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荒漠化及其防治
节流 推广省柴灶
薪炭林
沼气池
风力发电
太阳能
(5)控制人口增长
利
控制人口增长
建立人口、
于 防
资源、环境
治
协调发展的生
2、两条原则:维护生态平衡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一个重点: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风 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选育梭梭、柠条、 沙拐枣等优良固沙植物进行人工补种
4.具体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
免土壤盐渍化
过度开垦
10% 过度农垦
过度樵采 32%
水资源利用不当27%
过度放牧 30%
(1)过度樵采: 能源缺乏……燃料问题…… 增加收入……草原上采挖药材、发菜
(2)过度放牧 半干旱草原牧区和干旱绿洲边缘
(3)过度开垦 农垦区周围与荒漠绿洲
(4)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 河流上游过度引水灌溉 草原区打井数量过多
西北地区地理环境特点
自然特征
• 地理位置和范围 • 地形 • 气候(降水及空间分
布)
• 植被类型及分布
社会经济特征 • 农业活动 • 工业活动
西北地区荒漠化属于哪些类型?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红漠化? 次生盐渍化? 水土流失?
讨论:西北地区的两种 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创造条件 沙漠化原因 主要原因
荒漠化的成因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自然原因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
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过度樵采
人为原因
过度放牧 过度开垦
水资源利用不当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是造成沙漠化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三项内容: (一)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二)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三)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想一想:你认识它们吗?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原 因
问
措 施
题
课 程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 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
标 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综合治理保
准 护措施。
荒漠化的防治
1 荒漠化现象 2 西北地区荒漠化原因 3 防治措施
荒漠化 是一种土地退化的过程
• 土地缺乏植被保护 • 遭受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
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避免牲畜大量无序增长。
在干旱内陆: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生物措施:
主要分布在干 旱地区的绿洲
绿洲外围的 沙漠边缘
前沿地带
绿洲内部 (防护林网)
沙农漠草田前原防沿防护植护林树林造林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位 置
深居 内陆
水汽 难以 到达
干
旱
地 形
高大山 系,青 藏高原
阻隔 水汽
连续多年干旱 气候异常
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 动力 风力作用 条件
强 荒 漠 化
平地沙质 沉积物覆
盖深厚
物质 基础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2.人为因素——加速了土地荒漠化的发展
• 表现: •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 类型:
•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 渍化、红漠化 、水土流失等
思 我国的考沙漠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世界主要的沙漠分布区
荒漠化的分类:
次石红土质生色地荒盐漠荒沙渍化漠漠化化化
西北 地 区
华 北 平 原
云贵高原
阅读教材16页、17页图文信息, 分组讨论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石质荒漠化
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致使岩石 裸露,土地生产力极低
土地沙漠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沙丘入侵 或沙丘活化
次生盐渍化
土壤中盐分过分富集 主要与灌溉不当及蒸发旺盛有关
一、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பைடு நூலகம்
风沙
植 被 遭 破 坏
地 面 裸 露
侵蚀 水土
流失
土
土壤 地
中的 生 景 荒
水分 产 观 漠
和养 力
分流 下
失
降
荒漠化是一种动态变化过程,
使原来不是荒漠的地区变为荒漠的过程。
二、荒漠化概念
发生 干旱、半干旱地区及 地区 一些半湿润地区
荒 本质
土地退化 气候异常等
漠
形成 原因
自然原因 人类过度的
人为原因 经济活动
化 表现形式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 林地退化
类型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红漠化
本质: 土地退化
工程措施: 主要分布在缺 乏水源的地区
包兰铁路
沙坡头
草方格沙障
草方格沙障效果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现有林地
作为防护林
宜林则林 宜牧则牧
绿洲边缘的 灌草林带
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
退耕还林 退耕还牧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能源问题
解决能源 的途径
开源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太阳能
自然原因
• 基本条件:干旱
• 物质条件:沙质沉积 物
•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 多,且集中在冬春季 节
• 主要因素:气候异常
人为因素 • 人口激增 • 人类活动不当
过过过 度度度 樵放开 采牧垦
灌溉
盐渍化的过程 蒸发
盐分积聚于地表
图示:灌溉与次生盐碱化 外来引水
荒漠地区
灌溉区地下水位上升 强烈的蒸发作用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 贫困问题
土地生产力 下降
人口增长 过快
荒漠化加 剧
过度放牧
三、西北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根本原因)
2.人类的活动不当
过度樵采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工程建设
1%
过度放牧
水资源利用不
当
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气候
土壤发 多疏松的沙
干旱 → 植被稀少 → 育差 → 质沉积物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3)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 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 创造了有利条件。
(4)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的变率 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 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土壤中的盐分在土壤中积聚 土壤盐渍化 灌区放弃
灌溉农
西北地区次生盐渍化成因 业区
自然原因
人为因素
• 气候条件:干旱,降 • 不合理的灌溉,使地
水少,蒸发旺盛;
下水位升高;
• 地形条件:地势平坦, 排水不畅;
三、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原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