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
农业产业化(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它的实质上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
这种经营模式从整体上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1997年9月12日党的十五大开幕式上,江泽民在政治报告中,明确地说:“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
”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
它的基本类型主要有:市场连接型、龙头企业带动型、农科教结合型、专业协会带动型。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特征
农业产业化经营与传统封闭的农业生产经营相比,具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一是市场化。
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的起点和归宿。
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必须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封闭式状态,其资源配置、生产要素组合、生产资料和产品购销等靠市场机制进行配置和实现。
【地理标志,品牌创建,旗舰店】
二是区域化。
即农业产业化的农副产品生产,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相对集中连片,形成比较稳定的区域化的生产基地,以防生产布局过于分散造成管理不便和生产不稳定。
【四带四片一走廊】
三是专业化。
即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专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产
品商品率等等,这些只有通过专业化才能实现。
特别是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基础的农副产品生产,要求把小而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在保持家庭承包责任制稳定的基础上,扩大农户外部规模,解决农户经营规模狭小与现代农业要求的适度规模之间的矛盾。
四是规模化。
生产经营规模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要条件,其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只有达到相当的规模,才能达到产业化的标准。
农业产业化只有具备一定的规模,才能增强辐射力、带动力和竞争力,提高规模效益。
【园区】
五是一体化。
即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龙”型产业链,使各环节参与主体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处益均沾、同兴衰、共命运的利益共同体。
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实质所在。
【利益联结机制等】
六是集约化。
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经营活动要符合“三高”要求,即科技含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效益高。
七是社会化。
即服务体系社会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要求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体系,对一体化的各组成部分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技术、资金、物资、经营、管理等的全程服务,促进各生产经营要素直接、紧密、有效的结合和运行。
八是企业化。
即生产经营管理企业化。
不仅农业产业的龙头企业应是规范的企业化运作,而且其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了适应龙头企业的工商业运行的计划性、规范性和标准化的要求,应由传统农业向规模化的设施农业、工厂化农业发展,要求加强企业化经营与管理。
【合作社】
上述特点说明,农业产业化的内涵非常丰富,而且从这些丰富的内涵中,还可以引伸出其他许多外延作用和意义。
例如对乡镇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作用,对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和农村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等等。
“农业产业化”相关的各个问题:
产生的历史背景:在农村改革两个发明——包产到户和乡镇企业出现之后,需要一种把以往的发明联结起来,总体提升农村改革的方式,农业产业化就是为解决这个问题应运而生的。
农业产业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包产到户多年不变,市场经济越来越发展的趋势不变的前提下,把千家万户的分散农民和越来越大的市场相衔接。
农业产业化的内涵:它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发展龙头企业。
简言之,改造传统的自给半自给的农业和农村经济,使之和市场接轨,在家庭经营的基础上,
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
“农业产业化”不仅仅是概念问题,它对中国农村的发展具有极端重要性。
在它出现之前,农村的改革是单项的、分散的,包产到户、乡镇企业都是单项的改革,还没有把农业、农村作为一盘棋在市场经济下运作。
只有农业产业化是整体改革,能把过去的改革整合起来。
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三句话。
第一句话: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
怎么增加收入?第二句话:根本途径是把农民引入市场。
但是,现在以传统的一家一户的方式进入市场海洋,不是淹死就是呛水。
所以要有第三句话:‘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在市场海洋里顺利航行的大船。
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实际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这个简单的东西不是人们一下子都能认识到的。
全省农村工作流动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筹备【主体思路】:现代农业——产业化
我县在落实三农工作中,立足农业大县优势,结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科学提出打造生态经济强县的目标,积极探索出一条有机食品基地县的建设之路,有效推进了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全省乃至全国“机”声一片,西充为什么独具特色,做出了规模,做出了品牌,做出了效益?西充农业产业化发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走了一条怎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借鉴意义。
1、总结经验、写出亮点;
2、表现大谋略、大气魄。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思路:确定主导产业,实行区域布局,依靠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动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组织形式。
)
【纲要】:
标题:出位发展闯新路产业提升谋跨越
主题: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农工作
内容:
一、出位思考,大胆定位;强力攻坚,卓有成效。
二、经验做法:
1、规划引领。
放眼国省大势、立足比较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编制发展规划。
2、基地建设和项目推进。
牢牢抓住项目争引,强力推进基地建设,努力培育龙头企业,整合现有资源,促使我县农业逐步实现区域化和专业化,一体化和集约化,企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3、市场营销和品牌创建。
坚持标准化生产、坚持市场化经营,积极探索小县城出大品牌、小项目出大效益的路子。
4、机制创新和服务保障。
利益联结机制、资金投入机制、土地整合机制等;强化服务保障、政策保障、项目资金保障,加强领导力量、细化目标责任、逗硬奖惩措施。
三、有机农业的带动效应。
关键词:园区、龙头、品牌、市场、
做法与成效
基地建设——规模化、企业化、区域化、专业化。
项目建设——集约化、一体化
品牌建设——市场化、社会化
产业化=产业现代化。
报哪些产业?
什么样的现代化?。