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祭十二郎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祭十二郎文(优质课比赛一等奖)
快读陈事
1、这篇文章把沉痛悼念十二郎之情和琐碎的家事诉说交织在一 起,有现在的事,有往昔的事,有未来的事,有猜想中的事。 这些事随着作者听到十二郎去世的噩耗,一起纷至沓来。请自 助朗读文本,找找作者脑海里都浮现出哪些事?
精读悟情
2、这些纷至沓来的家事和悲情,哪一处最能触动你的内心?请 细细品读触动你的言语,谈谈你体悟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联系生活
4、作者说:“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作者真“无意 于人世”了吗?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死:是在痛苦中一了白了, 还是在悲痛后勇敢面对?
梁衡在《读韩愈》中曾提到:“人生的逆境大约可分四种。 一曰生活之苦,饥寒交迫;二曰心境之苦,怀才不遇;三曰事业 受阻,功败垂成;四曰存亡之危,身处绝境。”韩愈,无论是面 对丧亲之痛,还是事业受挫,无论是儿女长成没有希望,抑或是 被诬受贬,他都会“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勇敢面对, 为信仰而行,拆骨成诗,尽力去为。
人生难免遭遇苦难,我们唯有学会面对,方能笑对人生。 悼念和祭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的延续,为了更加积极地 面对生活,减少遗憾。
独身一人扛起光耀门楣的重担,那是普通人所不堪承受之重啊! 他猛然意识到从前为追求功名而把亲人扔下的做法错了,而且这个错 随着十二郎的去世永远没有补救的机会。 如母的长嫂去世时,却不能为她送终,此为“不孝”;对情同手足的 十二郎,“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可谓“不慈”。不慈不孝, 却汲汲于功名利禄,哪里能体现相依为命之情谊? 官宦的家世与后来家境的败落,兄长的早逝与幼年的窘迫,使他一生 对官职的渴求和对个人地位的重视程度超于一般文人。原来,韩愈追求的 不是一个人的仕途,更是一家人的期待! 总以为年纪尚轻,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 长,相信自己必有功成名就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但总是“树欲静而 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这,对我们平常人来说,是告诫,是劝慰, 但对于韩愈,却是不能言说之痛。与十二郎不得相守,对韩愈来说,遗恨 至极,但又别无选择。
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又不同于韩愈本人 撰写的其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碑志。那 些都是应约而写,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为 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 《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的《芙蓉女儿诔 (lěi)》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文字。
预习检测
闻汝丧(sàng) 及长(zhǎng) 不省(xǐng) 所怙(hù) 兄殁(mò)南方 省(xǐng)坟墓 归取其孥(nú)
丞相薨(hōng) 佐戎(róng)徐州 汝遽(jù)去 万乘(shèng)之公 相殒(yǔn)其生 窆(biǎn)不临其穴 尚飨(xiǎng)
预习检测
1、衔哀致诚 2、不省所怙 3、止一岁 4、汝遽去吾 5、辍汝而就 6、抱无涯之戚 7、其信邪 8、不克蒙其泽 9、其几何离
10、冀其成立 11、得软脚病 12、别有疾 13、吊汝之孤 14、遂取以来 15、窆不临其穴 16、其又何尤 17、曷其有极 18、幸其成 19、长吾女与汝女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 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意为 文,而文无不工。”
———《古文观止》
“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 不友。”
——— 苏轼
文体
祭文(悼词)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 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 情;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贡献; 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 者的品质精神。
未知其言之悲 其后四年 其能久存乎 死而有之,其几何离 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其又何尤 其信然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其无知,悲不几时 其然乎,其不然乎
预习检测
1、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2、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3、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将成家而致汝。 4、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 5、吾不可去,汝不肯来,恐旦暮死,而汝抱无涯之戚也。 6、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 7、生不能相养于共居,殁不能抚汝以尽哀。敛不凭其棺,窆不 临其穴。 8、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 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祝之夕,有暴风雨起于湫中。尽数日湫水 尽涸,西徙于旧湫西六十里。
——唐·刘恂《岭表录异》
祝之夕,暴风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起谿中,数日水尽涸, 西徙六十里,自是潮无鱷鱼患。
——新唐书·韩愈传》
文起八代之衰, 而道济天下之溺, 忠犯人主之怒, 而勇夺三军之帅。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祭文中的千古绝调。”
目录
——茅坤
合作探究
3、一片悲痛的句子之中,有很多人以为最悲凉的,莫过于“死 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请小组讨论后,在班上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比共同死去更加痛苦的事情,就是不能再去思念。 董卿说:“想念,让朱砂变长了,让不及的人变近了,让我 们最终明白,想念是拥有的另一种形式。” 她不在了,一半的记忆也已不在;如果我不在了,那么所有 的记忆也将不在了。在悲伤与虚无之间我选择悲伤。——《野棕 榈》 面对逝者,最好的方式不是忘却,而是把他保留在记忆中, 保留那分美好。
周国平在《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中写他那只活了十 八个月就离世的女儿时曾这样感叹:“你让我做了一回父亲,太 短暂了,我刚刚上瘾,你就要走了。你只让我做了片刻的父亲。 可是,你在我身上唤醒的海洋一般深广的父爱将永远存在。” 周国平写这本书的目的,不仅是想劝慰自己,同时也告诫读者, 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就像韩愈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