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市蓬江区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A卷)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共4题;共12分)1. (3分)选出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A . 震悚(sǒng)荒谬(miù)溃退(kuì)锐不可当(dǎng)B . 要塞(shài)尴尬(gān)惊骇(hài)歼灭(jiān)C . 颠沛(pèi)幽咽(yàn)诘问(jí)差使(chāi)D . 阡陌(qiān)举箸(zhù)寒噤(jìn)仄歪(zè)2. (3分)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他屈折地穿过了悬岩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
B . 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
他消溶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C . 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D .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偿不美丽?3. (3分) (2017七下·临淄期中) 下列各项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今天的广场上人声鼎沸,像逛庙会一样热闹。
B . 在白驹过隙的一瞬间,我已经是一名中学生。
C . 他的这次旅行,就像过山车一样险象迭生。
D . 在建校30周年的校会上,我又见到了那些似曾相识的老师和同学。
4. (3分) (2016八上·深圳期中)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屋里陈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B . 过去在墨西哥和智利,流行性感冒是致命的疾病,此类病例别国也不少。
C . 在适当的阶段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的总结,是陈晨同学取得优异成绩的一条成功经验。
D . 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二、(A卷)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共1题;共12分)5. (12分) (2017七下·南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扶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间:________②不能名其一处也名:________③几欲先走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②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3)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选文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句子属于侧面描写的是()A .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B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C .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D .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4)请用自己的话依次概括文中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三个场面。
第一个场面:________;第二个场面:________;第三个场面:________;三、(A卷)默写(共6分) (共1题;共6分)6. (6分)(2017八上·盐都月考) 名句默写。
(1)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 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3) 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4)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5)杜甫在《望岳》中点明主旨,表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6)王安石的“________,________。
”两句启发我们: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7)《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________,________。
四、(A卷)现代文阅读(共10分) (共1题;共10分)7. (10.0分)(2017·德州) 现代文阅读亭朱千华①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
亭,停也,人所停集也。
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
这是汉代许慎对亭的定义。
说起亭,忽然想起清代扬州笔记作家李斗,他在《扬州画舫录》中说,扬州以园亭胜。
园亭,就是指园林。
当然,扬州的亭也是别具一格的。
以五亭桥最为有名。
五亭桥,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又称莲花桥。
亭与桥结合,形成亭桥。
分为五亭,莲花状,聚集于一桥,亭亭之间连以短廊,形成完整屋面。
清人黄惺庵赞此桥:“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萧。
”②亭虽小,自古以来,在传统园林建筑中,亭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如果园林是一篇文章,那么其中的亭,就是园林的句读,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
一座园林里没亭,就像一篇文章没有句读。
明代袁中郎游香山,觉得“香山,山色轩楹,比碧云殊胜……龙潭水光千顷,荷香十里,长堤迂曲回环,垂杨夹道,大有江南风景”。
但美中有不足,他说:“无亭榭可布几筵耳。
”四周群山郁苍,群木荟蔚,景致殊美。
若有一亭,供三两知已摆点酒菜,喝上几盅,方才快意。
③山水之间,有亭可憩,方能渐入佳境,将山水之美,与人文情趣融为一体。
登山途中,或风景佳处,皆有亭。
流泉自幽涧中或隐或现,曲折而下,激石有声,铿锵如琴。
苏轼说:“唯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亭虽小,在瞬间又被无限放大。
古人作画,亦多置亭,为点缀。
元代画家倪云林,每画山水,则多置空亭,他写下名句:“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
”张宜题倪画《溪亭山色图》,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秒风。
江山无限影,都聚一亭中。
”(节选自《雨打芭蕉落闲庭》,有删改)(1)第①段用大量的文字介绍五亭桥,为什么这样写?(2)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第②段为例具体分析。
(3)以第③段为例,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五、(A卷)作文(60分) (共1题;共60分)8. (60分) (2017九下·深圳月考) 作文色彩,演绎亮丽的阳光,点缀明媚的自然;色彩,装饰美好的生活,扮靓诗意的人生;色彩凝聚温馨的记忆,辉映灿烂的历史……那一抹色彩,让你打开心扉;那一抹色彩,让你驻足流连。
请以“有那样一抹色彩”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不超过900字。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请不要出现真实校名、地名、人名。
如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④不得抄袭,不可套作。
六、(B卷)诗歌鉴赏(共4分) (共1题;共4分)9. (4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以下两题。
夏意(苏舜钦)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窗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别院,即正院旁侧的小院。
(1)此诗以“夏意”为标题,着眼点在“意”,写诗人于炎热盛夏中的一种心境。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境?(2)“时一声”的“流莺”与这种心境是否和谐?为什么?七、(B卷)文言文阅读(共12分) (共1题;共12分)10. (12分) (2017八下·绵阳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根据要求作答。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①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闲,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注释】①与(jǔ):举荐。
(1)对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咸来问讯(询问消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邀请)B . 后遂无问津者(渡口)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C . 处处志之(记住)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陈说,叙说)D . 不独子其子(以……为子)渔人甚异之(对……感到惊异)(2)下面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B . 武陵人捕鱼为业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C .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故人不独亲其亲D . 大道之行也闻之,欣然规往(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可以看出“桃源”中的男人和女人各司其职,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男有分,女有归”。
B . 从“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可以看出“桃源”中社会环境和平安宁,这就是“大同”社会中的“盗窃乱贼而不作”。
C . 从“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或“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D . 甲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八、(B卷)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22分) (共2题;共22分)11. (4分) (2017八下·高港月考) 《水浒传》名著阅读。
(1)《水浒传》的作者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该书描写了北宋徽宗时,以________为首的108名好汉在水泊梁山聚义,替天行道,劫贫济富的豪举。
(2)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 《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生动的人物形象,林冲是一百零八将中的著名英雄,他夜走蜈蚣岭,火并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