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轮作与连作概述

轮作与连作概述


(3)水田轮作

(一)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三.连作 (二)连作的危害性及减轻连作危害的途径

(一)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1.忌连作作物 (1)连作极敏感类型
植株矮小,发育异常,减产严重,甚至绝收。 包括茄科的马铃薯、烟草、番茄、西红柿;葫芦 科的西瓜、亚麻、甜菜等为典型代表。
这类作物一般收后要隔5~6年方可再种。连年种植,

杀灭土壤病菌、虫卵及草籽。

(4)使用高效低毒农药和除草剂
四.茬口
(一)茬口特性的形成 (二)不同类型作物茬口特 性 (三)茬口顺序与安排
茬口

茬口指作物在连轮作中给予后作以种种影响 的前茬作物及其茬地的总称。茬口特性指栽 培某一作物后的土壤生产性能。是在一定的 气候、土壤条件下栽培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 性及其措施对土壤共同作用的结果。
均匀,土壤疏松,结构良好。深根性 作物和多年生豆科牧草的根系对下层 土壤有明显的疏松作用。水旱轮作有 得于减轻土壤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 和通透性,消除土壤中有毒还原性物 质的积累,对改善稻田封理化性状有 显著效果。
(一)作用
4.合理利用资源
合理的轮作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
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 益,同时对保护生态环境也有相当 重要的作用。
两年一种或一年一种的方式植烟。

(4)商品生产所需
在商品粮、商品棉、蔗生产基地,为完成政府指
令性生产任务,要对这些作物连作。
2.减轻连作危害的途径

(1)品种更换
同一作物不同的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不同,选用高
产抗病适应强的品种。
(2)通过施肥及时补充营养元素,维持土壤 养分平衡。 (3)土壤消毒
( 二 ) 不同类型作物茬口特性 3.密植作物与中耕作物
这类作物在保持水土、改善耕层结构方面的功能差异
悬殊,具有截然不同的茬口特性。 密植作物如麦类、大豆、花生、多年生牧草等覆盖面 积大、时间长、对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结构有良好作 用。中耕作物、如玉米、棉花、高梁等,株行距较大, 地面覆盖度较差,且经常中耕,连年种植会破坏土壤 结构。故在丘陵、山区、坡地农田,应尽量避免连作 中耕作物。

(4)禾豆轮作

(二)类型及形式
一年生豆科作物与禾谷类作物轮换种植。
彩耕种与撩荒相轮换,利用自然植被恢复地力。 是原始轮作形式。
(5)撂荒轮作

(6)休闲轮作

在轮作中有一定比例的全年休闲,利用休闲蓄纳 雨水、熟化土壤、恢复地力。
(二)类型及形式

2.根据农业主要生态环境划分
(1)水旱轮作(paddy──upland rotation)
1.连作引起作物受害的原因 2.减轻连作危害的途径

1.连作引起作物受害的原因 (1)营养物质偏耗
数量和比例相对稳定,而且对其中少数元素有特别的 偏好。连年种植,势必造成某些营养元素的匮乏而引 起减产。
由于作物的吸肥特性决定了作物吸收矿质养分的种类、

(2)有毒物质积累
例如,活根、叶片的分泌物及作物残体分解产生的物

指在同一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水稻和旱 作物的种植方式。作用主要有:(1)改善稻 田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地力和肥效。(2)防 治病虫草害。如绿肥——水稻——水稻油类型及形式
(2)旱地轮作

全部由旱地作物组成的轮作。 在难以进行旱作的水田种植水稻、莲藕、茭 白等水生作物进行轮换。

(二)类型及形式 1.根据轮作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分
(1)换茬轮作

也叫轮种轮作。将不同作物进行轮换种植。 将多年生牧草作物与大田作物进行轮换种植,恢 复和提高土壤肥力。 轮作中有一年生或多年生绿肥作物参加,利用绿 肥恢复地力。
(2)草田轮作(glass land rotation)

(3)绿肥轮作
茬口特性均有影响。例如,立枯病严重的茬地不宜种 棉花和烟草。

3 栽培措施
如施肥、灌溉、秸秆还田量的多寡等均对茬口有影响。

茬口特性对后茬生产的影响是复杂的,具有相对 性。例如,苜蓿茬对许多作物是好茬。但对啤酒 大麦则因种子含氮量高、啤酒品质差。含氮多的 茬口对需氮多的禾本科作物是好茬口,但对烟草 则不是好茬口,原因是含氮多影响烟叶品质。
(三)茬口顺序与安排

茬口顺序安排要求:
(一)分清主次,把好茬口,优先安排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二)考虑前后茬作物对病虫草害及耕地用养关 系的影响,尽量避开相互间有障碍的作物,尤其 是相互感染病、虫、草害的作物。 (三)严格把握茬口的时间衔接,为此,要求合 理选配作物及其品种,最好能给接茬农耗期留有 一定余地。
(一)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2.耐短期连作作物 对连作的反应中等。如甘薯、紫云英、茹 子等,可连作2~3年。 3.耐连作作物 这类作物耐连作的程度高。如水稻、棉花、 甘蔗、玉米、麦类作物,只要农业技术措 施合理,可进行多年连作。例如,英国试 验结果,小麦连作80年,产量依然较稳定。

(二)连作的危害性及减轻连作危害 的途径
( 一 ) 茬口特性的形成 影响茬口特性形成的因素:

1 时间因素
前作收获和后作播种季节的早晚,是茬口的季节性表
现,如前作收获早,有一定的休闲期,有充实的时间 施肥整地,土壤熟化好,可供给养分丰富,对后茬影 响好,反之差。
( 一 ) 茬口特性的形成 2 生物因素
作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土壤微生物、病虫杂草等对
例如,大豆连年种植,孢囊线虫增多,细菌、根瘤菌
减少、土壤磷酸酶、脲酶生物活性下降。
连作的主要原因:

(1)社会需求所决定
如对粮棉油的大量需求不得不进行稻、棉、甘蔗
连作。

(2)环境所迫
某些地区只适宜生产某种作物。
连作的主要原因:

(3)经济效益驱动
例如,烟草虽不耐连作,但经济效益高,故采用

(敏感类型 一)不同作物对连作的反应 (2)
连作则减产幅度仅次于极敏感类型。一般需隔3-
4年才能再种。以禾本科的旱稻;豆科的豌豆、大 豆、蚕豆、菜豆;麻类中的大麻、黄麻;菊科作 物中的向日葵;茄科中的辣椒等为代表。原因是 多为连作病虫害所致。

忌连作的原因:①根际微生物发生变化,病害多; ②根分泌物对作物生长造成危害。
( 二 ) 不同类型作物茬口特性 4.用地作物与半养地作物
用地作物:生长过程中吸收养分多,在田间遗留量少
的作物。如马铃薯、甜菜等块根、块茎类作物。这类 作物通过土壤传播的病害也多,一般忌连作。 半养地作物:虽然不能生物固氮,但落叶、落花、根 系等归还土壤的有机物数量多的作物。如棉花、芝麻、 油菜等作物。
(一)作用 1.减轻作物的病虫草害
轮作可改变农田生态环境和食物链组成,使某些专食
性或寡食性的害虫或某些伴生性或寄生性的杂草失去 生存条件。特别是某些障碍性病害,如大豆紫斑病、 共生褐斑病及棉花枯黄萎病等,即使用最新型的农药 也无济于事,唯有作物轮作才能有效地控制这类病害。 水旱轮作生态条件的改变相当显著。防治病虫草害的 效果尤为显著。在水田阶段能使旱田病虫草害消失或 减少,转为旱田栽培时,可减轻水田期病虫草害。
质如Mn、H2S、有机酸等对作物的根生长产生影响。

1.连作引起作物受害的原因 (3)土壤物理性状显著恶化
明显的例子是,长期推行双季稻连作的情况下,国为
土壤淹水时间长,加上连年水耕,土质变差,影响连 作水稻的产量。

(4)伴生性和寄生性杂草危害加重
如大豆的兔丝子、水田的稗草、鸭舌草等。

(5)土壤微生物种群、土壤酶活性发生变化
第六章 轮作与连作 概述
一.概念 二.轮作的作用及其类型 三.连作 四.茬口

一.概念 轮作(Crop Rotation)指在同一田地上在不同年际之间有 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形式: 单一作物的年间轮作,例如一年一熟区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 年内不同复种方式组成的复种轮作,例如,南方的绿肥——水稻──水 稻 油菜──水稻──水稻 小麦──水稻──水稻三年粮油肥复种轮作。
(二)不同类型作物茬口特性

1.抗病与感病作物
禾本科作物对土壤传染的病虫害抵抗能力较强,
可连作。茄科、豆科、十字花科、胡芦科等作物 易感染土壤病虫害,不宜连作。在轮作中,要坚 持易感病作物和抗病作物相轮换的原则。

2.富氮作物与富碳作物
富氮作物可增加土壤氮素、富碳作物可增加土壤
有机质。前者主要指豆科作物,后者主要指禾谷 类作物。
(一)作用
2.充分利用地力
将营养生态位不同而又具有互补作用的作物合
理轮作,可以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各种作物 的生物学特性不同,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的种类、 数量、时期和利用率也不相同。利用这些作物 不同生长特性,通过轮作,可充分利用土壤养 分,疏松底层土壤。

3.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作物的秸秆、根系和落叶是补充土壤有机质
(一)作用
和养分的重要来源。禾本科作物秸秆量大, 有机碳含量多,豆科作物、油菜等落叶量大, 含氮量高。禾豆轮作,可利用豆科作物的生 物固氮维持土壤的氮素平衡,利用谷类作物 和绿肥牧草残留的茎叶、根系维持和提高土 壤有机质平衡,提高土壤肥力。
(一)作用
密植作物的根系细密、数量多、分布


连作(Continuous Cropping)指在同一田地上连年种植相 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在同一田地上采用同一复种方式的 连作方式叫复种连作。 在轮作中,前季作物和后季作物的轮换叫“换茬”或 “倒茬”;连作中,前后茬作物的接茬叫“重茬”。
二.轮作的作用及 其类型
(一)作用 (二)类型及形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