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 (五) 杜甫诗三首练习 1 基础巩固一、知识积累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风急天高猿啸.哀 B .无边落木.萧萧下C .渚.清沙白鸟飞回 啸:啼叫木:木头渚:水中的小块陆地D .潦倒新.停浊酒杯 新:刚刚[解析 ] 木:树叶。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C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D .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解析 ] 省:曾经。
[答案 ] C 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两开:第二次开放,这里指第二次看到 他日:往日 故园:故乡 B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寒衣:冬天穿的衣服 刀尺:裁剪衣服时使用的工具 砧:捣衣石C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去:离开 紫台:紫宫,宫廷 朔漠:北方的沙漠 向:朝向,对着D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离家万里 百年:数量词,指很多年或很长时期[解析 ] 万里:远离故乡;百年:这里借指晚年。
B .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答案] D 4.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B.万里悲秋常作客C.分明怨恨曲中论D.白帝城高急暮砧[解析]“凋”是使动用法,使⋯⋯凋落衰败,其余三项均无词类活用现象。
[答案] A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①百年多病独.登台①孤舟一.系故园心A. B.A.②独留青冢向黄昏 B.②一.去紫台连朔漠.①巫山巫峡气萧.森①塞上风云接.地阴C. D.C.②无边落木萧萧下 D.②接.天莲叶无穷碧.[解析] A 项,独:独自/只,仅仅;B 项,一:数词/副词,一旦;C 项,萧:萧瑟、萧条/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D 项,两个“接”均为“连接”之意。
[答案] D 6.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格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对偶)B.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夸张) C.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比喻)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借喻)[解析] D 项,“莫愁”为借代,上下句构成对比。
[答案] D7.下列诗句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对偶是名词,指的是修辞方式,用对称的字句加强语言的效果;对仗是动词,指的是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
诗词中的对偶,就叫作“对仗”。
古代的对仗是两两相对的,这便是“对仗” 这个术语的由来。
一般讲的对偶,指的是上下两句的相对。
而上句又叫“出句”,下句又叫“对句”。
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首尾两联可用可不用。
杜甫的律诗首尾两联也常用对仗。
《登高》全诗四联都对仗。
[答案] A8.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B项,正确的划分应为: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 尚有村。
[答案] B9.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的一组是( )①为闻庐岳多真隐别有天地非人间②十年幕府悲秦月一卷唐诗补蜀风③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④秋天一鹄先生骨春水群鸥野老心A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①“庐岳”指江西庐山,而杜甫草堂在四川成都。
②“十年幕府”与他的人生经历相符,并且杜甫曾在蜀地居所,所以此联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
③从“狂”“ 杀”二字来看,与杜甫的形象特征不符。
④“春水”“ 群鸥”照应杜甫《客至》的内容,杜甫又自称“少陵野老”,此联适合悬挂在杜甫草堂。
[答案] D10.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生活,被称作“诗史”,他和李白被后世称为“李杜”。
B.杜甫的作品反映了民生疾苦,他创作了不少新题乐府,代表作如“三吏”“三别”等,对后来“元白”的“新乐府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C.古体诗分四言古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等,如曹操的《短歌行》是四言古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是五言古诗,杜甫的《登高》是七言古诗。
D.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
[解析] 《登高》是七言律诗。
[答案] 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1~12 题。
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1.《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案] 寄托了诗人对王昭君的深切同情,和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惆怅。
12.《咏怀古迹》(其三)的中间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有去与留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
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 题。
①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注] ① 这首诗是杜甫在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寄寓夔州(现重庆奉节)时所作13.杜甫的《登高》是一首律诗,律诗两句为一联,共分首联、___ 、_____ 和尾联四联。
律诗和绝句统称______ 。
[答案]颔联颈联近体诗14.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诗眼为“悲”。
“悲”字是整首诗的核心,也是贯串全诗的主线。
诗人由内心伤悲而登高遣悲,由登高遣悲到触景生悲,由触景生悲到借酒遣悲,由借酒遣悲到倍增新悲,全诗起于“悲”而终于“悲”,悲景着笔,悲情落句。
“悲”字是诗人感时伤怀思想的直接流露(是诗人忧国忧民感情的充分体现)。
三、语言表达15.将下列语句排列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将序号填入下面的横线上。
①杜甫的“自谓颇挺出”是一句充满自信心的自我评价,它有着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②杜甫对自己的政治器识和文学才华也是十分自信的,而这两点,也恰好是当时科举考试的两项重要考试内容。
③历史的是家庭的影响,现实的是个人的禀赋。
④所以,他在最早的行卷之作《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才写下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的自负诗句。
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连贯性。
排序时注意确定中心话题,然后根据句中的关键词,理清句间的逻辑关系。
本题中,通读句子后会发现是在论述杜甫的“自谓颇挺出”的自信心之后,分析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进而就“个人的禀赋”进一步论述,最后举例证明上述论断。
[答案] ①③②④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
唐代诗人是一群生于情、长于情的时代宠儿,是一群天真烂漫的赤子,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娓娓诉说的个人际遇;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深长呼唤的惋惜国运,都是如此的感情投入,声出肺腑,这在一般世故者眼中,简直不可思议。
[答案] 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惋惜国运的深长呼唤;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个人际遇的娓娓诉说练习2 能力提升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据调查,今年我国总生育率为1.05%,此数据让人震惊,因为不仅它低,而且低于世界银行统计表中其他199 个国家和地区的生育率。
B.经过智能化改造升级,企业生产效率将提高30% 以上,运营成本降低约22% ,不良品率降低逾20% 以上,交付周期缩短一半,保证了企业产品的高品质。
C.《梦想的声音》节目从开播到现在,不断涌现出一大批深受观众喜爱的平民歌手,创下了两位数收视率,成功实现了收视冠军。
D.交互式是互联网络显著的技术特点之一,充分发挥这一特点,一方面可以加快信息发布和沟通,将政府与群众紧密联结起来;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有效治理。
[解析] A 项,语序不当,“不仅”要放在“它”之后。
B 项,不合逻辑,可删去“逾”或“以上”。
C 项,成分残缺,“冠军”后加上“目标”。
[答案] D2.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定居成都,杜甫的诗风为之一变,变得清新、质朴、优美、从容。
__①__这些诗篇是杜甫的成都诗中最美的风俗画,散发着永恒的青春的风采,__②__那是人类最普遍的梦想啊!__③__,到底是成都改变了诗人,__④__诗人改变了成都呢?是要感谢草堂这块圣地,荡漾出诗人那么多的才思呢,__⑤__是要感谢诗人让草堂成为千百年来中国诗歌的圣殿?__⑥__这些都不重要。
真正重要的是诗歌在飞翔,是诗人的梦想在飞翔,是诗人秉承的中华诗魂的精灵在飞翔。
[解析]根据句意,①句与前文不构成因果关系,也不是转折关系,首先可排除B、D。
②表让步,用“毕竟”最合适,可排除A 项。
此外,③用“只是”与前文不搭调,④用“而是”或“而且是”与前文的“到底是”不协调,这些都可作为排除的依据。
[答案] C3.下列对《杜甫诗三首》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
我们所说的近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
B.我国历史上的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
四大美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沉鱼”所指为王昭君。
C.“青冢”指昭君墓,因其“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草青” 而故名青冢。
后来,“青冢”也常用来泛指坟墓。
D.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
王昭君出塞和亲,所嫁的是呼韩邪单于。
[解析]王昭君应为“落雁”,“沉鱼”指西施。
[答案] B4.仿照下面的例句,为杜甫写一句话。
李白:潇洒而飘逸,在蜀道、飞瀑、美酒、明月之间情寄山水,他的诗是仰天长啸的一柄长剑。
[解析]仿写时既要仿形式,又要仿内涵,即形式上要严格一致,内涵上也要注意考虑杜甫的诗歌内容、主旨和特色等。
[答案]示例:杜甫:慷慨而忧愤,在急风、落叶、烽火、家书之中心系黎民,他的诗是潦倒新停的一壶浊酒。
5.下面是一段关于杜甫草堂的介绍性文字,请概括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哪三方面的内容。
每方面不超过10 个字。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