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科举制度

关于科举制度

关于科举制度
封建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到了明、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它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考试。

院试由县、府、省主持,及格者称生员,即秀才。

乡试三年考一次,一般在秋季举行,又称“秋闱”。

由皇帝派官主持,只有秀才可参加,及格者为举人。

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二月举行,又称“春闱”。

由礼部主持,及格者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殿试由皇帝在官中大殿亲自主持,分三甲出榜,中者统称进士,第一名为状元。

科举的内容,明朝以后主要是八股文,以《四书》《五经》中某个文句为题作文,文章有固定的格式,重复发挥孔孟之道,不允许阐述自己的见解和联系实际。

这种考试制度严重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而且只有走科举道路才能获得功名利禄,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很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