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通用版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讲义(共206页 附答案)

最新通用版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讲义(共206页 附答案)

最新通用版高考化学专题复习讲义(共206页)目录——化学实验综合题——反应原理综合题——工艺流程综合题——有机化学基础(选修⑤)——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③)5个解答题之——化学实验综合题1.(2018全国卷Ⅱ)水中的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某课外小组采用碘量法测定学校周边河水中的溶解氧。

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Ⅰ.取样、氧的固定用溶解氧瓶采集水样。

记录大气压及水体温度。

将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含有KI)混合,反应生成MnO(OH)2,实现氧的固定。

Ⅱ.酸化、滴定将固氧后的水样酸化,MnO(OH)2被I-还原为Mn2+,在暗处静置5 min,然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生成的I2(2S2O2-3+I2===2I-+S4O2-6)。

回答下列问题:(1)取水样时应尽量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氧的固定”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2S2O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

配制该溶液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试剂瓶和________;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其目的是杀菌、除________及二氧化碳。

(4)取100.00 mL水样经固氧、酸化后,用a mol·L-1 Na2S2O3溶液滴定,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终点现象为________;若消耗Na 2S 2O 3溶液的体积为b mL ,则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________ mg·L -1。

(5)上述滴定完成时,若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_______(填“高”或“低”)。

解析:(1)取水样时避免扰动水体表面,这样能保证所取水样中溶解氧量与水体中实际溶解氧量基本相同,以减小实验误差。

(2)根据水样与Mn(OH)2碱性悬浊液反应生成MnO(OH)2,可写出固氧的反应为O 2+2Mn(OH)2===2MnO(OH)2。

(3)由于Na 2S 2O 3溶液不稳定,使用前需标定,配制该溶液时无需用容量瓶,只需粗略配制,故配制Na 2S 2O 3溶液时,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量筒;所用蒸馏水必须经过煮沸、冷却后才能使用,这样能除去水中溶解的氧气和CO 2,且能杀菌。

(4)根据Ⅱ可知MnO(OH)2能将水样中的I -氧化为I 2,滴定过程中用淀粉溶液作指示剂,在滴定终点前I 2遇淀粉变蓝,达到滴定终点时,I 2完全被消耗,溶液蓝色刚好褪去。

根据关系式O 2~2MnO(OH)2~2I 2~4Na 2S 2O 3,结合消耗n (Na 2S 2O 3)=a mol·L -1×b ×10-3 L =ab ×10-3 mol ,可求出100.00 mL 水样中溶解氧的质量为14ab ×10-3 mol ×32 g·mol -1=8ab ×10-3 g =8ab mg ,则该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为8abmg÷0.100 00 L =80ab mg·L -1。

(5)滴定完成时,滴定管尖嘴处留有气泡,会导致读取的Na 2S 2O 3标准液体积偏小,根据关系式O 2~4Na 2S 2O 3,可知测定的溶解氧的含量偏低。

答案:(1)使测定值与水体中的实际值保持一致,避免产生误差 (2)O 2+2Mn(OH)2===2MnO(OH)2 (3)量筒 氧气 (4)蓝色刚好褪去 80ab (5)低2.(2018全国卷Ⅱ)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 2+、Fe 3+的性质。

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取一定量氯化铁、氯化亚铁固体,均配制成0.1 mol·L-1的溶液。

在FeCl 2溶液中需加入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组同学取2 mL FeCl 2溶液,加入几滴氯水,再加入1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Cl 2可将Fe 2+氧化。

FeCl 2溶液与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3)乙组同学认为甲组的实验不够严谨,该组同学在2 mL FeCl 2溶液中先加入0.5 mL 煤油,再于液面下依次加入几滴氯水和1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煤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丙组同学取10 mL 0.1 mol·L -1 KI 溶液,加入6 mL 0.1 mol·L -1 FeCl 3溶液混合。

分别取2 mL 此溶液于3支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①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 mL CCl 4充分振荡、静置,CCl 4层显紫色;②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K 3[Fe(CN)6]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③第三支试管中加入1滴KSCN 溶液,溶液变红。

实验②检验的离子是________(填离子符号);实验①和③说明:在I -过量的情况下,溶液中仍含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由此可以证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________。

(5)丁组同学向盛有H 2O 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几滴酸化的FeCl 2溶液,溶液变成棕黄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有气泡出现,并放热,随后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

解析:(1)Fe 2+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O 2氧化为Fe 3+,在FeCl 2溶液中加入少量铁屑,可防止Fe 2+被氧化。

(2)Fe 2+被氧化为Fe 3+,Cl 2被还原为Cl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 2++Cl 2===2Fe 3++2Cl -。

(3)O 2难溶于煤油,加入煤油能隔绝空气,排除O 2对实验的影响。

(4)KI 溶液与FeCl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I -+2Fe 3+===I 2+2Fe 2+。

K 3[Fe(CN)6]是检验Fe 2+的试剂。

实验③溶液变红,说明溶液中仍存在Fe 3+,由此可说明该氧化还原反应为可逆反应。

(5)酸化的FeCl 2溶液与H 2O 2反应,Fe 2+被氧化为Fe 3+,H 2O 2被还原为H 2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 2O 2+2Fe 2++2H +===2Fe 3++2H 2O 。

Fe 3+对H 2O 2的分解起催化作用,当反应一段时间后,会发生反应:2H 2O 2=====Fe 3+2H 2O +O 2↑,故溶液中产生气泡。

由于H 2O 2分解反应放热,促使Fe 3++3H 2O??Fe(OH)3+3H +平衡右移,最终出现Fe(OH)3红褐色沉淀。

答案:(1)防止Fe 2+被氧化(2)2Fe 2++Cl 2===2Fe 3++2Cl -(3)隔绝空气(排除氧气对实验的影响) (4)Fe 2+Fe 3+可逆反应(5)2Fe 2++H 2O 2+2H +===2Fe 3++2H 2OFe 3+催化H 2O 2分解产生O 2 H 2O 2分解反应放热,促进Fe 3+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3.(2018全国卷Ⅲ)过氧化钙微溶于水,溶于酸,可用作分析试剂、医用防腐剂、消毒剂。

以下是一种制备过氧化钙的实验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一)碳酸钙的制备(1)步骤①加入氨水的目的是________。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________。

(2)右图是某学生的过滤操作示意图,其操作不规范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 .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 b .玻璃棒用作引流c .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d .滤纸边缘高出漏斗e .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二)过氧化钙的制备 CaCO 3――→稀盐酸、煮沸、过滤②滤液――→氨水和双氧水冰浴③ ――→过滤白色结晶 (3)步骤②的具体操作为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此时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将溶液煮沸,趁热过滤。

将溶液煮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需要在冰浴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将过滤得到的白色结晶依次使用蒸馏水、乙醇洗涤,使用乙醇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制备过氧化钙的另一种方法是:将石灰石煅烧后,直接加入双氧水反应,过滤后可得到过氧化钙产品。

该工艺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品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石灰石中含少量铁的氧化物,加入盐酸后生成CaCl 2及铁的氯化物,加入双氧水可将Fe 2+氧化成Fe 3+,加入氨水的目的是中和剩余盐酸,调节溶液的pH ,使Fe 3+转化为Fe(OH)3沉淀,再通过过滤除去杂质。

小火煮沸的作用是使沉淀颗粒长大,有利于过滤分离。

(2)过滤操作中要求“一贴、二低、三靠”,图中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壁,a 错误;过滤时,玻璃棒用作引流,b 正确;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壁,防止存在气泡,c 正确;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d 错误;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容易使滤纸破损,e 错误。

(3)步骤②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溶液中尚存有少量固体,该固体为CaCO 3,溶液中含有CaCl 2,由于溶解了生成的CO 2,溶液呈弱酸性。

将溶液煮沸,可排出溶解的CO 2,防止与后续加入的氨水及生成的CaO 2反应。

(4)滤液中含有CaCl 2,加入氨水和双氧水在冰浴条件下反应,经过滤得到白色晶体(CaO 2),结合元素守恒推知步骤③中反应还生成NH4Cl和H2O,化学方程式为CaCl2+2NH3·H2O+H2O2+6H2O===CaO2·8H2O↓+2NH4Cl或CaCl2+2NH3·H2O+H2O2===CaO2↓+2NH4Cl+2H2O。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