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麟解》原文及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本文是韩愈读《春秋》时对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一语有感而发的见解。
据《左传》记载,这一年春,叔孙氏狩猎时,他的车夫捕获了一头怪兽,认为它是不样之物,就赏给了掌管狩猎的小吏。
孔子见到以后,告诉他们这是麟。
联想到周朝的衰败,孔子十分伤感。
他认为,麟是仁义的动物,吉祥的象征,可是没有圣王在位,所以一旦出现就被捕获,可见它生不逢时。
韩愈也联想到中唐政治的腐败,自己虽有才华,却不被朝廷所知,与孔子有同感,所以借题发挥写成本文。
这篇文章虽然只有一百八十八字,却正反立论,曲折反复,寓意深远,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原文】
获麟解
麟之为灵①,昭昭也②。
咏于《诗》③,书于《春秋》④,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⑤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⑥,不恒有于天下⑦。
其为形也不类⑧,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
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
角者吾知其为午,鬣者吾知其为马⑨,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麇、鹿,惟麟也不可知。
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