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内科学试题

中医内科学试题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2006学年秋季学期考试2004级中医学本科《中医内科学》试卷(A卷)姓名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阴寒凝滞型心痛得主方为:A.瓜蒌薤白白酒汤B.乌头汤C.当归四逆汤D.桂枝甘草汤E.以上都不就是2、眩晕得主症就是:A.头晕B.眼花C.头晕、耳鸣D.头晕、眼花E.以上都不就是3、水肿得发病机制为:A.肺失通调B.脾失转输C.肾失开合D.膀胱气化不利E.以上都就是4、哮病发作时症见喘咳胸满,但坐不得卧,痰涎涌盛,喉中哮鸣,咯痰粘腻难出,舌苔厚浊,脉滑实。

治宜选用:A.苓桂术甘汤B.五苓散合五皮饮C.射干麻黄汤D.三子养亲汤合二陈汤E.以上都不就是5、心胆气虚所致不寐得主方就是:A.安神定志丸B.琥珀多寐丸C.交泰丸D.酸枣仁汤E.养心汤6、热淋得主方应该就是:A.石韦散B、八正散C、沉香散 D、小蓟饮子 E、程氏萆解分清饮7、张某,女,54岁。

近1月来常有饥饿感,饭量明显增加,但体重反而下降5公斤,伴烦热口渴,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治疗主方应该就是:A、白虎加人参汤B、小承气汤C、金匮肾气丸D、沙参麦冬汤E、玉女煎8、消渴病得常见并发症就是:A.中风B.视瞻昏渺C.胸痹心悸D.痈疽E.以上都就是9、五磨饮子适用于喘证之:A、上实下虚证B、痰浊阻肺证C、肝气乘肺证D、表寒里热证E、痰热遏肺证10、阳明头痛常选用得引经药为:A、葛根、白芷B、柴胡、川芎C、藁本、吴茱萸D、羌活、蔓荆子E.苍术、细辛11、证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痰白而稀,恶寒发热,肢体酸楚,鼻塞流涕,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A.风热犯肺B、风寒袭肺 C、燥热伤肺 D、痰湿犯肺 E、痰热蕴肺12、便血鲜红,大便不畅,或有腹痛,口苦,苔黄腻,脉滑数,证属:A、下焦湿热B、脾不统血C、脾胃虚寒D、肠道湿热E、胃热壅盛13、大便秘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唇舌淡,脉细。

证属:A、气虚B、血虚C、气秘D、热秘E、冷秘14、中风病中得中脏腑与中经络鉴别要点就是:A、有无神志障碍B、有无口眼歪斜C、有无语言不利D、有无肢体瘫痪E、有无口角流涎15、对黄疸最有诊断意义得临床特征就是::A、身黄B、苔黄C、小便黄D、目睛黄E、爪甲黄16、鼓胀得病机重点就是:A心脾肾功能失调 B、脾肺肾功能失调C、肝脾肾功能失调D、心肝肾功能失调E、心肺肾功能失调17、主张眩晕“无痰则不作眩”,提出“治痰为主”得学者就是( )A、张景岳B、朱丹溪C、张仲景D、孙思邈E、陈无择18、“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出自( )A、《内经》B、《金匮要略》C、《医宗必读》D、《丹溪心法》E、《景岳全书》19、某男,24岁,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尤甚,伴有头晕目眩,心中烦热,口干,舌红少苔,脉细弦或细数。

治疗方剂首选( )A、芍药甘草汤B、化肝煎C、丹栀逍遥散D、一贯煎E、柴胡疏肝散20、痢疾初起,兼有表证,首先选用( )A、香连丸B、桃红饮C、白头翁汤D、芍药汤E、活人败毒散2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肺痨得临床特征 ( )A、身体消瘦B、咳嗽咯血C、喉间痰鸣D、潮热盗汗E、有传染性22、下列哪项不就是痉病得证候特征?A.项背强直B.四肢抽搐C.意识丧失D.角弓反张E.以上都不就是23、提出“泻南方,补北方”痿病治法得就是:A、《内经》B、《中藏经》C、《千金要方》D、《丹溪心法》E、《景岳全书》24、痰饮内停型呕吐得最佳治疗方剂就是:A.香砂六君子汤B.理中汤加吴茱萸C.旋复代赭汤D.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E.以上均不就是25、患者李某,女,29岁,泄泻5年,发作与情志有关,嗳气食少,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细弦。

治疗方用;A.越鞠丸B.柴胡疏肝散C.痛泻要方D.四七汤E.参苓白术散二、配伍题题干:26-27A.白虎桂枝汤B.犀角散C.宣痹汤D.二妙散E.桂枝芍药知母汤26、关节肿痛,触之灼热,得冷则舒。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最佳方就是: A27、关节红肿,疼痛剧烈,入夜尤甚,壮热烦渴,舌质红少津,脉弦数者,最佳方就是 B题干:28-29A.失笑散合丹参饮B.通窍活血汤C.桃仁承气汤D.旋覆花汤E.桃红饮28、瘀血停滞型胃痛宜选用: A29、瘀血阻络型胁痛宜选用: D题干:30-32A.气虚发热B.血虚发热C.肝郁发热D.阴虚发热E.湿郁发热30、低热或潮热,热势随情绪波动而起伏,多见于: C31、热势或高或低,常于劳累后发作或加重,多见于: A32、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多见于: D题干:33-35A.栀子清肝汤B.泻心汤C.龙胆泻肝汤D.滋水清肝饮E.知柏地黄汤33、鼻衄,目赤耳鸣,烦躁易怒,头痛眩晕,口苦者,首选: A34、吐血,色红或紫黯,脘胀胁痛,心烦易怒者,首选:C35、小便短赤带血,头晕目眩,颧红潮热,腰酸耳鸣,舌质红,脉细数,首选:E三、多选题36、癃闭得临床特点就是: BDA.小便混浊,白如泔浆B.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C.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D.小便闭塞不通E.小便黄37、关格常由以下哪些疾病发展而来: ABCA.水肿B.淋证C.癃闭D.呕吐E.黄疸38、呃逆之证,古称有: BDEA.干呕B.哕逆C.嗳气D.哕E.呃39、中风主症,除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外,尚有:ABCA.口舌歪斜B.语言不利C.半身不遂D.口吐白沫E.四肢抽搐40、鼓胀得病因为: ABCDEA.情志不遂B.酒食不节C.感染血吸虫D.黄疸日久E.积聚日久四、填空题1、痢疾就是以_____、_____、_____为主症得病证。

2、中风得发生,病机虽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_____ 六端。

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为_____ ,标实为_____ 。

3、积聚得病机在于_____ 、_____ 、_____ ,治疗中应贯穿得基本大法。

聚证病在_____ 分,故重在 _____,积证病在 _____分,故重在_____ 。

4、《血证论》提出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四法。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治吐血三要法,即:_____ 、_____ 、_____ 。

5、消渴得基本病机就是_____ ,以_____ 为本,_____ 为标。

证候一般演变规律就是:初起常以_____ 为主,随着病程得进展,渐至_____ ,日久出现 _____之证。

五、名词解释1、气瘿:2、治痿独取阳明:3、口僻:4、着痹:5、肺痈:六、问答题1、如何鉴别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2、如何鉴别阳黄与阴黄?七、病例分析:1、患者男性,62岁。

因胸前区疼痛反复发作3年,加重3天而入院。

3年前开始,患者常因劳累出现胸骨后及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每次持续3~5min不等,初时静卧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但近一年来发作频繁,特别就是天气变冷时明显加重,甚至夜间睡眠时常痛醒。

在当地医院服用消心痛及复方丹参片后一度病情好转。

3天前因天气骤冷,病情复发加重,每日发作3次以上,继续服用消心痛及复方丹参片效果欠佳。

除胸闷痛外,还伴有心悸气短,活动后加剧,腰酸、畏寒肢冷,下肢轻度浮肿,舌淡紫暗,有瘀斑,苔白,脉沉细。

请为该病例作出中医诊断、中医辨证、辨证分析依据、治法、主方、药物(不要求药量)。

2、患者女性,40岁。

因“头痛反复发作2年余”而就诊。

患者伏案工作,2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头痛,以后枕及头顶部胀痛为主,与天气及情绪变化无明显关系,初时痛势也不甚剧烈。

但2月前开始症状加重,头痛可持续整天不解,甚至呈阵发性刺痛样加剧,伴头重头昏,肢体困重,纳差,时有胸闷、欲呕。

无发热、复视、视物旋转、耳鸣等症。

X线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脑血流图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查体见形体肥胖,舌淡,边有瘀斑,苔白腻,脉弦滑。

请为该病例作出中医诊断、中医辨证、辨证分析依据、治法、主方、药物(不要求药量)。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 2006 学年(秋)季学期考试2004年级中医本科《中医内科学》试卷(A卷)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Ⅰ客观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1分,总分25分。

每小题答对计1分,答错、不答计0分。

1、A2、D3、E4、D5、A6、B7、A8、E9、C 10、A11、B 12、D 13、B 14、A 15、D16、C 17、B 18、B 19、D 20、E21、C 22、C 23、D 24、D 25、C二、配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总分10分。

每小题答对计1分,答错、不答计0分。

26、A 27、B 28、A 29、D 30、C31、A 32、D 33、A 34、C 35、E三、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1分,总分5分。

每小题全答对计1分,答错、少答、不答计0分。

36、BD 37、ABC 38、BDE 39、ABC 40、ABCDEⅡ主观题四、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总分10分。

评分参考标准如下:1、腹痛(0、5分)、里急后重(0、5分)、下利赤白脓血(1分)。

2、风(0、2分)、火(0、2分)、痰(0、2分)、气(0、2分)、虚(0、2分)、瘀(0、2分)、肝肾阴虚,气血虚弱(0、2分)、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滞血瘀(0、6分)。

3、气滞(0、2分)、血瘀(0、2分)、痰结(0、2分)、调气理血(0、4分)、气分(0、2分)、调气(0、3分)、血分(0、2分)、理血(0、3分)。

4、止血(0、2分)、消瘀(0、2分)、宁血(0、2分)、补虚(0、2分)、宜行血不宜止血(或只答行血) (0、4分)、宜补肝不宜伐肝(或只答补肝) (0、4分)、宜降气不宜降火(或只答降气) (0、4分)。

5、阴虚燥热(0、4分)、阴虚(0、4分)、燥热(0、4分)、津伤燥热(0、4分)、气阴两虚(0、2分)、阴阳两虚(0、2分)。

五、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2分,总分10分。

评分参考标准如下:1、气瘿:就是指由于素体阴虚,肝郁化火,气滞痰结气致(1分),以汗多心悸,易饥消瘦,气指震颤,急躁易怒,眼球外突及颈前肿大为特征得病征。

(1分)2、治痿独取阳明:出自《内经》,就是治疗痿病得一种方法。

其含义有二:一则补益后天,即益胃养阴,健脾益气(1分);二则清阳明之热邪(1分)。

3、口僻:以口眼蜗斜,口角流涎,言语不清为主症,常伴外感表证或耳背疼痛(1分),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中经络,气血痹阻所致(1分)。

4、着痹:就是痹证得一种。

由于外感风寒湿邪,而湿邪偏盛,湿性粘滞重着(1分),使肌肤、关节麻木、重着,痛有定处(1分)。

5、肺痈:就是指由于热毒血瘀,壅滞于肺,以致肺叶生疮,形成脓疡得一种病症(1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