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肠:原肠作用中植物极板向内弯曲、内陷,当深及囊胚腔1/4到1/2时,内陷停止,此时陷入的部分称为原肠。
原肠作用(gastrulation)是胚胎细胞剧烈的、高速有序的运动过程,通过细胞运动实现囊胚细胞的重新组合。
原肠形成期间,囊胚细胞彼此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动,重新占有新的位置,并形成由三胚层细胞构成的胚胎结构。
2.原肠作用的细胞迁移的主要方式?答:外包,内陷,内卷,分层,内移,集中延伸。
3.瓶状细胞是怎样形成的?其作用是什么?答:爪蟾胚胎未来背侧即赤道下方向“灰色新月区”发生原肠作用,在“灰色新月区”形成背唇,而凹陷的小孔为胚孔,胚孔处的细胞顶端部位剧烈收缩,而基底部位扩张,变为瓶状。
作用:与胚胎外表面相通4.初级神经胚形成和次级神经胚形成?答:初级神经胚形成:由脊索中胚层诱导上面覆盖的外胚层细胞分裂,内陷并与表皮质脱离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初级神经胚形成的过程可以分为彼此独立但在时空上又相互重叠的5个时期:(1)、神经板(neural plate)形成(2)、神经底板(neural floor plate)形成(3)、神经板的整形(shaping)(4)、神经板弯曲成神经沟(neural groove)(5)、神经沟闭合形成神经管(neural tube)次级神经胚形成:外胚层细胞下陷进入胚胎形成实心细胞索,接着在细胞索中心产生空洞形成中空的神经管。
5.什么叫神经板,神经褶,神经沟?答:神经板:外胚层中线处细胞形状发生改变,细胞纵向变长加厚,形成神经板。
神经褶:神经板形成后不久,边缘加厚,并向上翘起形成神经褶。
神经沟:神经褶形成后在神经板中央出现的U型沟。
6.无脑畸形和脊髓裂?与哪些基因有关,如何避免?答:无脑畸形和脊髓裂均为人类胚胎的神经管闭合缺陷症。
人的后端神经管区域在27天时如不能合拢,则产生脊髓裂;若前端神经管区域不能合成,则胚儿前脑发育被停止,产生致死的无脑畸形。
它们与pax3、sonic hedghog和openbrain等基因有关。
约50%神经管缺陷可由孕妇补充叶酸加以避免。
7.突触的形成?答:突触的形成:当神经元的生长锥抵达靶位,将在二者间形成特化的连接,即神经突触。
8.神经嵴细胞的发生部位,特点,分化命运?答:神经嵴细胞:发生部位——神经管闭合处的神经管细胞和神经管相接的外表层细胞,它的间质细胞化而成具有迁移性。
分化命运:因发生的部位和迁移目的地不同而不同,可分化为感员,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肾上腺髓质细胞,表皮中的色素细胞,头骨软骨和结缔组织等9.中胚层的分区及其发育命运?答:中胚层的分区:一、背面中央的脊索中胚层。
形成脊索;二、背部体节中胚层。
形成体节和神经管两侧的中胚层细胞,并产生背部结缔组织;三、居间中胚层,形成泌尿系统和生殖管道;四、离脊索较远的侧板中胚层,形成心脏,血管,循环系统的血细胞、体腔衬里、除肌肉外四肢所有中胚层成分以及胚胎外膜。
五、头部间质(head mesenchyme)形成面部结缔组织和肌肉。
10.脊索的形成,发育命运和功能?答:脊索的形成:由原结部的头突产生,当上胚管中的预定中胚层细胞通过原沟迁移至内胚层之上形成中胚层时,兴突部的细胞迅速增殖,胚体纵轴生长延伸形成“脊索”。
脊索发育命运:在生骨节形成之后,大的数脊索细胞将退化,死亡,而位于椎骨之间的脊索的脊索细胞的形成椎间盘组织。
脊索的功能:它是低等脊索动物的终身支持器官,在高等哺乳动物脊索是一个临时性结构具有诱导脊部神经管形成和为早期胚胎提供完整的体轴的作用。
11.什么叫体节,功能及其发育命运?答:体节:当原条退化,神经褶开始向胚胎中央合拢时,轴旁中胚层被分隔成一团团细胞块,即为体节。
体节的功能和发育命运:体节是胚胎的临时结构,在脊椎动物胚胎分节模式的形成中极为重要,如体节能决定神经嵴细胞和脊神经轴突的迁移途径,体节细胞能形成脊椎、肋骨、背部皮肤真皮、背部骨骼肌以及体壁与四肢骨骼肌。
脊椎动物体节形成的特点?答:第一对体节在胚胎前端形成,后面新的体节从吻端轴旁中胚层开始,按一定间隔有规律地形成。
12.体节细胞的分化及其机制?答:分化:体节开始形成时每个细胞能发育成体节任何衍生结构,但体节完全形成后其中的细胞只分化为某一类型的细胞。
体节腹中部细胞经分裂失去上皮细胞特征,变成间充质细胞,它们构成生骨节,形成脊椎软骨细胞,最终发育成中轴骨骼。
体节侧面细胞分散后形成四肢和体壁肌肉的前体细胞。
生骨节、体壁和四肢肌肉前体细胞从体节迁移出后,最近神经管的体节细胞向腹面迁移,余下的体节细胞形成生皮肌节。
其背面为生皮节,将来形成真皮,而生皮肌节内侧层细胞将来形成椎骨肌肉。
体节细胞分化机制:体节细胞的分化受周围组织分泌的诱导因子影响……13.肾脏的发育?答:肾脏的发育:羊膜动物的后肾是由输尿管芽和生后肾间质这两个来自中胚层的组织相互作用和互惠诱导形成的。
14.心脏细胞的分化?心脏如何形成?答:心脏细胞的分化:鸟类和哺乳类的预定心脏细胞形成一个双层壁的管状结构,内层为心内膜,外层为心肌外膜,前者将来形成心脏内表皮,后者形成可以搏动的心脏肌肉层,为机体终生泵血。
心脏的形成:脊椎动物的心脏由脏壁中胚层与临近组织相互作用发育而成。
心脏形成细胞先迁移到腹中线位置,融合成一个由能收缩的肌细胞构成的管状结构。
然后这一管状心脏扭曲,形成具有单个心房和单个心室的S形结构。
S形心脏继续发育,心房细胞以比心室细胞更快的速度增殖,使心室出现层状结构,同时隔膜把心腔隔开,形成瓣膜。
15.血管形成的两个过程?答:一、由血岛形成血管;二、血管的出芽生长。
16.内胚层的分化情况?答:胚胎内胚层构建体内消化管和呼吸道两根管道的内表皮。
消化管贯穿身体全长,肝、胆囊和胰腺都由消化管突出形成,呼吸道也由消化管向外生长形成,它最后分叉形成肺。
咽是消化管和呼吸道在胚胎前端区域共有的一个腔室。
咽向外突起形成的上皮外囊产生扁桃体、甲状腺、胸腺和甲状旁腺。
17.胚胎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原基即神经管的作用称为神经胚形成(neurulation),正在进行神经管形成的胚胎称为神经胚(neurula)。
18.胚胎诱导(embryonic induction):诱导细胞和反应细胞间相互作用引起反应细胞发育途径变化。
没有诱导作用,反应细胞将发育为一种细胞;在诱导作用下它们将变为另一种。
19.下胚层一旦形成以后,上胚层和下胚层的深层细胞都会向将来发育成胚胎背部的一侧插入,形成一个加厚的区域,称为胚盾(embryonic shield)。
20.两栖类原肠作用总结:1. 边缘区瓶状细胞在准确的时间和位置内陷。
2. 边缘区细胞通过胚唇进行内卷形成原肠。
3. 内卷的中胚层细胞沿胚孔顶壁内表面迁移。
4. 预定脊索中胚层在胚胎背部集中延伸5. 预定外胚层细胞通过细胞分裂和数层细胞合并为单层细胞而向植物极下包。
21.两栖类的灰色新月精子入卵后,皮层向精子进入的方向旋转大约30º,在动物极皮层含大量色素而内层含有少量色素的物种中,这一胞质不同层次的相对运动形成了一个在精子进入点对面的新月形的灰色区域,称为灰色新月。
22.原条的形成鸟类的原条(primitive streak)首先见于胚胎的后端上胚层细胞的加厚处。
这种加厚是来自上胚层的中胚层细胞内移进入囊胚腔以及来自上胚层后端两侧细胞向中央迁移所致。
随着加厚部分不断变窄,它不断向前运动,并收缩形成清晰的原条。
原条延伸至明区长度60%至70%处,成为胚胎前后轴的标志。
伴随着细胞集中形成原条,在原条中出现一凹陷,成为原沟(primitive groove)。
在原条的前端是一个细胞加厚区叫原节(primitive knot)或亨氏节(Hensen’s node)。
亨氏节的中央有一个烟囱状的凹陷,叫原窝(primitive pit)。
细胞可以通过原窝进入囊胚腔。
亨氏节在功能上相当于两栖类胚孔的背唇。
23.通过原条的细胞的迁移:内胚层和中胚层的形成最早通过原条迁移的细胞是预定发育成前肠的细胞,这一点与两栖类相似。
下胚层细胞构成的区域即生殖新月不形成任何胚胎本身结构,但含有生殖细胞前体,以后通过血管迁移到生殖腺中。
通过亨氏节进入囊胚的细胞也向前迁移,保持在内胚层和上胚层之间,将来形成头部中胚层和脊索中胚层细胞。
随后在中胚层细胞继续内移的同时,原条开始回缩,使大致位于明区中央的亨氏节向后推移。
在原条回缩的痕迹上出现了胚胎背轴和头突。
随着亨氏节继续回缩,脊索后端部分开始形成。
最终亨氏节回缩到最后端区域,将来形成肛门。
至此,上胚层完全由预定外胚层构成。
尽管中胚层细胞还要继续向内迁移很长时间,但大部分预定内胚层细胞已进入胚胎内部。
24.下胚层一旦形成以后,上胚层和下胚层的深层细胞都会向将来发育成胚胎背部的一侧插入,形成一个加厚的区域,称为胚盾(embryonic shield)。
25.早期原肠内陷初级间质细胞在囊胚腔内迁移的过程中,仍然留在植物极板上的细胞移动填补由初级间质细胞内移而形成的空隙,植物极板进一步变扁平。
之后,植物极板向内弯曲,内陷。
当植物极板内陷深及囊胚腔的1/4~1/2时,内陷突然停止。
所陷入的部分称为原肠(archenteron or primitive gut),而原肠在植物极的开口称为胚孔(blastopore)。
beichun第十章胚胎诱导1、胚胎诱导?诱导者?反应组织?答:胚胎诱导:在有机体的发育过程中,一个区域的组织与另一个区域的组织相互作用,引起后一个组织分化方向上的变化的过程。
诱导者:在胚胎诱导相互作用的两种组织中,产生影响并引起另一种细胞或组织分化方向变化的这部分细胞或组织。
反应组织:接受影响并改变分化方向的细胞或组织2、感受性?初级感受性?次级感受性?答:感受性:把反应组织以一种特异方式对诱导刺激起反应的能力初级感受性:尚未决定的外胚层所具有的感受性次级感受性:已经决定了的组织对刺激的感受性3、感受性的特性?答:感受性的特性:a时间特异性b区域特异性c种间特异性d 受遗传控制(?作用手段种间相似性) 4、自动神经化和自动中胚层化?答:自动神经化是没有诱导组织或不具诱导活性化学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外胚层外植块出现神经化的现象。
自动中胚层化:在没有诱导组织或不具有诱导活性物质存在的情况下,外胚层外植块出现中胚层的现象(使用化学物质抑制其神经化倾向后才能表现出来) 5、异源诱导者?答:异源诱导者:能诱导原肠胚外胚层形成一定的结构,并具有区域性诱导效应的组织。
6、次级诱导和三级诱导?答:次级诱导:通过一种组织与另一种组织的相互作用,特异地指定它的命运三级诱导:次级诱导的产物作为诱导者,通过与相邻组织作用指定它的命运7、初级胚胎诱导的四个阶段?答:3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卵裂期,为中胚层的形成和分区;第二阶段是脊索中胚层诱导背部外胚层转变为神经系统的神经诱导;第三阶段是中央神经系统的区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