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中的规律
执教者:执教班级:五3班执教时间:2019年12月25日教学目标
⒈用小棒摆连接三角形,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归纳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根数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语言描述或算式表示,体验发现连接三角形规律的方法,初步感悟数形结合及模型思想。
⒉用类比迁移的方法研究连接正方形的规律,并与摆三角形的联系、比较,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体会图形与数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⒊应用探索的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感受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数学的价值,积累探索规律及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经历在操作中探索连接三角形中的规律这一过程,能用语言描述或算式表示规律。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探索发现连接图形的不同规律。
教学准备
教具:自制PPT课件、牙签、磁条小棒。
学具: 牙签、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初识分开摆三角形的规律。
师:同学们,你们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请一个学生上来演示摆三角形)单独摆一个三角形需要几根小棒?两个呢?三个呢?
认识新的摆法:除了这样独立摆三角形外,还可以怎样摆三角形(学生演示摆连续三角形)。
质疑:这样和前面的摆法有什么不同?
⒉介绍公共边。
⒊激发探究需求。
师:看来摆小棒能帮我们解决问题,确实是个好办法。
照这样摆100个三角形,需要多少根小棒?你们还摆吗?为什么?
⒋导入。
师:找到规律,再推算,这个主意怎么样?看来发现三角形的个数与小棒根
数之间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连接图形中的规律!
二、操作探究,探索规律
⒈动手操作,初探规律。
⑴说明活动要求。
出示表㈠。
请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
⑵学生动手探索规律,老师进行指导。
⒉反馈交流,观察发现。
预设1:一形不变法3+2×9=21
预设2:一边不变法1+2×10=21
预设3:减重复边法3×10-9=21
小结: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发现了连接三角形的个数和小棒根数之间的规律。
⒊建构模型。
⑴呼应。
师:现在10个你们会算了,100个你会算吗?
⑵建模。
师:如果摆n个你会算吗?
预设1:3+2×(n-1) 预设2:1+2×n 预设3:3×n-(n-1)
4.应用规律。
完成书本P97的练习:笑笑接着摆下去,一共用了37根小棒,你知道她摆了多少个三角形吗?请动笔试一试。
三、举一反三,类比迁移
⒈探究连接正方形中的规律。
⑴出示表㈡。
请画一画、算一算。
⑵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单,用算式表示小棒的根数。
⑶交流汇报。
⒉观察比较:这跟刚才连接三角形中的规律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⒊小结:虽然连接三角形和连接正方形的规律不完全相同,但思考方法是相同的。
四、运用规律,拓展应用
一张桌子可以坐6人,两张桌子可以坐10人。
3张呢?5张呢?
五、反思内化,总结提升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