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济学]运输经济分析教案

[经济学]运输经济分析教案

运输经济分析
——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衡量
第二节 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
一、运输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运用第一节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们来进行实证分析。

以2002年我国投入产出表为依据,来具体分析我国交通运输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直接效果、波及效果以及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

首先根据表10-2,利用公式 ,求出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列为
表10-3,利用公式 ,求出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列为表10-4。

/ij ij j a x X =1n
ij ij ik kj k b a a b ==+∑
根据以上结果,可以计算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如下: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增值系数向量Z

因此可得各部门国内生产总值增值系数向量Z ,即:
2、计算交通运输业的直接效果d e
(1)概念:交通运输业的直接效果是指交通运输业本身单位产值所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

(2)计算公式:d e =z j △X
123
(,,)T
n Z z z z z =/j j j z g X =0.5682,0.2920,0.2298,0.6431,0.4920,0.5209T Z =()
000(0.5682,0.2920,0.2298,0.6431,0.4920,0.5209)0.6431
100e d ⎤
⎡⎥⎢⎥⎢⎥
⎢=⨯=⎥⎢⎥⎢⎥⎢⎥⎢⎥⎣⎦
3、计算交通运输业的波及效果j e (1)交通运输业的后向波及效果b e :

1概念:交通运输业的后向波及效果是指由交通运输部门与其他生产部门的后向波 及效果所间接创造的GDP 值。

○2计算公式:
(2)交通运输业的前向波及效果f e :

1概念:交通运输业的前向波及效果是指交通运输与那些以交通运输为其中间投入的生产部门间的前向联系所间接创造的GDP 值。


2计算公式:
其中△X ’为运输业前向联系导致的各部门产值增值。

要想求出f e ,首先要求出△X ’。

各部门j 需要的运输产值u j 为:
各部门得到交通运输产值的一部分增加值之后,就可以扩大生产,增加产值。

这时 部门j 所能增加的产值为:
则各部门产值增值相应为:
因此,交通运输业的前向波及效果应为:
(3)交通运输业的消费波及效果c e :

1概念:交通运输业的消费波及效果是指上述三项效果,由于消费的作用而引起的各生产部门所创造的GDP 值。

○2计算公式: 要想求出c e ,首先要求出消费系数c :
1
1.17540.64310.5323T T e b Z I A X Z X -=-∆-∆=-=()'
1
X A I Z f T e ∆-=-)(⎩⎨
⎧≠=-∆==),,()(
i j n 21j )/(i j 0 ii i ij j x X X x u ⎩⎨
⎧=≠=∆)(
)(000/'j ij ij j a aij a u X T
X )
,,,,,(2685.48717.101678.25157.122021.2'=∆6730.22'1
=∆-=-X A I Z f T e )(T u ),,,,,(计算可以得出:1126.00515.000983.04062.00474.0=∴c c f b d c e e e e -⋅
⋅++=11)(5883.02==∑∑j
j
i i g y c
据此,可以得出:
因此,交通运输业的波及效果为:j e =b e +f e +c e =57.2842
4、计算交通运输业单位产值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g e
通过以上结果表明:我国交通运输业(包括邮电业)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值能直 接和间接创造GDP57.9273个单位,其中直接贡献为0.6431个单位,波及效果57.2848个单位。

5、交通运输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
第i 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G ei :
运用上述模型,利用公式可以同样求出国民经济其它各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 贡献,如表10-5所示。

第i 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λi :
由表10-5和上述计算公式可以进一步求出交通运输业(包括邮电)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占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的比重,即交通运输业(包括邮电)对国内生产总值的的贡献度λ4。

同理可求其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度,见表10-6。

0789
.345883
.011
5883.06730.225323.06431.0=-⨯
⨯++=)(e c 部门产值)
为(i P P g G i i ei ei ⨯=∑==6
1
/i ei
ei i G G λ9273.57=+++=e e e e e f c b d g
6、结论
(1)优点:○
1便于人们对交通运输业有一个总体认识,加深人们对交通运输业重要 性的认识,从而加大对交通运输业的支持力度。


2较好解决了交通运输业经济影响的定量化问题,使其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可比性增强了,被广泛采用。

(2)缺点:○1该方法通过运输业与其他行业间的关系来研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但
是其他行业自身也特别强调其重要性,从而在各自计算时有可能出现交叉和重复计算。


2此投入产出表并不是专为运输业设计的,因而需进行大量归纳和分类工作,而且国家根本就不进行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或者较长时间才编制一次,这就使运输业经济贡献的衡量有较大的困难。

二、运输业对劳动就业的贡献
根据2002年投入产出表,可得出相应的逆阵系数表B ,来分析我国运输业对劳动就 业的贡献,见表10-7。

1、计算交通运输业对劳动就业的贡献:
运输业就业系数(2000年)=2029万人/7333.4亿元 =2766.8(人/亿元) 运输业就业系数(2002年)=2084万人/9393.4亿元 =2218.6(人/亿元) 综合就业系数(2000年)=
=2.3687×2766.8=6553.7(人)≈0.66(万人) 综合就业系数(2002年)=
=2.3687×2218.6=5255.2(人)≈0.53(万人)
运输就业系数⨯∑=6
1
4i i B 运输就业系数⨯∑=6
1
4i i B
2、结论:
由此可见,我国运输业2000年每增加1亿元的产值,就能提供大约0.66万人的就业机会,2002年每增加一亿元产值,就能提供大约0.53万人的就业机会。

这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业的就业系数呈下降趋势,这是由于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导致的
三、交通运输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地位:(1)运输是再生产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和社会生产力的组成部分。

(2)运输保证了社会产品的提供并创造了国民收入。

(3)运输确保了社会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秩序。

(4)运输占用、耗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

2、作用:(1)促进工农业生产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2)推动了生产力的合理布局,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

(3)沟通了国家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方面的交流。

(4)扩大了对外贸易,密切了同世界各国的联系。

(5)增强了国家的国防实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