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创新管理

浅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创新管理

浅谈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创新管理
崔 斌,呼跃军
(包头明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摘 要:目前企业的创新管理是摆在众多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就企业创新管理的趋势进行了详细的阐释,旨在分析和探讨创新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国有企业;创新;管理
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建立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上,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并不断进行管理创新。

在企业管理创新中,必须把企业改革、改组和改造同企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和取得实际成效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企业来说,特别是国有企业来说是个制度性的创新。

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最基础的一点就是企业的内部管理。

传统的企业管理归纳起来就是六个字:人、财、物、产、供、销,即管理六要素。

人就是人力资源的管理,财就是财务管理,物就是生产资料的管理,产就是生产控制管理,供就是源材料供应管理,销就是产品销售管理。

当前,在商业环境的稳定性、确定性、可预测性已经被变革性、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所代替的同时,国内外企业在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顺应时代变化进行了许多管理变革,呈现出了三大趋势:
1 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追求企业可持续成长观转变
研究表明,把利润最大化作为管理的惟一主题,是造成企业过早夭折的重要根源之一。

在产品、技术、知识等创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成长的可持续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所面临的一个比管理效率更重要的课题。

坚持可持续成长管理观,在管理中就会注重整体优化,讲求系统管理,实行企业系统整体功能优化,注重依靠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优势,注重夯实基础管理,讲求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程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注重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其能动作用等等。

企业是一个人造系统,其内部系统是可以改造的,这是企业能够实现可持续成长的客观条件。

与可以枯竭的物质资源不同,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等是支撑企业可持续成长的支柱。

2 企业竞争由传统的要素竞争转向企业运营能力的竞争
企业从大量市场产品和服务标准化、寿命期长、信息含量少、简单的一次性交易的竞争环境,向产品和服务个性化、寿命期短、信息含量大,并与顾客保持沟通关系的全球竞争环境转变。

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就要使企业的生产、营销、组织、管理等方面都"敏捷"起来,使企业成为一个全新的"敏捷性"经营实体,实现向"敏捷管理"方式的转变。

一个企业要适应超倍速的竞争,必须在以下各层面具备敏捷性的特点:在生产方面,敏捷管理意味着具有依照顾客定单,任意批量制造产品和提高服务的能力;在营销方面上,它具有以顾客价值为中心、丰富顾客价值、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组合的特点;在组织方面,敏捷管理要求能够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与生产经营过程相关的资源,通过与供应商和顾客的互动合作,创造和发挥资源杠杆的竞争优势;在管理方面,它一改强调指挥和控制的管理思想,转换到领导、激励、支持和信任上来。

3 企业间的合作由一般合作模式转向供应链协作、网络组织、虚拟企业、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
现代企业不能只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还必须懂得如何把自身的核心能力与技术专长恰当地同其他各种有利的竞争资源结合起来,弥补自身的不足和局限性。

在现代企业的生存原则中,“排他”已被“合作”所取代包容。

许多成功企业形成了不少互利(下转第71页)
76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6年第11期 收稿日期:2006-06-25
2 信用政策的确定
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是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应收账款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

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是指企业为对应收账款投资进行规划与控制而确立的基本原则与行为规范,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期限和现金折扣政策。

2.1 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的交易信用所应具备的条件
如果客户达不到信用标准,便不能享受企业的信用或只能享受较低的信用优惠。

企业在设定某一客户的信用标准时,往往先要评估它赖账的可能性。

按照国际惯例可以通过“五C”系统来进行。

所谓“五C”系统,是评估客户信用品质的五个方面,即:品质(CHARACT ER)、能力(CAPACIT Y)、资本(CAPI-T AL)、抵押(COL L AT ERAL)和济经济状况(CON-DIT IONS)。

2.1.1 品质。

品质是指客户的信誉,即履行偿债义务的主观可能性。

企业必须设法了解客户过去的付款记录,看其是否有按期如数付款的一贯做法,与其他供货企业的关系是否良好。

这一点经常被视为评价客户信誉的首要因素。

2.1.2 能力。

客户偿付能力的高低,取决于资产特别是流动资产的数量、质量(变现能力)及其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关系。

一般而言,企业流动资产的数量越多,流动比率越大,表明其偿付债务的物质保证越雄厚,反之,则偿债能力越差。

当然,对客户偿付能力的判断,还需要注意对其资产质量,即变现能力以及负债的流动性进行分析。

资产的变现能力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相反,负债的流动性越大,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就越小。

2.1.3 资本。

资本反映了客户的经济实力与财务状况的优劣,是客户偿付债务的最终保证。

2.1.4 抵押。

即客户提供的可作为资信安全保证的资产。

能够作为信用担保的抵押财产,必须为客户实际所有,并且应具有较高的市场性,即变现能力。

对于不知底细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只要能够提供足够的高质量的抵押财产(最好经过投保),就可以向它们提供相应的商业信用。

2.1.5 经济状况。

指不利经济环境对客户偿付能力的影响及客户是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2.2 信用期限
信用期限是企业允许客户从购货到支付货款之间的时间间隔。

企业产品赊销量与信用期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依存关系。

通常,延长信用期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扩大销售量,从而增加毛利。

但不适当地延长信用期限,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后果:一是使平均收账期延长,占用在应收账款上的资金相应增加,引起机会成本增加;二是引起坏账损失和收账费用的增加。

2.3 现金折扣政策
现金折扣是企业对客户在商品价格上所做的扣减。

向客户提供这种价格上的优惠,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客户为享受优惠而提前付款,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

另外,现金折扣也能招揽一些视折扣为降价出售的客户前来购货,借此扩大销售量。

折扣的表示常采用如2/10,1/20,n/30这样一些符号形式,其含义是:若客户在10天内付款,可享受2%的现金折扣;如客户在20天内付款,可享受1%的价格优惠;如果放弃折扣优惠,则全部款项必须在30天内付清。

企业采用什么现金折扣,要与信用期间结合起来考虑。

比如,要求客户最迟不超过30天付款,希望客户20天、10天付款,能给予多大优惠,或者,给予5%、3%的优惠,能吸引客户在多少天内付款?不论是信用期间还是现金折扣,都可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但也会增加成本,现金折扣能使企业缩短收现期、增加销售量,但同时也使企业的销售价格下降,因此,应当综合考虑折扣所能带来的收益与成本孰高孰低,权衡利弊,抉择决断。

因为现金折扣是与信用结合使用的,所以确定折扣程度的方法和程序实际上与前述确定信用期间的方法和程序一致,只不过要把所提供的延期付款时间和折扣综合起来,看各方案的延期与折扣能取得多大的收益增量,再计算各方案带来的成本变化,最终取得最佳方案。

(上接第76页)合作的竞争方式:供应链式,主要是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

企业的增值链中,供应过程所占成本很多,所以供应链的动态互联至关重要;战略网络型,主要是指企业通过建立与供应商、经销商以及最终用户的价值链形成一种战略网络,竞争已不是单一的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战略网络间的竞争;协作联营型表现为企业通过有选择的与竞争对手,以及与供应商或其他经营组织分享和交换控制权、成本、资本、进入市场机会、信息和技术等,形成联营组织,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创造更多的价值;虚拟组织型,是利用信息技术把各种资源、能力和思想动态地连接起来,成为一种有机的企业网络组织,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创造价值。

企业改革是要使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培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持久动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企业制度管理是我国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

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特征要求企业管理领域的全面创新,集中于一点就在于知识型管理,即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管理。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

而国内大部分企业仍在使用工业时代的管理方法,将廉价劳动力及日益减少的自然资源作为利润的源泉。

甚至从事信息产业的企业也将一般雇员视为廉价劳动力。

对于人才只会使用感情笼络或小恩小惠等原始方法管理。

如此去参加国际竞争,如同用小米加步枪去对付飞机、导弹。

工业时代的管理方法能达到物尽其用,知识管理的成功却可达到人尽其才,人才无限,物用无限的境界。

71
 2006年第11期 李仕宽 浅谈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