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年级下册简答题1、为帮助人们设计健康的饮食方案,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并提倡合理膳食。
下图是我国营养学家建议的居民一日三餐对各类食物的摄食比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们每天摄食的食物中,V所占比例最大。
这是因为_糖类__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该物质在消化道中最终被消化成 葡萄糖 。
(2)某同学长期不吃图中Ⅵ类食物,这会导致 维生素和无机盐类营养物质的缺乏,影响人体正常的生长和发育,甚至使人生病。
(3)1913年,俄罗斯“圣虎克号”的船员们在航行途中患了一种疾病,他们牙龈肿胀、容易出血。
图中__Ⅵ__(填标号)类食物能够有效地防治这种疾病,因为这类食物含有丰富的__维生素C__。
(4)图中标号_Ⅰ_含有的营养物质是人体内备用的主要能源物质。
这类食物的消化主要在消化道的___小肠___中进行。
(5)处在发育期的青少年应多摄取表中Ⅱ、Ⅲ级的食物,原因是Ⅱ、Ⅲ级的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蛋白质是青少年生长发育离不开的物质。
2 .如右图所示,B代表毛细血管,据图回答:(1)若B为缠绕在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则A血管是 肺动脉 ,内流静脉 血,B的主要功能是 进行气体交换 。
(2)若B为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网,则血管C中流 静脉血,与A相比,C血管中的血液增多的成分有 二氧化碳 , 营养物质 ;减少的成分有 氧气 。
(3)若B为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则其主要功能是 过滤作用。
C为出球小动脉 血管。
内流 动脉 血。
(4)若C为肾静脉时,则A血管内流 动脉 血,C血管内流着含 尿素等废物 较少的 静脉 血。
(5) 若B为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则C血管中的流 静脉血,红细胞在B 中的流动特点是 单行通过 。
C处血液流向心脏的_右心房__。
3、左图为人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关系图,请根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在心脏四腔中壁最厚的是[④] _左心室 _其内流的是 动脉 血,与它相连的血管是[⑦] 主动脉 。
(2)人体内含氧浓度最高的血管是[⑥]_肺静脉(3)血液由②射出,流经⑤、⑥到③的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4)某同学感冒头痛,他服用了一粒感冒胶囊,请参考上图用数字写出药物从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网到达头部毛细血管网的途径⑩ ⑧ ① ②⑤ ⑨ ⑥ ③ ④ ⑦ ⑩(5)此同学服用感冒胶囊治疗效果不佳,身体虚弱,便到医院注射葡萄糖。
氧与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 线粒体 中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_能量_供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6)当血液流经下肢后,由_动脉 血就成_静脉_血。
(7)血液的流动只能由①流向②,④流向⑦。
不能倒流的原因是 有房室瓣和动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
4、图一为呼吸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图二为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进行呼吸的主要器官是图一中的[1]肺,[ 2 ] _呼吸道_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而且还能是到达肺部的气体变_温暖、湿润和清洁。
(2)图二所示的肺泡壁和毛细血管都是由_一 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有利于进行_气体交换_。
(3)图二中a代表的物质是_二氧化碳_,血液从毛细血管的[4]端流到[5]端后,其成分变化是__静脉血变为静脉血_。
(4)图二所示的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时,图一中[3]膈 应处于收缩 状态。
5、我们通过各种反射来调节自身的生命活动,从而能过对体内外的刺激迅速做出适当的反应。
在接受的各种刺激中,视觉信息是最多的。
下图是反射弧和眼球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1)甲图中 4 (填图中数字)为传出神经。
(2)如果甲图中[3]改为大脑中形成视觉的神经中枢,则乙相当于甲图中的﹝1﹞感受器_。
(3)如果长期不正常用眼,造成乙图【1】结构_曲度变大_,远处物体的光线经其折射后,物象落在乙图﹝4﹞_视网膜_的前方,从而看不清远处物体,形成近视眼,可配戴 凹透镜 矫正。
(4)手被扎后,人的反应是先 缩手 后 感觉痛疼,因为痛疼的感觉是在 大脑皮层 产生的。
请用甲图中的结构名称写出“缩手反射”活动的反射途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5)有人只有在看到自己下肢的情况下,才知道下肢的具体活动情况,则此人可能的损伤部位是_脊髓_。
由(4)和(5)可知,脊髓具有_反射_和_传导_功能。
(6)人在吃梅、看梅、谈梅时都能分泌唾液,其中不需大脑皮层参与就能完成的反射活动是_ 吃梅时分泌唾液__。
(7)有一失明患者,经检查眼球的结构完好无损,原因之一可能是图乙中的[5] 视神经 发生了病变。
如果把人的眼球比作一架照相机,那么装入的底片相当于图中的[4]视网膜 。
6、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造成数万人伤亡。
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灾区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众志成城,权力抗震救灾。
请你结合下图及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答在地震中对伤员的救援与处理过程中的问题。
(1) 地震发生后,不论是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首先保证 A (填图中字母代号)系统的畅通,只有该系统畅通,才能保证 氧气的供给。
气体由外界进出肺泡的过程是通过呼吸运动 实现的。
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气体的扩散作用 实现的。
(2) 当膈肌处于 舒张 状态时,气体从肺排到外界。
(3) 某伤员被救出时,下肢动脉正在出血,救援人员应在他下肢的 近 (填近或远)心端用止血带止血;若该伤员失血过多,需立即输血,验血得知其血型为B 型,医生应该给他输 B 型血。
(4) 若静脉注射药物,则药物经过心脏各腔的先后顺序是C→D→E→F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5) B系统中的物质进入周围毛细血管的过程叫 吸收 。
蛋白质经过该系统时在 小肠 (器官)中被分解成最终产物 氨基酸 。
7、有图表示人的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
那么,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C]_耳蜗_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A]_大脑皮层__(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的部分受损,则不能(能、不能)产生听觉。
(3)乘坐飞机时,乘务员往往要求乘客在飞机降落时咀嚼食物,其目的是为了使[D]_咽鼓管_张开,保持鼓膜内外的气压平衡。
(4)跳水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作协调、姿态优美。
这与[I]_小脑_所示结构的调节有关。
8、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图,①~⑥代表生理过程,N代表某种液体,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道里被完全消化的场所是小肠 。
①代表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进入④的过程叫吸收 。
通过①进入④的物质中, 葡萄糖 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这种物质来源于绿色植物的 光合 作用。
(2)经过①过程后血液变为含营养物质 丰富的静脉 血。
图中⑦的周围还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在此处其结构特点有利于进行 物质交换 。
(3)③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气体扩散作用 实现的。
(4)人体内消耗氧和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图中的【⑦】组织细胞。
(5)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尿素等废物主要以N的形式排出体外。
那么N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 肾小球的过滤 和 肾小管的重吸收 。
(6)图中 ② 和 ⑥ 表示排出代谢废物的途径,人体还可以通过 皮肤 等途径排出代谢废物。
9、下图是人缩手反射的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接受高温物体刺激的部位是[A]感受器(2)获得的信息由[B]_传入神经_传到脊髓中的[C]_神经中枢_。
(3)信息处理后传到脊髓,指令由[D]_传出神经传递到[E]_效应器_,做出反应,手便缩回。
(4)一般情况下,手被烫后会不由自主地立即缩回,因为缩手反射是由_脊髓_直接控制的,说明它具有_反射功能,此时传导的途径是_A→B→C→D→E_;而产生痛觉则要_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_,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此时传导的途径是_A→B→C→H→F。
(5)消防队员在灭火现场,有时为抢救被火灾围困的人,也会托住遇到的高温物体,并坚持一段时间。
此时是大脑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这说明大脑是_高级_神经中枢,它能控制_脊髓 中的较低级的神经中枢。
此时的传导途径是A→B→C→H→F→G→C→D→E_。
10、下图为尿的形成过程结构简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肾小球内流动的液体名称为 血液,经过1过程进入3后称为 原尿 ,进入4 再经2过程流到5后称为 尿液 。
(2)1、2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3)5中的尿素浓度比3中的 高 ,其原因是 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尿素被浓缩了 。
11、下图是人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模式图,数字1~8表示人体的某些结构,字母A~F代表人体内的某些物质。
请根据图作答:(1)F、E进出8的过程称为 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2)气体进入8时,8处于 扩张 状态,此时人处于吸气 状态。
(3)进入8的F通过 气体扩散 作用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液由 静脉血变为 动脉 血,首先送入心脏的左心房。
通过血液循环最终被〔7〕 组织细胞利用进行 呼吸作用释放出能量,用于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4)健康人的4中的液体和3中的液体相比较,不含有的物质是 大分子蛋白质 ,健康人的C液和4中的液体相比较,C液中不含有的物质是 葡糖糖 。
某人排出的C液经医院化验发现有许多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说明他肾脏的 肾小球 部位发生了病变。
(5)血管5比2内血液中大分子物质浓度明显升高,这与肾小球过滤出去了大部分水 有关。
(6)某同学患急性肠炎,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明显变化的项目是白细胞,如该同学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首先出现在心脏的 右心房 ,第一次流出心脏时要经过 肺动脉 (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