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县教师进修学校,位于县城东部,依山傍水,占地面积8亩,总建筑面积近4平米。
现有教职工27人,其中高级教师9人,中级教师9人,结构合理,培训能力较强。
多年来,在省市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围绕“科学实施有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这一中心,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各类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促进了全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先后被县人民政府授予“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省教育厅授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根据省市教育部门的安排部署,我校作为县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施组织者,今年对全县2667名中小学幼儿教师进行了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
我们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管理,创新模式,扎实有效地开展培训,探索出了一条“学习——示范——讨论——实践——考核”的培训模式,高质量地完成了培训任务,其中1334名教师参加了远程网络培训,成绩合格率为98%;1333名教师参加了集中培训,合格率为94%,提高了全县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和能力,为我县广大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推动全县教育信息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确保了培训的针对性
为了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按照省市教育部门的安排,我县从XX年开始启动了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到XX年上半年,共投
入资金3多万元,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了“班班通”,配齐了电子备课室,为教育信息化奠定了硬件基础。
但是,教师队伍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低,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可谓是“雪中送炭”。
为此,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
成立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领导小组,制定了《平定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实施方案》,召开了动员会,从各学校经费中保证了教师的培训费用,制定了管理办法,精选管理员、辅导教师,做到责任落实到人,保证培训顺利实施。
我们十分重视参训教师观念的转变,培训初期,绝大多数老师对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内容是模糊的,对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到位,认为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就是和传统的教育技术培训。
常有学员培训前说“我是信息技术教师,我的操作水平很高,我是不是不用学了?”“我对计算机懂得太少,学起来太费劲了。
”很显然,绝大多数老师对教育技术的概念和内容是模糊的,对于培训目的和意义的认识,他们只停留在技术层面上。
其中一个有失偏颇的看法,就是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传统的信息技术培训等同起来。
还有些人对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采取应付的态度,多数人把考核和考试看得很重,只求及格就满意了。
重视技术,轻视设计(理念)是培训初期学员的普遍看法。
所以在培训的第一天,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改变学员的理念,让学员明白培训的目的是什么,什
么是教育技术,明确培训项目的准确定位,充分调动参训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强化管理,创新模式,确保了培训的实效性
XX年底前完成全县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组织管理是最关键的环节。
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培训方式。
对于有条件集中上网的全县中学教师采取远程培训的形式,使其与高水平的专家直接对话,提升他们在教学活动中自觉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对不具备上网条件的小学教师及中学5周岁以上的教师采用集中培训加小组互助的形式。
为保证培训的质量,我们把科学的管理作为培训的关键。
1.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保障培训过程顺利实施
为了保证培训的质量,我们制定了《授课教师职责要求》、《助教教师职责》、《管理人员职责》、《参训学员守则》、《考勤制度》、《请假制度》、《研讨制度》、《完成作业制度》等一套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选派师德修养好,责任心强,管理水平高的人员担任班主任。
班主任经常与学员沟通,及时了解他们对培训的意见建议,并在培训过程中加以改进。
强化过程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对无故不参加培训与不完成作业的人要进行及时通报,并在考核中给予相应的扣分。
对按时参加培训、认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