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连作
4. 减轻连作危害的途径
(1) 品种更换 (2) 通过施肥补充营养元素,维持土壤养分平衡 (3) 土壤消毒 (4) 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除草剂
第1章 绪论
四. 茬 口
第1章 绪论
1. 概念
(1)茬口 指作物在连轮作中给予后作以种种影响的前茬作物及其茬 地的总称。
(2)茬口特性 指栽培某一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是在一定的气候、土 壤条件下栽培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措施对土壤共同 作用的结果。
二.轮作
2.轮作的类型及形式
(1)根据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分 A.换茬轮作 B.草田轮作 C.绿肥轮作 D.禾豆轮作 E.撂荒轮作 F.休闲轮作
第1章 绪论
二.轮作
2.轮作的类型及形式
(2)根据农业主要生态环境划分 A.水旱轮作 B.旱地轮作 C.水田轮作
第1章 绪论
二.轮作
第1章 绪论
3. 轮作与作物布局的关系
(1)作物布局对轮作起制约作用或决定性作用 作物的种类、数量及每种作物相应的农田分布,直接决定 轮作的类型与方式。
(2)作物布局也要考虑轮作与连作的因素
三.连作
1.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1)忌连作作物 A.连作极敏感类型 B.敏感类型 C.忌连作的原因 (2)耐短期连作作物 (3)耐连作作物
第1章 绪论
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一.概念 二.轮作 三.连作 四.茬口
第1章 绪论
一.概念
1. 轮作(Crop Rotation)
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作物的种植 方式
轮作的形式:
单一作物的年间轮作 年内不同复种方式组成的复种轮作
2. 轮作换茬(倒茬)(alternate husbandry )
轮作中,前季作物和后季作物的轮换叫“换茬” 或“倒茬”,可指一年内,也可指年度之间。
第1章 绪论
四. 茬 口
3.不同类型作物茬口特性
(1)抗病与感病作物 (2)富氮作物与富碳作物 (3)密植作物与中耕作物 (4)用地作物与半养地作物 (5) 休闲在轮作中的作用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3.茬口顺序与安排 (1) 把重要作物安排在最好的茬口上 分清主次,好茬口应优先安排粮食作物、经济作物。 (2) 考虑前、后茬作物的病虫草害以及对耕地的用养关系 前作要为后作尽量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在轮作中 应尽量避开相互间有障碍的作物,尤其是相互感病、 虫、草害的作物要避开。 (3) 严格把握茬口的时间衔接关系 要求合理选配作物及其品种,最好能给接茬农耗期留有 一定余地。
四. 茬 口
2.影响茬口特性形成的因素
(1)时间因素
前作收获和后作播种季节的早 晚,是茬口的季节性表现
(2) 生物因素 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土壤微生物 病虫杂草 (3)栽培措施 土壤耕作、施肥、灌溉等对作 物茬口特性的形成发生深刻的 影响。 作物的茬口特性是复杂的,茬的 好坏是有条件的,也是相对的
3.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
一年内或连年在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同一种作物 的种植方式。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复种方式的连 作方式叫复种连作。
第1章 绪论
二.轮作
1.轮作的作用
(1)减轻作物的病虫草害 (2)充分利用地力 (3)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4)合理利用资源
第1章 绪论
三.连作
2.连作引起作物受害的原因
(1)营养物质偏耗 (2)有毒物质积累 (3)土壤物理性状显著恶化 (4)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 (5)土壤微生物种群、土壤酶活性发生变化
第1章 绪论
三.连作
3.连作的主要原因
(1)社会需求所决定 (2)环境所迫 (3)经济效益驱动 (4)商品生产所需
第1章 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