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教师只是在帮助他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活动,而学生则紧紧围绕自制小地球仪在课堂上通过:成果分享—发现问题—自学自画—互助合作—探究学习—列表总结六个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列表比较法【教学用具】自制地球仪、地球仪、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
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传授新课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
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
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
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教师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教师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教师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
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30°N、30°S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
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
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l)0°纬线──赤道(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师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教师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
(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象)学生活动:在自制地球仪上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教师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
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同学们请看(展示经纬仪并演示),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l.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2.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
教师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
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教师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学生回答)板书:2.经度(1)0°经线──本初子午线;(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巩固练习及作业:教师多媒体展示列表,巩固总结此课并以此为作业。
纬线与经线比较纬度与经度比较【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难点多,因此教学密度比较大。
由于采取了“先学后教、自主学习”的思路,本节课能够充分地放手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自觉主动地探究知识,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同时也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一种全新的体验,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但是由于教学内容偏多,有些重点难点的突破尚未能深入,对于教学理念的贯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应该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还是比较完整的,教学任务也基本完成,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绝大部分学生的自学意识、合作意识、自我归纳总结的能力有了一定提高。
因此,我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大胆尝试,开拓新思路,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地球和地球仪(三课时)》教学设计江西省南昌市孺子亭小学熊华一、课程标准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用事实分别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说明:“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一项,旨在通过该学习内容使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观察地球仪,识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熟练的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
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
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地球形状的证据经纬线、经纬度和划分和特点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2.教学重点东西半球划分与东西经度划分的区别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以观察法为主,比较法、归纳法辅助,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让学生自主观察学习取得应得的知识。
五、教学用具地球仪、雨伞、纸船、手电筒、乒乓球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导入新课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导入〗同学们,地理是关于地球的理论,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地理,学习地理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那么学习地理应该从哪里开始呢?(学生:地球)当然是地球。
〖板书〗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引导〗晴空万里,我们能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十五的夜晚,我们能看到月亮像一个明亮的银盘;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个什么形状的呢?【学生回答】球形(球体)(学生也有可能回答圆形,教师需要及时纠正,可以让学生列举圆形的物品和球形的物品,然后教师再进行比较)〖引导〗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地球表面,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那么我们的前人是怎样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呢?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二页,读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板书〗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球体〖提问〗读图,我国古代为什么会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盘”的说法?【学生回答】〖引导〗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产生了疑问,很多现象说明大地并不像直觉中那样平坦,那当时的人们又有了怎样的新认识呢?请同学们读图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