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教案目录第一章导论 (2)第二章普通话基础知识 (4)第三章普通话朗读技能训练 (26)第四章普通话命题说话训练 (39)第五章普通话机考模拟训练 (57)普通话教案(授课人:*** )第一章导论【教学目标】1、了解并初步掌握普通话的含义;2、弄清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及必要性;3、能够发现自己所在地的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4、了解普通话测试的性质、内容及其注意事项【课程思政】通过学习普通话,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增强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通过说普通话,继而推广普通话,做普通话的推广“大使”,化爱国之情为爱国行动。
【授课内容】普通话与现代汉语方言、推广普通话的方针与目标、普通话测试的依据与内容【教学重点】普通话的含义与测试内容【教学难点】自身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漫谈、交流、探究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黑板演示【使用教材】邢福义《普通话培训测试指要》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版【参考资料】《普通话测试大纲》《普通话测试规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5分钟)1、自我介绍及有关感受:水平:一级乙等。
全国关于推普及测试概论。
华中师范大学培训(2014年5月)感受:开阔视野,树远大理想不做井底之蛙。
苦练普通话,掌握正确的发音要领,争取尽早提升语音水平,拿更高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
2、课程介绍:最初定为《教师口语》,后普改为《普通话训练与测试大纲》。
以语音训练为主,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口头表达能力。
延伸话题:素质教育、职业教育。
二、讲授内容:第一节普通话概述(30分钟)(一)、什么是普通话?1、讨论、发言。
2、总结:定义: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3、阐释、齐读。
(二)、为什么要学习普通话?普通话学习的重要意义:1、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交往,有利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
自给自足的原始社会——开放式的交往(流)2、维护国家统一增强各民族各地区交流,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多民族国家)3、科技发展的需要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普通话作为一种规范的语言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
4、素质教育的必然结果提高表达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子课题。
持证证上岗(教师、公务员)已作为一项硬性规定。
(三)、怎样学好普通话?1、弄清三个“明白”:①我在语音上的问题是什么?②解决、改正这些问题的方法是什么?③正确的语感是什么?2、“三心”用心、信心、耐心。
3、“三多”多听、多练、多记。
第二节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25分钟)(一)汉语方言介绍原观点:八大方言北方话江淅话湖南话江西话客家话闽北话闽南话广东话新成果:十大方言官话晋话吴话微话赣话湘话闽话奥语平话客家话(二)课堂训练:用普通话和方言分别做自我介绍,例举自身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
第三节普通话测试的内容及等级(25分钟)“推广、普及、提高普通话(水平)”,为了使考试测评更科学更规范,自1994年起,开始制订、实施测试方案,将普通话水平等级化,从而促进、加快了推普的步伐,截止目前已经开展24年,今年的9月10-9月16日是第24个普通话推广周,我校语委办组织了国学文化推广活动。
1、关于测试水平的等级:三级六等。
(具体阐释)一级甲等一级乙等二级甲等二级乙等三级甲等三级乙等2、关于测试形式:口试。
(比笔试难度大,心理素质很重要)简单介绍考场布置、报考程序、考试程序、注意事项等。
机考(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3、关于题型: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100个。
(10分)评分:错一字扣0.1分,缺陷一字扣0.05分。
出卷:覆盖所有的声、韵、调。
要求:字音准确、字正腔圆。
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45—50个。
(20分)评分:错一字扣0.2分,缺陷一字扣0.1分。
(基他同上)第三题:朗读短文。
(30分)评分:字音扣分:错一字扣0.1分(错、漏、增)声、韵系统缺陷-0.5 -1语调偏误-0.5 -1 -2流畅度(含回读)-0.5 -1 -2停连不当:-0.5 -1 -2超时扣分:-1第四题:命题说话。
(40分)评分:语音标准度:25分词汇、语法规范度:10分自然流畅度:5分缺时扣分:(略)【本章小结】(5分钟)略【作业布置】(5分钟):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每人试用普通话做3分钟的自我介绍,包含个人基本信息、兴趣、爱好【教学后记】开学伊始,初次教普通话课程,因考试形式的改革,考试的难度增加,加之电子商务与中小企业专业(含一村多)的学生为非师范类专业的缘故,对课程学习在思想上不够重视,抱着“无所谓”的学习态度,这是不可能说话普通话的,因此,在思想上转变学习态度是关键。
在今后的教学里,既要讲求方法,也要在思想上加强引导,使学生课上专注学习,课下多用普通话交流,争取尽快让学生掌握说普通话的要领,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附:【板书设计】(整节课的板书布局和内容)第二章普通话基础知识【课题】第一节普通话语音【教学目标】1、掌握一定的语音常识2、了解普通话声韵母、语调、音节的变化。
3、了解自身的语音错误及缺陷;4、了解发音器官和发音原理,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训练步骤,使语音响亮、清晰【教学重点】发音器官和发音原理、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训练步骤【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演示法、探究学习、示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黑板演示【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一项语音调查——结合本地方言发音,找出与普通话的语音不同之处。
1、按序进行自我介绍,记录语音的问题。
2、分析总结:①普遍问题:语音方面:平翘不分,前、后鼻不分、N、L及F、H。
表达方面:不畅。
千篇一律,无创新。
语感有明显的方言色彩。
②个案情况:武汉:X、H;声调偏平调荆门:N、L黄石:J、ZH及韵母。
崇阳、通山:j、q、x与鼻韵母,相拼发音位置靠后。
二、讲授新课1.语音的性质语音即语言的声音,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能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
因此,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它具有以下三种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
(1)物理性质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通过振动而产生的,因此,它和自然界其他的声音一样具有物理的属性,即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四种因素。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
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即音波的频率。
在一定时间内振动快、频率高,声音就高;反之就低。
语音上的高低决定于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一般来说,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声音相对较低;而女子声带短而薄,所以声音高。
汉语中不同的声调,也主要由音高变化造成的。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音波振动的幅度。
譬如敲锣,用力敲,锣面的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
汉语中的语调与音强关系密切。
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音波存在的时间。
发音时间的延续长,声音就长,反之则短。
普通话里的上声和轻声就与其他三种声调在音长方面有明显的不同。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本质,也叫“音质”,是用来区别语义的最重要的因素。
它决定于音波振动的形式。
音色的不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发体的不同,二是发音方法不同,三是共鸣器形状的不同。
音色的后两个因素同语音关系很大,发音方法与共鸣器形状的不同可以很好地用来给语音分类。
(2)生理性质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
发音器官及其活动决定着语音的区别。
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1)肺和气管肺是发音活动站,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支气管、气管到达喉头,作用于声带、咽头、口腔、鼻腔等发音器官,发出不同的语音。
2)喉头和声带喉头由四块软骨组成。
声带位于喉头中间,声带是两片富有弹性的肌肉,两片声带之间的空隙叫做声门。
从肺部呼出的气流,通过关闭着的声门时,引起声带颤动,发出声音。
3)口腔和鼻腔可起到共鸣和对气流的节制作用,使声音变得足够响亮并富于变化。
口腔与鼻腔靠软腭和小舌隔开,软腭、小舌上升时鼻流,通过关闭着的声门时,引起声带颤动,发出声音。
腔口腔畅通,此时发出的音在口腔中共鸣,叫做口音;软腭、小舌下垂,口腔某部位闭塞,气流只从鼻腔通过,此时在鼻腔中共鸣的音叫做鼻音;如果口腔中无阻碍,气流从口腔、鼻腔同时呼出并产生共鸣,就产生鼻化音。
(3)社会性质同自然界其他声音相比,语音的表义功能是独有的,社会性质是它的本质属性。
它主要表现在: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联系。
在一种语言里,存在哪些音不存在哪些音,用什么样的语音表示什么样的意义,都不是由个人来决定的,而要由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全体成员来共同约定和认可,即所谓“约定俗成”。
因此,语音可以表现出各自的系统性、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征。
例如,“书”这个词普通话里读作shū,福建人却读sū,英语是book;英语音节中有复辅音,俄语里有舌尖颤音,而汉语中都没有;n和l在普通话中有是两个不同的音,而在福建话里却很难区分,成了同一个语音单位。
所有这些,都能从语音的社会性质方面加以解释。
2、语音的基本概念(1)音节、音素音节,是语音的基本单位,是听觉上自然分辨的语音片断。
在汉语中,一般说来,一个汉字的读音就是一个音节(儿化词除外)。
例如“春天到了chuntian da o le”听起来是四个语音片段,也就是四个音节。
音素,是从音节中分析出来的语音最小单位。
一个音节可以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汉语音节最多4个音素。
如“口语”的读音是2个音节,各音节所含音素分别是3个、l个。
普通话常用的基本音节有410多个,音素有32个。
(2)元音、辅音根据音素的发音性质和特征,可将音素分为元音、辅音两类。
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中不受阻碍而形成的响亮的声音。
辅音,是气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碍而发出的声音,大多不响亮。
普通话有10个元音音素,22个辅音音素。
(3)声调、声母、韵母根据汉语音节的结构特点,可将音节分析为声调、声母、韵母三部分。
声调,是汉语音节的音高变化。
声母,是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音节开头如果没有辅音,就是零声母音节。
韵母,是汉语语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如:ma(妈),声母是m ,韵母是a ,声调是高平(阴平调)。
普通话有4种声调,21个声母,39个韵母。
3、发声技能训练1)用气发声训练。
“气乃声之本”,“气动则声发”,呼吸是发声的动力。
口语表达中的亮度、力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甜润、优美、持久等,主要取决于气息的控制和呼吸的方式。
掌握科学的呼吸方式,是发声训练的根本。
深呼吸训练:打呵欠、叹息“唉”、吆喝牲口“yu”、大笑声“哈哈哈”、模拟吹桌上的灰尘。
喊人训练:以发音响亮的音节组成人名:黄刚、王强、张亮等,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喊。
2)吐字归音训练。
传统说唱艺术把一个音节的发音过程分出字、立字、归音三个阶段。
吐字归音对每个发音阶段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取得字音清晰、声音饱满、弹发有力的效果,避免“吃字”、“丢音”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