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阜新市清河门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阜新市清河门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阜新市清河门区九年级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书写 (共2题;共6分)1. (4分)给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jiŏng 然相异② 一chóu莫展③褴褛④瞭望2. (2分) (2017八下·玄武期末) 用行楷书体将划线诗句抄写在田字格中。

山川凝浩气,物华启人文。

二、单选题 (共2题;共4分)3. (2分) (2019七上·右玉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B . 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C . 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 . 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察力度。

4. (2分) (2017九上·鄂州期中)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红色歌曲,唱响鄂州》活动,表达了鄂州人民对红色历史的缅怀,对革命英雄的崇敬。

B . 屈原在诗句:“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中,以美人自比,隐喻楚怀王听信谗言,将他流放到外地,使他的才能没有施展之机,恰似“美人迟暮”。

C . 如果人云亦云,别人说什么,我们就说什么?我们跟学舌的鹦鹉有什么区别呢?D . 中国的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及其投资或控股的公司,几乎掌握了中国人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切。

三、名著导读 (共1题;共3分)5. (3分)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1)下面一段文字节选自《骆驼祥子》,读一读,指出A,B两处的人物是谁。

【A】心里有数儿。

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

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

【B】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

(2)安徒生笔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借着火柴的亮光,看见了温暖的________、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和蔼的________。

四、默写 (共1题;共10分)6. (10分)根据课文默写:(1) __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八则)(2)采菊东篱下,________ 。

(陶渊明《饮酒》)(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

(李白《行路难》)(4)吴楚东南坼,________ 。

(杜甫《登岳阳楼》)(5)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6) ________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7) ________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 ________ ,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9) ________ ,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10) ________ ,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五、综合题 (共1题;共10分)7. (10分) (2017九上·信丰开学考)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A.网络流行语泛滥,很多字被误用。

如“美轮美奂”被写成“美伦美奂”,“精粹”变成“精萃”,“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成为令人目瞪口呆的“偶稀饭你酱紫的银”等。

B.据调查,高达800位的受访者有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更有近50%的人承认“有些字怎么也想不起来了”。

民意中国网和北京益派机构的调查也表明,83%的人曾经“提笔忘字”。

(1)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你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2)学校将开展规范使用汉字的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8分)8. (8分) (2020七下·武城期末)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 . 以荻画地以:用B . 教以书字用书:写C . 使学为诗为:作为D . 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 . 欧阳修聪明过人B . 太夫人教子有方C .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 . 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唯读书是务。

七、诗歌鉴赏 (共1题;共2分)9. (2分) (2017八下·蒙阴月考)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上阕描绘了一个怎样的环境?这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八、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0. (10分) (2017八上·义乌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庄稼乡村程玉宇①乡村是庄稼和乡村植物的产房。

而一年四季的庄稼们,则是乡村粗野的汉子和柔情如水的小媳妇。

②春天,漫山遍野金黄色的油菜花,如一幅油画一般,将小小的乡村人家也装进了画框。

乡村因此而色彩浓烈艳丽,香气四溢,就连乡村人家门前的那条小溪,那一朵朵蹦起跃下的浪花,也奔流着芬芳的气息。

③难怪,我村门前那条瘦弱的小河,便被村人们亲昵地称为“香溪”。

④我想,我家乡的河流是一位野丫头,她虽然粗服乱头,布衣荆衩,但她绝对不会流淌什么脂粉之气。

她春天从油菜花的原野上流过,夏天从农家的瓜果菜园淌过,秋天又沾了一溪的稻花,一溪的荷香。

亦因此,在有月的晚上,在大片大片玉米林叭叭的拔节声中,那条河,那条小溪,便在每一捧流水里,都饱含了乡村原野上五谷杂粮的成熟气味和庄稼的芬芳,不但给整个乡村蕴含了一层朦胧的水汽,也给了乡村女孩儿一股灵秀之气。

⑤初夏时节,麦子成熟了,整个大地原野一片金黄。

在乳汁一般的月色下,微风吹过,如一片波涛滚滚的大海,把我的小小村子,如一只小船一般,淹没在一片纯粹的麦香之中。

而那淡蓝色的远山里,以及小溪流过的白杨树林里,正有一只鸟,如怨妇一般,声声哽咽:我儿种错――!我儿种错――!⑥就在这种鸟的凄厉呼唤声中,庄稼地边涧畔畔上的南瓜花,便在月色里一大朵一大朵悄然开放了。

乡村土瓦房前的三两树杏子也在一夜之间变得麦子一般黄亮,第二天一早,那些握着霜刃走向麦田的乡亲们,便在老梁叔的吆喝声中,吃上麦黄杏了。

⑦原野上的麦子才收割不久,整个乡村世界和田野上,又被一片片绿得发黑的包谷林覆盖。

而村前大河边的那几顷稻田里也一片葱绿,一支才出水不久的小荷上,便站着一只红色的蜻蜓,扇动着薄如蝉翼的翅膀,似坠欲坠又勉强站立的模样,让人顿生怜悯之情。

最是月色荡满河川的夜晚,正万簌俱寂,突然一声蛙鸣如冲天炮一般从水田里弹出。

瞬间,那千只万只蛙们便像听到了冲锋号似的,全都亮开嗓门鼓噪起来。

满世界一片震天动地的蛙声,宏大如乐团,使整个乡村大地和庄稼的原野,都弥漫在一种民间的土地的田园的音乐之中。

⑧庄稼,庄稼,无边无沿的庄稼,而庄稼地当中的乡村人家,则如浩瀚的银河系中闪烁的一颗亮星,那么的耀眼,又那么的大音希声,大美无言。

⑨当一场凉爽的秋风掠过,粮食们便如排着队伍一般,一垛又一垛地从田野上回到村子,且一疙瘩金黄,一疙瘩鲜亮地挂在农家的屋檐下,或架在我们门前的核桃树柿子树的树枝上。

最是那些大豆们,如调皮的孩子似的,老是趁着大人们不注意,便在场院里蹦蹦跳跳的,东藏一颗西躲一颗,逗得三两只花喜鹊总是在庄稼院里一边装模作样地报喜,一边在草丛里,在包谷杆上,在土墙的角落里寻寻觅觅。

这时候,乡村大地一片空白,只有涧畔畔上的柿子树们,举起千只万只红灯笼,守望着空荡荡的庄稼大地。

一场大雪刚刚下过,太阳一出来,那满天满地的原野上,仿佛是突然在一夜之间,便窜出了一片又一片葱绿色的麦苗,一直绿到天涯。

⑩乡村,是庄稼的乡村。

⑪而那重复了又重复的春夏秋冬,又总是在一茬又一茬的庄稼和瓜果蔬菜的轮回中,给乡村换上了一层又一层盛装。

亦因此,庄稼便成了乡村的血液和灵魂,总是要让乡村的后代繁衍生息,总是要让乡村茁壮地成长。

(选自《到庄稼地里转转》,有改动)(1)本文描绘了庄稼乡村的四季图,请你为每幅图配上简短的标题。

春:________;夏:________秋:________;冬:雪野孕绿(2)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写出划线文字的表达效果。

①最是月色荡满河川的夜晚,正万籁俱静,突然一声蛙鸣如冲天炮一般从水田里弹出。

②一场大雪刚刚下过,太阳一出来,那满天满地的原野上,仿佛是突然在一夜之间,便窜出了一片又一片葱绿色的麦苗,绿到天涯。

(3)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大篇幅来写家乡的那条小河?(4)第⑩段写道:“乡村,是庄稼的乡村。

”请阅读全文,探究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11. (8分) (2017九上·山西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这条小鱼在乎!杨彦①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地铁上,瞧见无座的老人孩子很想让座,一看他们不像很疲惫的样子,想想自己一天班上下来也挺累的,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坐着不动;大街上,看见有人带着孩子求助,心有同情,却因疑心这是拐来的孩子,便什么事也没做走开;马路上,听见有人在问路,想插嘴相助,转念一想“何必多此一举”,又若无其事地经过……我们常常瞬间产生善念,但为什么没有更进一步,把善念变成善举?②善念如花,善举似果。

善念之花常开,善举之果却不易结。

心怀善念,是有善端,这就像是水之源、火之星,正是善的基础。

然而,如果徒有善念而不为,也不过停留在“想”的层面,既不能给陷入困境的人以帮助,也不能给社会风气注入正能量,最终难免水源枯竭、火星熄灭。

就此而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有这样一个启人深思的故事。

暴风雨后,海边沙滩的浅水洼里,有许多被卷上岸来的小鱼。

一个小男孩不停地捡起小鱼扔回大海,有人劝他:“孩子,这水洼里有成百上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

”小男孩回答。

“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捡起一条小鱼扔回大海。

以行动为导向,把善念化成善举,涓滴又何尝不能汇成大海?倘若总在“值不值得”“需不需要”的犹豫中延宕,我们往往就错过了让一条小鱼重返大海的机会。

④当然,止步于善念,也有现实的无奈。

前段时间,有朋友在微信群、朋友圈转发消息,呼吁关注一名生活困难的儿童。

然而,当地人得知后去寻找,却发现孩子的情况并非如此。

朋友忙不迭发更正、发说明,浇灭了道德热情,更让人情绪有些沮丧。

的确,不对称的信息、不规范的求助,往往给爱心添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