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5月月考试题(24)一、单项选择题(共55题,每题1.2分,共60分)下图为我国1982年和2012年的人口“三率”统计图。
读图回答1-2题。
1.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我国1982年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 ) A.日本 B.俄罗斯 C.坦桑尼亚 D.英国2.我国2012年的人口死亡率为 ( ) A.7.14‰ B. 8.19‰ C.5.57‰ D. 16.12‰图2为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3题。
3.若此图为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表示是( )A .甲表示北美、乙表示拉美B .甲表示欧洲、乙表示拉美C .甲表示欧洲、乙表示非洲D .甲表示非洲、乙表示西亚 4. 人口迁移对社会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改变了当地资源分布 B .促进了文化交流、融合与发展 C .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 D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关于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 .无论在什么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都不可能扩大 C .在一定条件下,环境人口容量是有可能扩大的 D .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人左右6.右图是我国20世纪50~70年代的人口迁移示意图,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 ( ) ①城市迁往农村 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人口迁移图2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 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 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 A .②③⑥ B .①③⑤ C .①④⑤ D .②④⑥ 读下图,回答第7-9题。
7.图中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的是( ) A.A 处 B.B 处 C.C 处 D. D 处 8.B 点之后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 因为 ( )A. 资源减少B. 政策改变C.劳动力增加D. 科技进步 9.甲处可能出现的是( )A .生活质量提高B .人口老龄化严重C .生态环境恶化D .环境质量提高10. (读下图“世界城市化水平趋势图”)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着城市化进程,表明21世纪:( ) A.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进程更快 B.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C.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更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更快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城市规划前的地域结构图”,该市工业以茶叶、食品加工为主,辖区内有世界级自然风景名胜(距市中心直线距离40多千米),读图回答11—12题。
世界城市化水平趋势发达国世界发展中城市化水平(%)2864100 1960 19802000202011.为增强该城市旅游服务功能,规划中应优先扩大()A.绿色用地B.工业用地C.商业用地D.交通用地12.从完善该城市主要功能出发,需合理布置功能,新建住宅区应选在()A.甲区域 B.乙区域 C.丙区域D.丁区域13.划分城市等级的主要依据是()A.城市的人均收入B.城市的建筑特色C.城市的布局形式D.城市的服务范围14.影响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是()A.人口迁移B.经济发展C.人口数量D.自然条件15.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建设规划图”,其中正确的是()16.从经济因素考虑,城市的各种功能区由市中心到郊区依次为()A、工业区商业区工业区B、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读右图“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回答17~18题:17.从城市功能区分布的结构看,该城市属于(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18.若在该城市建设一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建筑,应建在()A.a区 B.b区C.c区 D.d区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洞”20.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21.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A.地形条件B.光热条件C.土壤条件D.市场条件22.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其原因是()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B.由于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C.大城市周围劳动力充足D.大城市周围土地租金低天麻是我国千年传统的药膳滋补品。
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川等地。
人工种植宜选山区的缓坡地,土质以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好。
由于气候不宜,北方地区一直没有大面积种植。
2011年在北京昌平区,通过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和湿度,实现越冬种植,“南麻北移”成功。
2012年产量达30万斤,新鲜天麻开始供应首都市民餐桌。
阅读资料回答23~24题。
23.北京昌平引种天麻的主导区位因素是()A.地形和水源B.交通和劳动力C. 市场和技术D.气候和土壤24.“南麻北移”成功,改造的自然地理要素是()A.地形B.气候C.水源D.土壤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14℃。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25-26题。
25.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A.3月 B.526.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A.病虫害少 B.离市场近 C.水源丰富 D.上市较迟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
读图,回答27-28题。
27.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 B.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C.③为混合农业 D.②为季风水田农业28.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市场适应性差B. ③生产规模小读我国某地农产品产值百分比构成图。
回答29~31题:29.该地农业地域类型是( )A.混合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C.乳畜业 D.种植园农业30.影响该地农业种植结构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C.交通 D.气候31.该地所产柑橘与地中海沿岸地区相比,皮薄含糖低,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水源差异 C.土壤差异 D.气候差异32.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外围农业生产分布示意图,该城市郊区出现蔬菜-稻米-柑橘种植的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rrayA.土地价格 B.交通条件 C.自然条件 D.劳动力价格33.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与分布地区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大牧场放牧业——墨累-达令盆地B.混合农业——潘帕斯草原C.乳畜业——西欧D.商品谷物农业——东亚、东南亚34.从2000年开始,伊利集团的液态奶生产基地在北京和天津等城市落户,影响这些基地落成的主导因素是()A.原料产地B.消费市场C.交通运输D.劳动力低廉35.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先后进入我国汽车工业,这种现象反映了()A.世界汽车工业生产更趋于集聚B.汽车工业需大量劳动力投入C.汽车工业技术与管理的空间集中 D.跨国公司需寻找最优区位36.与新兴工业相比,传统工业的明显特点是()①企业以中小型为主②工业集中分布③工业分散布局④技术高度集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下图是美国本土某种工业生产厂分布图,读图并结合所学地理原理回答37~39题。
37.该工业的布局属于( )A.资源导向型B.市场导向型C.技术导向型 D.动力导向型38.该工业最有可能是( )A.飞机制造工业 B.机车制造工业C.瓶装饮料工业 D.高档时装工业39.美国最大的电子工业中心位于图中( )A.①地区 B.②地区C.③地区D.④地区下图为某城市工业发展规划图,计划在图中四个区位布局四种不同污染类型的工厂。
据此回答40~41题。
40.下列属于乙类工厂的是( )A.化工厂、炼油厂B.电镀厂、皮革厂C.发电厂、酿造厂D.造纸厂、纺织厂41.有关图中工业规划的区位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处各类都可以 B.④处各类都可以C.①处可布局乙类,也可布局丙类 D.②处可布局丁类,也可布局甲类正在建设的柳州汽车城是广西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预计2015年,该汽车城将形成百万辆整车生产规模,同时会有上百家汽配企业入驻汽车城。
据此回答42-43题。
42.下列最有可能入驻柳州汽车城的企业为()A.纺织厂B.轮胎厂C.家具厂D.炼铝厂43.大量汽配企业进入汽车城有利于()①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②实现规模效益③形成“品牌”效应④技术、管理知识的交流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
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
据此完成44题。
44.该厂产品可能是()A.电子产品 B.机电设备 C.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下表为世界钢铁工业发展过程中每炼1吨钢所需原料、燃料的变化资料。
据表完成45~46题。
45.19A.原料地B.燃料地C.销售市场D.交通枢纽46.20世纪80年代以来,某钢铁企业考虑运费成本因素,在布局上最适宜的选择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47.钢铁企业为考虑环境效益,结合下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适宜伯明翰B.②适宜北京C.③适宜上海D.④适宜加尔各答读下图,完成48~50题。
48.关于本区河流的正确叙述是( )A.此河流冬季结冰,航运价值不大B.此河主要补给水源是冬季的大气降水C.此河中下游地区穿越此国传统工业区D.此国南部地处地中海,交通便利,是此国经济发达区49.A区是著名的新兴工业区,它的特点是( )A.资金高度集中 B.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特别高C.发展的历史悠久 D.分布于小城镇甚至农村50.我国可借鉴本区经验的最适宜的地区产业是( )A.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 B.温州的乡镇企业C.天津的“硅谷”区 D.新疆的纺织业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5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28分)(1)请分析改革开放前,四季青作为北京市蔬菜生产基地的原因。
(8分)(2)试从社会经济条件分析,是什么因素的变化促使海南岛成为北京蔬菜生产基地?(4分)(3)请分析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是什么自然因素使北京附近地区不能成为北京的蔬菜生产基地?(4分)4)海南岛与山东寿光相比,蔬菜生产具有什么自然条件上的优势?寿光是如何克服这一问题发展蔬菜生产的?(12分)52.下图分别为“某高科技园区空间结构”和“用地构成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2分)(1)该高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是__________功能区,其绿化用地比例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分)(2)除环境绿化用地外,该高科技园区用地所占的比例最高的是__________用地,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