合同工程各个项目进行质量控制检验试验的实施。

10.2.4 试验检验的方式方法10.2.4.1原材料质量检验按照招标文件和相应规程规范的要求,编制现场原材料抽样标准和检测计划,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和检查。

⑴水泥每批进罐的水泥必须有厂家提供的品质检验报告,同时试验室按规定进行取样检测,检测取样以200~400吨同品种、同标号、同厂家的水泥为一个取样单位,一批不足200吨也作为一个取样单位。

检测项目有:水泥强度等级、凝结时间、安定性、标准稠度、细度、比重等。

散装水泥入罐温度实行抽检制度,入罐温度不高于65℃。

水泥满足《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等标准的要求。

⑵砂、石骨料拌和站生产过程中每4h检测1次砂子的含水量,雨天加密检测次数。

砂子的细度模数、石粉含量每班检测1次,并根据细度模数调整配料单的砂率;粗骨料的超逊径、含泥量每班检测1次。

每月按《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所列项目进行1次检测。

⑶外加剂外加剂品质符合《水工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规程》(DL/T5100-1999)、《混凝土外加剂》(GB8076-87)等标准的要求。

外加剂每批产品均有出厂检验报告和合格证,工地使用前进行验收检验。

当贮存时间超过6个月或对其质量有怀疑时进行取样检测,经检验证明合格后方可使用。

外加剂抽检时,掺量≥1%的外加剂以100吨为一批,掺量<1%的外加剂以50吨为一批,掺量<0.01%的外加剂以1~2吨为一批,其检测项目有:还原糖、硫酸钠、PH值、含水量、减水率、泌水率、含气量、凝结时间比、抗压强度比。

外加剂的配制浓度每班至少检测一次,并填写外加剂配制记录。

⑷水拌和与养护混凝土用水的pH值、不溶物、可溶物、氯化物、硫酸盐的含量等指标符合《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63-1989)、《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5144-2001)的要求。

在水源改变或对水质有怀疑时,随时取样进行检验。

⑸金属材料对进场的钢筋等金属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检验并分批进行钢筋机械性能试验。

钢筋品质应满足《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园钢筋》(GB13013-91)、《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96)、《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等标准的要求,每批钢筋均附有产品质量证明书和出厂检验单。

使用前按规定抽取试件作10.2.4.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工艺试验按照招标文件及相应规范要求,拟定混凝土和砂浆(水泥净浆) 配合比试验计划及选用的试验材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并接受监理工程师的监督。

⑴配合比参数试验①根据施工图纸及施工工艺确定各部位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以此测试粗骨料不同组合比例的容重、空隙率,选定最佳组合级配。

②外加剂掺量选择试验:外加剂选用具有减水、缓凝效果的复合型外加剂为主,大坝混凝土所使用的外加剂选用在保证上述作用外,还应具备增强、防裂等功能。

用不同组合型式及其适宜掺量,开展混凝土试验,测试减水率、坍落度、混凝土温度、含气量、容重、泌水率、混凝土凝结时间,评定和易性,成型7d、28d抗压试件。

③各级配最佳砂率、用水量关系试验:对不同级配的混凝土、采用两个以上的水灰比、掺适量的外加剂,取至少3个砂率进行混凝土试验,评定工作性,目测混凝土含砂量,测试混凝土的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成型抗压试件。

④为增强泵送混凝土可泵性,除掺适量的粉煤灰外,砂率宜为38~45%,并根据不同泵送高度选择入泵时坍落度值,通过试验测定坍落度、含气量、压力泌水率比、经时坍落度保留值并成型抗压试件。

⑤水灰比与强度试验:对二、三级配混凝土分别采用取三个水灰比,掺适宜的外加剂与粉煤灰进行7d、14d、28d抗压强度试验,确定不同级配混凝土水灰比与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⑵混凝土性能试验及泵送混凝土工艺试验①待强度值出来后,分析参数试验成果,求出抗压强度与灰水比的回归关系,根据设计和规范技术要求选定各强度等级混凝土配制强度,选择各部位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②调整用水量与砂率,选用各部位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混凝土性能试验,成型7d、28d抗压、抗拉、弹模、抗渗及抗冻试件。

③开展混凝土工艺试验,对不同部位的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坍落度、凝结时间、泌水率、及可泵性进行试验,必要时根据工艺试验成果调整混凝土用水量和砂率。

⑶混凝土现场质量检测与控制①依据招标文件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1992)及相应规范要求,对喷射混凝土、普通混凝土、砂浆、注浆和灌浆材料的生产质量实行跟班检查。

将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成果、现场质量控制计划(包括各类材料和产品取样频次)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实施。

②根据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原材料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按相应部位的施工通知单签发混凝土施工配料单,做到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施工。

③按招标文件、相应规范要求以及经批准的质量控制计划,在原材料堆放场地、拌和机口、浇筑点对原材料、混凝土、砂浆、水泥净浆适时跟班取样检验,成型抗压强度和性能试验试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