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

小学生必读文言文孟子 《学弈》原文与译文原文 译文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弈秋是全国最会下棋的人。

(有人)让弈秋教两个人学习下棋,其中一个人学下棋时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弈秋的教导,可是他心里一直认为天鹅会从头顶飞过,想拿弓箭去射它。

虽然他同前一个人在一起学习,学习的成果却不如前面的人。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刘禹锡 《陋室铭》原文与译文原文 译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之劳形⑧。

南阳⑨诸葛庐,西蜀子云⑩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⑾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这是间简陋的房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罢了。

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与我谈笑的都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佛经。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注释:(1)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2)名:出名(3)灵:灵验(4)惟、馨: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高尚品德。

吾,我。

(5)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6)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7)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素:不加装饰的(8)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这里泛指佛经。

(9)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此处泛指乐器。

乱耳,使听力紊乱。

(10)案牍,劳形: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1)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2)子云:汉代的扬子云(也作“杨子云”)(前53—18)的字。

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3)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全句意为“有何陋语见《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孔子认为,九夷虽然简陋,但是有君子住在那里,就不简陋了。

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

”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遥相呼应。

把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做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与译文原文 译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知州。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旧时的规模,在楼上雕刻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词歌赋。

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我看那岳阳的好景色,全在一座洞庭湖上。

包含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晨湖面上撒满日光,傍晚又是一片昏暗,景象的变化无穷无尽。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的时候,一整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了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游人不能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只听得见老虎的怒吼、猿猴的悲啼。

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的心情,满眼看去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感伤到了极点,悲伤极了。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

树林茂密阴蔽,到处的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

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着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是什么原因呢?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高官就为百姓担忧;不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这样看来是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吾谁与归?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注释:1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现在湖南岳阳。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超过,过了。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通:顺利。

和:和乐。

具:通“俱”,全,皆。

乃:于是。

增:扩大。

制:规模。

属:通“嘱”,嘱托。

作文:写文章。

记:记叙。

2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包含。

吞:吞吐。

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际涯:边。

( 际涯的区别: 际专指陆地边界; 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

晖:日光。

气象:景象。

万千:千变万化。

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备:详尽。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

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

极:尽。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

骚人:诗人。

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会:聚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览:看。

异:不同3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

下文的“至若”同此。

“若夫”近似“像那”,“至若”近似“至于”。

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放晴。

阴:阴冷。

浊:浑浊。

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

曜:光辉岳:高大的山。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潜:隐没。

行:通行。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樯:桅杆。

楫:桨。

倾:倒下。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

薄:迫近。

斯:这。

则:就。

有:产生。

去国怀乡: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去:离开。

国:国都。

忧谗畏讥: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畏:害怕。

谗:说坏话。

讥:批评指责。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感:感慨。

4春和:春风和煦。

景:日光。

波澜不惊: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

集:鸟停息在树上。

锦鳞:美丽的鱼。

芷:一种香草。

汀:小洲。

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野花。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有时。

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一:全。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

这里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璧:圆形的玉。

何极:哪有穷尽。

旷:开阔。

怡:愉快。

宠辱偕忘: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

宠:荣耀。

偕:一起。

临:迎着。

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

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5尝:曾经。

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心:思想感情。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

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

异:不同于。

为:这里指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

以: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居庙堂之高:处在高高的庙堂上,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

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庙:宗庙。

堂:殿堂。

庙堂:指在朝廷。

处江湖之远:处在僻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

是:这样。

然则:既然如此,那么……其必:一定。

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

斯人:这样的人。

谁与归: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欧阳修 《醉翁亭记》原文及译文原文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chán chán),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zhé)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啊。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并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啊。

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的,是醉翁亭啊。

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啊。

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称它的。

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少也总是醉,同时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