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1]。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和创新的主体,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其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国家教育的未来,因此国家十分重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由于培训理念、培训方法的不同,其培训效果也存在较大差异。

笔者将创客教育的理念应用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激发了教师的创新热情,提升了培训层次,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一、国家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战略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2]。

2004年12月教育部下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3],2005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2006年首次开考到2015年停考,共开考22次,报考教师规模累计超过200万人(2013年全国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约1235万人),获得证书教师累计超过168万人,对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起到积极促进和引导作用[4]。

2.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一系列?V领性文件的推出,以“三通两平台”为主要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12年2月,教育部发布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要具备将信息技术手段渗透于教学实施的专业能力。

2013年10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文中简称为《提升工程意见》),包括提升工程的总体目标和任务、建立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体系、按照教师需求实施全员培训等八个部分[5],开启了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每位教师原则上每五年不少于50学时,预计到2017年底全国1000多万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提升培训完成。

教育部2016年6月7日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要求,将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6]。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现状国家层面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十分重视,构建了包括国培、省培、市培、校本培训等不同层次,以及初级、中级、高级不同等级的培训体系。

但完善的培训体系不等于培训有着良好的效果,当前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1.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差异大,数字鸿沟问题突出,培训层次差异明显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信息化区域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数字鸿沟问题突出。

2015年底全国中小学校互联网接入率为87%,多媒体教室普及率为80%[6],与国家提出的“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还有一些差距。

条件比较好的地区中小学在实现“三通”的基础上推进了智慧校园建设,一部分学校智慧校园已经初步建成并通过验收,比如2016年5月广东深圳市XX局,XX局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努力,分三批评选出智慧校园示范校100所[7]。

相反,条件较差的农村及边远地区,网络、多媒体教室等基本条件都不具备,怎么会有信息技术培训的需求和动力呢?2.培训观念、培训内容、培训方法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要求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主管部门及培训单位重视程度、主讲教师的配备、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认识程度不同,其培训内容的设置、培训方法的选择等也各不相同,有些培训点没有对国家培训标准进行深层次的研读,培训的内容只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浅层次的应用培训,如课件的制作、电子白板的使用等,缺少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课例与教学法培训;培训方法也是以专家、教师讲授为主,缺少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的深层次互动和混合式学习等。

3.教师职业倦怠,缺乏学习的热情和创造性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对广大教师而言,一方面是知识爆炸带来的知识高效学习与知识更新的需求,另一方面则是教师不思进取、懒于学习的职业倦怠,培训学习中任意缺课、迟到、出勤不学习等现象比比皆是;考核也只是形式,作业、制作的作品拷贝、抄袭成为常态化,更不用说个性化和创造性了。

很多教师因学历的高层次(如小学教师本科化、高中教师硕士化等)与教学内容的低要求,产生巨大的优越感,认为不学习也能“胜任”目前的教学工作,因此培训成为可有可无的事。

为了克服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广大中小学教师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及教学改革的要求,将创客精神与创客教育的理念引入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培训,可起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三、创客、创客教育与教师创客1.创客创客是志同道合的、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群体。

创客的本质是创新满足需求,协作实现创意,实践产生价值,创新、实践、协作、共享是创客的共同理念。

创客通过协作、实践产生的最终创新产品,可以是能通过3D打印等获得的实物、模型,也可以是新文化、新思想、新方法等。

笔者认为,无论是客观实在的发明,还是意识形态的创新,只要是从事创新、创造的人,都是创客。

2.创客教育创客的发明、创新、创造能力要通过教育、实践才能获得,由此以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为导向的教育形态[8]创客教育应运而生。

创客教育是一种融合信息技术,秉承“开放创新、探究体验”教育理念,以“创造中学”为主要学习方式和以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新型教育模式[9]。

其理念的核心在于通过动手实践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习者解除课堂上带来的约束,包括认知约束、课程约束、才能约束、领域约束和变化性约束等[10]。

3.教师创客教师的工作是教育人,是培养具有创客精神和素养的全人。

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他们具有超强的学习能力,将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等融为一体,形成具有信息时代教师职业核心竞争力的基于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借助于各种信息技术工具,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方法,将自己的教学想法转化成教学现实,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协作,使学生的智能、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等产生直接的或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学生在社会活动中的外在反映而得到认可。

教师的教学与创客的本质是一致的,因此教师是创客,是创客教育中的特殊创客。

四、创客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既然教师是创客,教师培训工作就可以看作是培养创客的活动。

将教师作为创客进行培训,则需要将创客教育的“创新、实践、合作、共享”理念,贯穿于“创客课题、创客模式、创客空间、创客资源、创新成果”等培训过程的始终,融项目学习、体验教育、创新教育等方法于一体,从而实现教师培训的目标和任务。

1.确定培训的创客课题创客课题要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

祝智庭教授认为创客课题的选取要注意“课题的切身性、?n题的复杂性、充足的资源、互动和合作、高强度、合理的时间安排、分享教育、新颖性”等八个要点[11]。

也就是要能从受训教师的切身需求出发,选择具有代表性、复杂性的技术问题、教学问题,激发教师的创新元素,在构建好的适合教师创客学习的创客空间中,通过小组协作和丰富的创客学习资源,进行高强度的、卓有成效的培训学习和创客研究,完成具有创新性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课例和资源包。

2.设计培训模式当前教师培训较为典型的模式有“导训研考思”[12]的集中培训模式,以及“问学践思行”五线贯通[13]的网络学习模式。

为了使受训学员积极参与培训过程、充分体验培训成果,黎加厚教授提出了“参与-体验-观察-思考-分享”的培训思路,并于2014年在四川师范大学进行了实践[14]。

笔者根据培训实际构建了“问题-协作-行动-创智”的培训模式。

“问题”是指创客问题,主要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中的技术应用、系统教学设计、学习行为及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性、复杂性问题,而不是知识性或陈述性问题。

“协作”强调受训教师的“志同道合”,根据受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学科特点、创客问题及预期的创新成果等自由组合。

“行动”是参与培训的各项活动。

美国学习科学专家索耶认为,“创造的源头不是意念,而是人的行动”[15]。

同时行动不同于简单的“亲自动手做(Doityourself)”,而是全新开放式创新模式“一起做(Do it together)”[16]。

“创智”是指具有创新思想的教学资源作品、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创新课例等。

3.构建教师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有共享所有资源的环境层面的创客空间、促进技能学习和人类知识创新的功能层面的创客空间,以及精神层面的创客空间[17]。

教师培训的创客空间构建主要考虑信息技术空间、协作空间、展示空间、人文空间等。

信息技术空间要高度的智能化、现代化,可在智慧校园框架内建立用于教师培训的情境自动感知的智慧教室,除保证教师新型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熟练操作外,还必须提供教学资源开发的各种软件,为教师创客的个性化学习与培训提供必备条件。

协作空间包括实景和虚拟构建的立体空间,实景空间可以是上述的基于协作或探究所构建的信息技术空间,也可以是微信、QQ等虚拟空间,便于教师在线作业、交流、评价等;展示空间主要用于教师的创新成果展示;人文空间主要是提供高度信息技术的、符合教师创客特色的文化氛围,如优秀教师教学风采的互动展示等。

4.提供丰富的教师创客资源无论是集中培训还是网络培训,资源是个性化学习的基础。

专家引导的主题讲座、优秀教师的教学示范、教学资源开发方法与技巧实例讲解等方面的实况录像、视频公开课、微课、SPOC、MOOC等,为教师培训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结合培训策略、教师需求,系统化、个性化地利用资源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可促进教师创客的知识积累与技能提升。

除丰富的学习资源外,还必须提供创客空间相关的“设备使用指南”、“常见故障及排除”、“3D打印技术”等辅助资源,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可穿戴设备技术应用”等拓展资源。

5.共享创新成果创客的目标是将创意变成现实,创客教育成功的标志是创新成果。

创新成果的交流、展示与共享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激发教师的灵感,挖掘教师的创新潜能。

作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教学资源的创新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课例。

创客空间中的展示空间可用于创新教学资源的交流,利用录播功能实现创客教师的课例录制,可以利用网络展示平台进行交流、评价,也可推送到微信、QQ等微平台供培训教师进行研究、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